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欲望(下)
作者:老孙2019      更新:2021-03-12 15:22      字数:3360

物质丰富,带来了更高的生活品质,物质进步的意义,是要促进精神上的提升,以摆脱动物属性。

欲望与情感,是人类感觉的基础。

烟酒可以扩张人的感觉,但会消弱元气,这时乐观的心态,和充足的营养就很重要,可以及时,补足亏损。

李叔同法师死前留下遗书:悲欣交集。这足以提示,极乐世界,不是仅有快乐,悲伤也是一部分,但是另有所感。

欲望过后了无痕迹,唯有情感,悲欣交集。

这也是理想国,给我的感觉。

道心应该是这样的,我已有的一定是天地间最好的。这可不是啊q精神,这是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对于修道人而言,总是能找到最初级物质带来的快乐,而且不亚于极乐,这样我不会去羡慕任何其他人,因为世界永远是围绕我而运转的,对于达不到的欲求,那都是浮云。

世界在我目光所及,方才呈现出世界的模样,这并不是其本来的面目。

王阳明也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世界和我们的意识身体,本来就是一种能量波动,要找到这个节奏。

考虑到这个世界的话语权是由富人决定的,穷人尤其要坚定自身的立场。不被消费引导,不被商业价值观误导,不能为潮流所裹挟,要有自己的判断。

这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反正我就是最满足的,你信么,反正我信了,呵呵。

这样才不为外界所动。

我之所在,即是天堂。

对待自己周围的一切,要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自己的孩子再不成器,也是最好的。别人的孩子再优秀,别人的老婆再漂亮,别人的房子再大,与我有一毛钱关系么?

只有能与自己挂上钩的,才是理想国的因素。

请注意,这里的“我”实际是到了无我的境界。

阿q之所以只是阿q,因为他找不到更好的方法,而且自己也不相信,还说了出来。当你深信不疑,那么便是道境。

当然不能走火入魔,去跟人家说:你的奔驰不如我的五菱好开,虽然内心相信,但是不可说。

我不是只活在自我的世界,一定要认识到,我在别人的世界里,一样是微不足道的。

凡人常犯的错误,是夸大自己在别人世界里的影响力,却低估自己在自我世界的价值。

进入道境是要有基础的,要明了物质的真谛。

我这理论是从得道后处于极乐世界倒推得出的,这逻辑能力够强吧。

看来病的不轻啊,什么时间能进入道境。其实道理都知道,奈何知易行难啊。

现代的物质诱惑太多了,凡人如何能抵御?av文化如此诱惑,佛陀生于今日,恐怕也难以成佛。

毁灭人类的,必是人类自身的贪欲。经济增长再增长,资本盈利再盈利。亢龙有悔,物极必反,你难道要上天么?市场已然饱和,物质的增长并不能带来相应的精神充实,古人弃智绝巧,或有先见之明。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的便是贪欲。

身体是快乐之本。为了一时的享乐,而伤了元气,是自暴自弃的表现,也不是长生久视之道。

及时行乐的行为,非长久之计。

现代荒淫无道,是文明的倒退。人类宜居之地,是四季分明,春天发情,夏天结果,秋收冬藏。现代因为科技的进步,空调暖气改造了居住环境。人人不看天时地利,似乎随时随地都能交欢。这种来自热带地区的短寿文化,尤其需要节制。

人在不同身体状况,心境截然不同,思想也会变化。

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做事业的关键。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成道的关键。

俺因为头疼,天然讨厌复杂的东西,记得一进入电子市场,头就会大,构思一个长篇小说,结构都有了,一年才编出二万字,搞一个购物网站,十年页面无任何调整,只是改改价格。

俺记忆力低下,五年前看过的书,可以当新书看。写这篇修道文,除了道德经,没有任何理论基础,那些四书五经佛经道经,以前不能救中国,能有多大意义,还不如看看三国呢。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可以得道么?呵呵,自我鼓励一下。

现在为了写作,也还是看不进去,不过也说明能沉淀在脑中印象深刻的,必是精华。不过看虽然看不进去,却知道自己犹如井蛙窥天,所知甚少,还要加强学习。

但俺坚信所悟得道之路无大错。如果因为写作水平低下,使得本书的理论错失读者,那就太过于遗憾了。

俺的文章,即便自觉有很多创新,但最多只能算成千上万法门中的小道。但唯以为傲的,就是一个字“静”。

这也是全部文字的核心。

说过,俺喜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即便,通览佛经,遍阅道藏,通晓十万八千法门秘诀,如果不得一个“静”字,反而徒乱心意,全是虚话。

即使,全然无知,能得“静”,也有顿悟成道的机会。

这个静,俺有全新的诠释。并不是静坐的“静”,而是儿童追逐欢笑中的“静”。

唯有此“静”,方能得极乐,实现理想国,找到节奏感。

静就是一,由静悟道。万物归一。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练虚合道是成仙成佛的最后一步,众多典籍都无从言表,只能自悟。原因在于每个人的自我都不同,每个人的理想国也各异,别人的天堂不是天堂,自家的理想国才是理想国。

所以法门千万,都要归一归静,指望别人的点化,其实都只能是自己的参照。

比如俺说,完成感,你可能一无所觉,因为你本来做事就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比如俺说,节欲,如果你就是要发泄才能觉得好过,那么只管放纵。济公还游戏风尘呢,一休哥还眠花宿柳呢,成道之路不止一条啊。

每个人入静的方式也各异,但最终的大道还是要归一。

“静”只是手段,“道”才是目的。你再静也静不过一块石头,也不如初生的婴儿,静也是分层次的。

原始人的道境,并不足羡,还是要提升知识,扩展识神,健身修心,壮大元神。得道才能神通广大,否则鸡虫小道尔。

身体的疾病往往反应在睡眠不好,而睡眠不好,又会加深身体的疾病。正如静坐深浅,可以反映人灵魂的境界,睡眠好坏,反映人身体的健康。

睡眠,恢复身体疲劳的最佳方法;静坐,是给灵魂充电的最好方式。

范仁看了前面这么多的废话,正在昏昏欲睡,这时精神一振。

修仙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