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灵阵中,杨明结束修行,两个多月的时间,灵力又增加了些许。
走出大阵不久,浩然便赶了过来,把近期的事情简单汇报了一下。
杨明一边听着,一边点头,事情还真的不少,其中关系到北山的,不免还得他接来杨帆、冯彪二人处理。
待这些事情处理完,他又独自踩着飞剑,往应玄山更换试炼弟子……
无聊的工具人做完之后,才又赶回无名山,继续修行。
“真没办法!”
有时候,他也觉得自己太过悲催,可惜应玄山成立至今,满打满算还不足一年光景呢,直接换成半年或一年更换一批弟子,还是有些不太稳妥。
他有说预感,接下来的三个月,他还有得忙,可能会忙到连修炼的时间都没有。
两个月后,无名山的三代弟子大比就要开启,不算刚入门的那批弟子,也会有近百人参加,按照浩然拟定的流程,起码要持继三天时间。
在大比之前,他还得跑一趟应玄山,把驻守那里的众弟子召回来,只因大比之后,紧接着就是第三批三代弟子拜师之事。
准备新建的三个小镇,地址也已经选好,建设图纸很快能确定下来。这都是要家乡的施工队才能又快又好的做成的事情,少不了他再开“传送”。
十二峰的护山大阵,应该也会在这三个月中完成,交接大阵也得个三五天工夫。
事情又多又繁杂,好在有浩然和众弟子从旁协助,大多数时间,他只要当个工具人就可以了……
果不其然,杨明几乎忙得脚不沾地,是真.脚不沾地。
他御剑往来于无名山和三个小镇新址之间,还是老套路,首先布置隐匿阵法掩人耳目,然后便是不停的到北山用灵力裹挟家乡的施工团队、工程器械、建筑材料。
为了安全,道协每个小镇工地,都安排了几名结丹期的修真者临时驻扎。有过无名山小镇的建设经验,施工这一块儿倒是无需大家担心。
待大比临近时,杨明又跑了一趟应玄山,除了高煜仍需驻守,其它的结丹弟子们全部接回无名山。不论是大比,还是大比后的弟子拜师,这些人也都不可或缺。
直到大比开始,杨明才总算能轻松一点。
无名山毕竟是第一次举行弟子大比,浩然做的准备工作还是非常充足的。
场地布置参考了卧龙山法会,在整个修炼广场四周,搭起了几座临时的看台。
这些看台,自然是为杨明和众二代弟子们准备的。其它三代弟子,每人一个小木凳,在广场周围划定的区域里坐着便是了。
至于弟子切磋用的法台,倒是没有额外布置,只是在修炼广场中央,划出了一片区域罢了。
当然这片区域,是用阵法加固过的,否则一场练气中后期的斗法下来,地面指不定就千疮百孔了。
只是自家弟子切磋斗法,杨浩然也没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仪式,只是领着众师弟、师妹和三代弟子,向杨明所在的看台行了一礼之后,便各自归位,由自己的弟子邓然宣布大比开始。
杨明环视一周,蓦然有种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感觉,对旁边的贾光笑道:
“一会儿看看有没有中意的弟子,收下好好培养培养,别只一个人埋头苦修!”
贾光目光扫过三代弟子们的位置,笑道:
“掌教放心,以前是没筑基,怕耽误了这些孩子们。”
听到“掌教”,杨明苦笑摇头。无名山一脉,基本都是他的弟子,对他的称呼也都是“师父”“师祖”,只有自己这个好友,坚持称自己为掌教……
用他的话说,再向以前一样称呼“杨兄”,不太合适。
杨明点点头,自从筑基之后,贾光明显更加活跃了。
他本就负责无名山在东海郡城的产业、一部分师门外交工作,同时还传授门内弟子符箓。即便如此,他的修为也在稳步提升。
两人经常闲聊,杨明也知道他的意思,结不结金丹暂且不提,既然进了结丹期,怎么也要修到结丹期圆满才甘心。
门下弟子的互相切磋,是由低到高,先从练气一层开始的。
无名山的三代弟子每三年一次,一共收了四批。
最早的一批只有二十人,第二批四十人。这两批弟子,修为有高有低,基本都已经各自拜了师傅。
而第三批的四十人修行了四年有余,修为大多在练气三、四层。
因为没有拜师,所以这批的大多数弟子,都是主要修行基础道法术法。当然也有一些弟子,用师门贡献兑换了些其它道法修习的。
而第四批的七十八名弟子,是去年三月才新收的弟子。这批弟子数量多,灵根资质也相对好一些,所以已经有些弟子修出了灵力,处于练气一、二层的水平。
此时台上对战的,正是两名十二三岁的孩子,只见两人各持师门制式法剑,你来我往的对练起来。
无名山弟子,从进入门派开始,最先学习的就是剑诀。《千钧剑诀》、《藏云剑诀》是必修课。而只要是完整的剑诀,都称得上攻防兼备,平日里弟子们也是会互相对练的。
互相切磋了二十几招,其中一个孩子一剑挑飞了另一个孩子的法剑,结束战斗。
法台旁边的一名弟子大声宣布:
“练气一层,邓思元胜!”
练气前期的弟子切磋,远远谈不上精彩。
此时他们即使拥有灵力,也及其有限,使不出剑诀最重要的灵力剑招。至于剑诀本身,大家都是半斤八两,即使把这些灵力附在法剑上,造成的伤害也有限,甚至破不了无名山制式法袍的防御。
看着获胜的孩子收起法剑,走去安慰那名落败的孩子,杨明欣慰的点点头。
练气一、二层的弟子们陆续切磋完,从练气三层开始,才真正的有了点看头。
练气三层的弟子,已经能施放一些剑诀的灵力剑招。而且不少弟子还兑换了一些五行术法,切磋起来自然要更加精彩一些。
而经过几年的练习,光是剑诀使出来,也不再像前面的弟子那样古板,更多了不少的灵性。
最主要的是,这些弟子普遍十四五岁,在山中的时间长了,已经懂了不少事。知道这次大比,事关他们拜师,是以一个个非常重视,都在尽力展现自己!
杨明的弟子们,此时也异常关注场内的切磋。剑诀、术法,他们也都是一步步修行过来的,通过弟子们的表现,自然也能看出不少门道。
谁又不想收个优秀的弟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