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个作品封面,可惜不会,哎!没有好的创意。各位看官支个招吧。3Q
——————————
王府门前。
车水马龙的宾客将王府门前围聚的像集市一样热闹,这就是趋功近利,现在王华乃是吏部尚书兼皇帝少师,王守仁又刚刚升任礼部左侍郎,如今王华令爱要征婚选婿,自然是蜂拥而至。
另外这次请的公证人也是名流。
有当朝首辅李东阳,号西涯,长沙府荼陵州人,也是荼陵诗派的代表,他的诗有对长沙茶陵民间特有风俗习惯端午节长沙龙舟竞渡的欢腾场面描写:
“江头彩旗耀日明,
船上挝鼓不停声。
湖南乐声君记取,
五月五日潭州城。”
这端午节长沙百姓龙舟竞渡的欢腾场面和今天到来的场面一样热闹,只见他高坐大堂之上,旁边挨着的是70岁的王华,一缕长白胡须,却是童发鹤颜,身子骨很硬朗。
两个人坐于正堂首位,旁边沏着两杯香喷喷的杭州龙井茶,不断地冒着香气,闲聊着什么,不断地传出爽朗的笑声。
还有一位是兵部尚书刘宇,他的干儿子来应征,他自然要来捧场,而且对于这次应征也可谓是势在必得,他非常喜欢这个刘欢这个儿子,他觉得他是兵部尚书,王华为吏部尚书,他的儿子配王华庶出的女儿,也正是名当户对了,将来再朝堂上也能多一个依靠,万一将来刘瑾倒台了,和英宗朝时王振一样,那时候自己还可以攀附王家这文官方面。
他就大摇大摆的坐在李东阳的下位,一边喝茶一边听李东阳与王华谈论些什么,不过就是一些文人骚客的词韵之事,刘宇是个带兵的,对于这些并不懂,所以只好坐在那里生闷气,耗时间。
太阳完全升起来了,所有的宾客也来得差不多了。王守仁也忙活的满头大汗了,几乎每个宾客来得时候,都是有礼品的,礼品有多有少,有轻有重,来人地位与身份不一样,说的话语也自有不同,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那本就瘦弱的身体,在这样的天气,看上去弱不禁风。
大堂虽说不大,但是摆几桌宴席却是绰绰有余。东东进来的时候大致上数了一下,在堂内的有八桌,在堂外的院子里还有十二桌,每个桌子上都有七八个人。
其中大堂正中,有一个大圆桌,王华,李东阳,还有朝廷众高官太傅李应祯等,还有已经不再仕官却德高望重的,一同祝愿李东阳,王华身体康健,其乐融融。
一桌是王守仁伴陪的官员,有张永,湛若水、王思舆,严嵩等,都是来为王守仁捧场的。东东看在眼里,却不以为意,这个很自然,在新世纪看李宗盛开演唱会的时候,都会有周华健、成龙他们这些老朋友来捧场,不但可以提高演唱会的知名度,也能增加彼此之间的友谊,毕竟平时工作都忙,可能相聚的机会也不是很多。但是有一堆朋友相陪那是相当高兴的。不像东东这一桌,蛮大的一张桌子,只有东东和张福两个人,看着上面的八个菜,看着身旁不断颤抖的张福,东东也没有办法。其实东东心里也非常紧张,毕竟身边这么多朝廷命官,而且还有一等大臣,而自己连个功名也没有,只是个秀才罢了,还被人诬告冒名顶替。
而自己旁边的正是刘宇和刘欢的桌子,虽然相聚将近两米远,但是被刘宇盯着看了许久,心里面还是发毛的很,不知道刚才刘欢在刘宇耳朵面前嘀咕了什么。自从刘欢对刘宇说过悄悄话之后,刘宇就一直盯着另外四个竞争对手看。
武当派张松溪大徒孙吴昆山还是翩翩白衣,有师傅叶继美相陪,两人都是清高的很,闲坐在此,并不受外界的侵扰,对于刘宇的瞪视也视而不见,只顾饮茶。
祝续那一桌就更不同了,唐寅虽然三十多岁的人了,却依然放荡于形骸之外,全场只有他们一桌在饮酒吃肉,并不时的发出赞美之声,并且劝文徵明与徐帧卿也一起吃喝,三人是好久不见的好友,若不是为了祝续,唐寅也不会来到京城,也只好作陪,大家都是不拘束之人。倒是弄得祝续不好意思了,他本来就是唐寅他们的晚辈儿,又是今年刚刚登科,平时在京城做事,战战兢兢。这次想应征王家选婿,也是想模仿父亲祝枝山,在京城找个依靠。他年龄也不大,才二十三岁,也是风华正茂。
再看陈况那一桌,只见陈况被刘宇看的瑟瑟发抖,旁边陈景星也是战栗不已,手里捧着的茶杯都不断地摇晃。看来真是不争气的富二代和富三代,富不过三代,他们也到头了。
东东看到刘宇用眼神将陈况那小子吓得不轻而沾沾自喜,便又正襟危坐了一下,决不能被这个老家伙吓倒。不过这老家伙眼神确实很犀利的,有种杀人的气息,都快赶得上宁波天一广场上的犀利哥了,那种眼神,再配上一根烟,藐视天下所有英雄豪杰,有一种王者风范。
至于大堂外面的那些官员以及名士,都各自朝着自己的目标觥筹交错去了。这酒的确是好酒,也很芬芳,只是度数不高,大概有十五度的样子,不过这相对于明朝的工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东东都有一种想抱回家一坛子好好研究一下的冲动,但是考虑到男子汉的自尊,还是压制住了自己的想法,顺其自然吧,大不了一会儿多喝点儿。
东东正这样想着,站在王华身边的佝偻老头将王华搀扶了起来,见到王华站起来,以李东阳为首的众人都站了起来,外面的众人看到堂内的人站了起来,也跟着站了起来。
“德辉兄,坐下说话,坐下说话。”李东阳按了按王华的胳膊。
“好好好,宾之,你说了算。”王华比李东阳大了一岁,所以李东阳以王华为兄,两人交情也算友善。
弘治六年春,二十二岁的王守仁考进士不中,但是在朝廷大员为登科的进士们庆祝会的时候,王华还是带了王守仁前去赴宴。席间,李东阳调戏的口气对王守仁说:“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做来科状元赋。”王守仁旋笔就写成了,文章气势磅礴,朝中诸官员都惊奇的称他为天才,风采超过了当年的状元。
从当时李东阳和王华一家的关系来看,这份情谊绝不是那么简单。
“承蒙大家抬爱,光临敝府,老夫谢过大家了。”王华的腔调儿还是带有余姚味儿,常年生活在北京城里人听起来有些别扭,但是人家位高权重,又都是官场的老手,大家都笑容可掬。
“想我王华老来得女,十分欣喜,在平常没少娇惯她,如今她刁蛮任性,老夫也拿她没有办法,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小女今年十岁又六,正是待嫁之时,今日是小女连欣选婿的大日子,经过初选,现还剩下几位良后英才。老夫倒有个不情之请,众位贤侄可愿一听?”
说到这里,祝续,陈况都站起来了,东东看了看众人,也跟着站了起来,吴昆山也紧接着站了起来,最后刘欢才站了起来。
东东暗叫了一声,王华这一招儿实在是高呀!等五个人都站了起来,各自回答了愿意之后,众人也认清了究竟是哪五个人在应征,然后又是众人一阵评头论足。
“不管将来哪位贤侄成为老夫的女婿,老夫都想他礼让小女,万事迁就小女,用宽容来谅解她的不足。”王华底气十足的说,一改刚才表现出来的羸弱。
东东暗想:姜还是老的辣,刚才装的似模似样。
“那是自然。”“应当如此。”“好的。”“嗯。”“照办就是。”五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但是基本上都表达了同样的意思。
听完五个人的回答,王华脸上的笑容又开始了。
“老夫这里有一对联,是李大人与老夫共同考量过的,各位贤侄聪慧过人,老夫就拿出来抛砖引玉。”王华说到这里,便不再说话,而是低头去喝茶了。
这时候佝偻老头手上突然多了五条红绸,然后以风雷之速分别传到了五个人手里,而周围并没有什么变化。五个人还在愣神的时候,佝偻老头又回到了原位,一切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这一招儿又是高明,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佝偻老头用高强的武功告诉众人,今日的比试,自当要公平公正,若是有人敢用武力胁迫,王家自有高人坐镇。
东东是知道老头的武功的,上次就领教过。于是坦然的坐下来,拿起红绸来看,上面写着:“鳯山山出鳯鳯非凡鸟。”
另外四个人也都拿起红绸来看,皆是鳯山山出鳯,鳯非凡鸟。
周边的谋士也扬起脖子往红绸上看,然后低声传给周边的人,然后再小声议论着。
王府的一个家仆在堂前正北方燃起一根桂花香,香气飘然,让整个大堂内都渲染着桂花的香味儿,但是香的长度却也在缩短。这是比试的极限,是要以一炷香的时间为限,这也是文试的规矩。
后堂之内
王连欣在诸氏的陪伴下,让家仆不断地回报着大堂内的情况,然后是坐立不安。
“小妹,你不必担心,有老爷和你大哥在场,一定会给你选个良婿。”诸氏是王守仁的妻子,也就是王连欣的大嫂。
“嫂子,我……”王连欣脸红得像苹果,她现在也是百感交集:哎,算了吧。嫂子哪里知道我的心思。
“你是不是早已看上了哪一个了?你告诉嫂子,嫂子好让你大哥帮他一把。”诸氏问。
“哪有!?嫂嫂又瞎说。其实她的心思,也许只有佝偻老头明白吧。他每次出行,都是他随行保护,是看着自己的这位大小姐长大的,这半个多月以来的女儿情丝,他可是尽收眼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