1947年.
上课前,班长和学习委员在讲台上并排摆放了三个书桌。摆好后,老师和他俩把同学们的“手工”作业一件一件地放到桌子上面。
一个星期之前,老师布置了“手工”课作业。要求每一个同学做一件或可用、或能玩、或供观赏的手工艺作品。
同学们围着讲台上的三个书桌,吵吵嚷嚷、闹闹哄哄,挤来挤去。老师突然喊道,“上课!都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同学们立即归位,班长按部就班地高声喊道,“立!礼!坐!”
老师:“今天讲‘手工’。我已经把同学们做的‘手工’摆到了前面的桌子上,一会儿大家轮流到前面来,仔细地看看,把自己做的和其他同学做的比一比,找一找优缺点。第一排的同学先出来看,看完了,第二排再看,再第三、第四……不要乱套!现在开始!”
三个书桌上摆了二十几件作品。有木板做的粉笔盒、炮弹壳做的铜笔筒、用罐头盒洋铁片做的口哨,还有绣花手绢、木偶……。特别突出的是在三个桌子中间立着一块木板雕刻作品,木板四周雕成鱼鳞花纹,染成深蓝色;中间镌刻着两个柳体字:“革命”,染成红色。
大家都看完之后,老师开讲,“同学们这次‘手工’作业做得都很好。5ccc.nt从同学的作品中能够反映出我们的同学都是很聪明的;同时,也反映出每一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禀性和天赋,不同的品格。你们看,有的同学在做手工时,着眼实用;有的同学能够变无用为有用;女同学还是擅长刺绣。有的同学更重视文化,大家看见这块雕刻作品了吗?这是赵福同学的木雕作品。‘革命’两个字刻的是柳体,写得好、雕得也好;更难能可贵的是很有意义。我们老师们看了之后,都觉得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启发。‘革命’是什么?这几天老师们都在思考,查字典、翻典籍,都想把‘革命’的含义弄透。同学们也要思考,不懂没关系,一时半会儿整不明白没关系,大家都去学、都去问,由此树立起一个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
赵福的“革命”轰动了学校,整个东街家喻户晓、口碑载道。赵福在东街是男女老少公认的孝顺、勤奋、能吃苦、会干活的好孩子。这回在木板上雕了个“革命”,更让人刮目相看。
那天放学之后,吃了晚饭,我就急急忙忙来到赵福家。他家南北炕中间靠墙摆放一张八仙桌,这是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写大楷、温习功课的场所。赵福正在拿着一本安东印书馆出版的旧字典,查找“革命”两个字的含义。
赵福家每到晚饭后,不管开会还是不开会,总是聚集一群人,东拉西扯,热闹非常。王大娘的弟弟陈大叔看见赵福翻字典,问道:“赵福啊,你打哪听说的‘革命’?”赵福:“‘革命军人各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不是天天都在唱嘛!那天在区政府院里区委靳书记讲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节,我觉得‘革命’这个词挺新鲜。”赵福模仿靳书记的腔调,“今天,召开大会,庆祝苏联十月‘革(ga)命节(ga)’……后来我问区干部,什么是‘改命该’?人家都笑了。说那不是‘改命该’是‘革命节’。我问他们什么是‘革命’,他们说就是土改分房子、分地,让你们家过上好日子。”老马家马老爷子:“什么是革命?革命就是把警察署长枪毙了。伪满警察署长要老百姓的命,现在要了他的命!革命就是流血、死人。”魏皮匠:“‘革’是什么?革是牛皮,不宰了牛、要了老牛的命,哪来的牛皮,没有牛皮,哪来的革,没有牛皮革,我拿什么给你们做乌拉?”说的大家哈哈大笑。
学校的老师们引经据典,对“革命”展开了热烈讨论。铁道南“老饱学”李老师对四书五经颇有研究,他说,“《易经·革》中有这样一句话:‘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汤武革命大家都知道,是商汤灭亡夏桀,《易经》说这是顺天、应人的大事情。”教过私塾的东街呼老师:“为什么叫汤武革命呢?古人认为,古代当皇帝是受了天命,成汤把夏桀给灭了,那就是改变了天命;朝代更替,帝王改姓,就是改变天命,所以,商汤替代夏桀,就叫革命。”黑眼睛刘主任(解放后他已经不是主任了)觉得这两位老先生扯得太遥远,说道,“现代中国最早提出‘革命’的应该是孙中山先生,他是在南方策划起义失败,跑到日本,看见日本报纸说他‘革命’失败,受到启发,才开始使用‘革命’这个字眼的。他说,在反清时,他们所说的‘起事’呀、‘发难’啊都不如‘革命’;他们的组织过去称呼什么‘会党’,他说也不如叫‘革命党’好。所以,在总理遗嘱中,头一句话就是: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林老师:“汤武革的是夏桀的命,孙中山革的是满清皇上的命;中华民国是孙中山先生创建的,**要革命,也就是要改朝换代,莫不是要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一个‘苏维埃’国?”“对呀!**在江南就建立过苏维埃共和国。”“那就是和苏联一样的国家。”“**《论联合政府》说的很明白,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这个新国家就是要替代旧国家。”“这就是‘革命’!”
(2005-01-252007-07-09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