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张 成果
作者:底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121

东便门,杜家酒坊。.

“老杜,老杜,泥子我弄来了。来,咱俩给糊上,你取桶水来,要加把盐。”东东一见到杜江就布置了任务,并开始工作起来。

只有工作才能让东东没时间去顾虑那些烦人的问题。今天东东一早就起了床,然后就赶去了豹房,在守卫还在瞌睡的时候,叫醒他们给自己传报一声。当然守卫是愤怒的,尤其在他们还在做美梦的时候,但是当他们看到东东递上的十两银子的时候,就不好发作了,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两个守卫也是锦衣卫,是皇帝的亲兵,但是锦衣卫的俸禄并不从户部出钱,而是从皇帝的内库里出,所以俸禄并不是很高,一个月白银一百一十二两,粮食五石,明朝一石米的价格浮动在七钱至一两银子之间,一石米重120斤。也就是说把锦衣卫看做是现代公务员的话,只算固定工资,每一个普通的锦衣卫士兵只不过每个月只有一百一十五两的银子,其实也就不到七百块钱,并不是很高。

两个守卫其中的一个屁颠屁颠的去了。一会儿就回来了,叫来了老马。老马没想到东东回来的这么快。两天的时间竟让他凑够了钱,而且东东给他的是一把两,而不是八十两。这也让马原兴奋不已。给东东满满的装了四大桶。东东两个肩膀上都放了扁担,才挑着四桶泥子从豹房走到了东便门,累的是满头大汗,不过幸亏是早晨,天还是比较凉快。

所以当东东来到酒坊的时候,身子就像散了架一样的累。在杜江去准备盐水的时候,东东坐在锅台上休息,望着杜江搭建的四个锅台,总是感觉哪点儿不对劲,但一下子却找不到,也说不上来。

杜江取来了盐水,然后和东东一起将漏气的地方封闭了。然后继续生火,用热水来检测效果怎么样,结果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东东对着杜江说:“老杜,看来我们可以开始生产了。”

杜江也是十分兴奋,赞同的说:“应该没什么问题了。”杜江的确很高兴,对于他们酿酒世家来说,得到一门工艺,比赚取很多钱财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多年的酿酒,他的经验不可谓不说丰富,但是也到了瓶颈,是东东的新方法,让他觉得自己一下子年轻了十几岁,很有精力跟着东东去折腾。

“那就先从高粱酒开始我们的第一桶金吧。”以后的事,东东就不必事必躬亲了,杜江比他更有经验,他只要在最后一步蒸馏上看着点就好了。

整个上午,从高粱的糊化,液化,糖化,加曲发酵,一气呵成。

东东看着杜江带领着酒坊里的伙计将新料、酒糟、辅料及水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然后均匀的搅拌。然后放到大锅里面煮熟,使得淀粉糊化,蒸了半个小时左右,然后捞出来晾晒,天气开始变热,这是夏天的特点,正好是品温的范围,讲到自然温度就好了。当东东跟杜江问的时候,杜江这样跟东东介绍着。然后一边扬渣,同时加入酒曲等,然后初步混匀。东东和酒坊里的伙计尽快的将混匀的放在架子上,准备入窖。杜江告诉东东,醅料既不能压的紧,也不能过松,装好后,要先在醅料上盖上一层糠,再用窖泥密封,最后还要加上一层糠。

忙活完这些,天就过了晌午了。东东就在杜江家里吃了饭。才知道杜江原来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杜芳。杜江的妻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妇女,洗衣做饭都是她来做。杜芳有时候会帮杜江做些酿酒的事,但是毕竟不是男人,也帮不了多少,在陕西的时候主要负责在前面卖酒。

东东知道了杜江一家的生活后,突然觉得杜江很可怜。这么大年纪了还得折腾。东东又想起了自己在这一世的爹——张通,如果还是那个东东生活在这副躯体里,那么张通也是这样的辛苦,也是得不断地折腾,虽然他现在还是在折腾着。

东东心里莫名的涌出一种悲哀,这是时代的悲哀。于是给了杜江两百两银票。银票是东东在去豹房的途中,打听到钱庄换的,除了斗换成七百两的银票,剩下的三百两换成了散银。

整顿饭吃的红红火火,杜家上下对东东是感激不已。

在吃饭的过程中,杜江告诉东东入窖的时间要有三四天,等窖内的热度有体温的时候就可以出酒了。

还要等上三四天,这个东东是知道的,毕竟酵母菌要先经过适应期,对数期,然后到达稳定期才能进行酒精的积累。

吃完午饭后,东东又回家去了。昨天晚上回家说的都是比试的事,还没有来得及说聘礼的事,当初王华给东东钱的时候,是说过的,要东东回去置办聘礼,然后再去王家提亲。虽然只是个形式,但还是得走一场,就像是走秀,要穿上很漂亮的衣服,用比较优美的姿势展现出来。

东东回到家之后,将此事和张母一说,张母立刻找来张通商量这件事,而东东自然是不甚了解的,虽说自己的那个时代保留有这种传统,但是只是在农村或者其他有限的地方,而且随着风俗的被改变,他们八零后,大多追求的是自由恋爱,如果能走到最后就结婚,走不到最后就分手。如果不是为了特别讲究,很少有定亲这种事。至于结婚,大多数追求自由的年轻人选择旅游结婚,既经济又省事。

张母告诉张通,人家王家是官宦人家,而且也给了这么多钱,肯定要用大礼。

张通犹豫了一下,凭着他精打细算的性格,不得不考虑,后来答应了,决定采用大礼。

张母根据风俗,列出了大礼的名单,然后让东东来写。东东从自己的书房拿来纸笔,才发现自己的纸张剩下的也不多了。

东东听张母说,然后记录:上等绸缎衣料四件,金戒指两只,金耳环一副,油包六十四只,麻饼六十四个,猪肉半扇,老酒六担,另外再加十二个十两的白银,另外还至少需要三个红色扛箱。

又大致估算了一下价格,竟然超额了,一千两白银根本不够。这个还没有算宴请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的钱。而此时东东已经花出去了三百两了,自己的酿酒生产线若是做成了,还得需要花钱。真是头疼。东东本来以为自己突然发财了,但是马上就变成了穷光蛋。

不够还好,东东家的粮面店这么多年经营下来,也还是有点儿积蓄。另外张通确实是存了点银子,只是不多,有个几百两,以备将来东东科举的时候打点用。如今科举是考不成了,幸运的是得个锦衣卫的官。每个月也有一百多两银子,当然这些东东并不知道。

当东东写完这些礼品账单的时候,又念给张母听了一遍,然后张母说暂时先买这些吧。

在东东按照张母的要求刚要出屋门去找张贵去置办的时候,张母突然感叹的说道:“上次我西儿出嫁的时候,要是也有这么大礼就好了。”

“啪”东东手里的账单落到了地上。原来娘也一直惦念着自己的姐姐,女儿与儿子都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都疼。东东突然想到,都将近一个月了。自己也只见过姐姐一次,并不知道她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正好这几天空闲,可以去姐姐家去走走,如果可以,也借点钱花。东东刚才把身上的七百两中的六百两都拿了出来,然后又拿上了张通拿出来的五百两,这样凑了一千一百两银子,然后教给张贵。张贵领着张福就出去买去了。因为张通对他说,最好是在两天内办好,并且做好报价表。

东东刚想出去走走,就被张通叫住了。

“东儿,他俩不在,你在这里看会儿店,我出去一下。”张通叫住东东,然后自己径自走了。

东东很郁闷。本想自己出去转转呢,顺便买些宣纸,这里毕竟是京城呀!虽说这一世是住在这里,但是上世自己也就来过京城两次。一次是参观了**纪念馆,登上了**二楼远眺,看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接着游览了故宫,最后天气热了,在中山公园的木椅上睡了一觉,等睡醒后,又去了少年宫,整整一天,走马观花的就这样把北京给玩了,也可以说是被北京玩了,钱花了不少,身体累的要死。

其实有时候张通出去就是一整天,东东也不知道他做什么。不过幸亏是店里的生意不算忙,而且还有张贵照应着,要不店的生意肯定维持不下去。

东东坐在柜台后百无聊赖,就翻腾抽屉,有个抽屉里面散落着几十个铜钱,可能是这几天的收入吧。有时候为了找零,抽屉里放些铜钱是必要的。然后是另一个抽屉,放的是一本账本,这个账本东东早就翻阅过了,记载的进货出货的时间与数量,东东又看了看,最近又加了几笔,最多的有个八十文,加起来也不过是十多两银子。东东打开最后一个抽屉,是一本比较破旧的《三国演义》,罗贯中写的,是张福在柜台前消磨时间用的,不过少了将近一半儿,东东拿起来一看,虽说有些繁体字,但是并不妨碍东东理解全文的意思。

小说正好写到刘备和赵云带着诸葛亮的三个锦囊一起去东吴求亲,境遇和东东此刻也有些相似,只是人家刘备是帝王之后,而东东并不是,只不过刘备身边有武功高强的赵云,而东东身边没有,人家有诸葛亮这样优秀的军师兼官家,可以出谋划策,等死了之后帮助照顾老婆孩子,而东东也没有。

东东不知不觉的看了起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从刘备拜见孙老夫人,然后向孙老夫人提亲。孙老夫人见刘备一表人才,就答应了,本来也是自己儿子说给女儿找了个对象叫刘备,其实孙老夫人并不知道这是孙权和周瑜设下的陷阱,等刘备来到东吴后将其杀掉,没想到刘备来这里利索的和妹妹结了婚,圆了房,就决定先不杀他,长期软禁就好了。

刘备知道了,就打开诸葛亮的锦囊,然后知道了要向孙尚香求救,于是刘备就真去了。孙尚香知道刘备是和自己二哥一样牛逼的一地主,自古美女爱英雄,自然也是蛮喜欢刘备的,也不嫌弃他年纪大,就答应帮刘备逃走,毕竟那可是自己的老公。东东开始理解小三了,那是因为女人面对婚姻的时候,大多在乎的是对方的家底,而不是他的年纪。用一句话概括:年龄并不是问题,问题是有没有钱。

后来刘备就用马车拉着自己妻子要回家,到了江边上,诸葛亮早早在那里接应,大家一起回西蜀,快快乐乐的。而不痛快的是孙权,赔了妹妹。

东东看完一章,累的两眼生疼。突然发现天黑了。不对呀,这才后半晌呀。哦,原来是阴天了,开始刮风了,要下雨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