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顾问
作者:老雷师傅      更新:2021-06-10 12:13      字数:2387

太子妃升职记彻底火了,连带着老梅的视频网站新涌入几千万的付费用户,市场占有率明显再拔高一截。

几乎所有人都在探讨太子妃升职记的方方面面,从演员到拍摄过程,从作者到编剧再到导演,无一不被想尽办法找热点的记者抓出来,一遍又一遍的报道。

更多的圈内人则是在感叹,原来网剧应该这么拍。

老梅接受采访的时候侃侃而谈,“网剧并不代表着低质量,恰恰相反,无论是在什么平台播出,质量一定是摆在第一位的。如果要说网剧和其他的剧有什么区别,我觉得更多的应该体现在脑洞上。”

何谓脑洞呢,就是大家平时较少看到的,充满天马行空的幻想,以及相对比较小众的剧。

“有些剧的观众本来就不多,上星剧因为成本原因,很难考虑这些小众观众,但网剧可以用相对低的成本,来拍摄小众观众喜欢的剧,而且利用网络平台播放也很容易将这些小众观众聚集在一起。”

老梅的话,给不少年轻的从业者打开思路,而小说网站的版权出售也迎来了一波高朝。毕竟,说到脑洞,很难有一个类型可以和网文相比。

“高董,有人想见您。”秘书进来,面带一抹难以描述的表情。

高重山有些奇怪,想见他的人多了,除了认识的人,外人都是先预约,无论哪一种,秘书都不会这么说。

“什么人?”

“银监会。”

啊,高重山总算知道秘书为什么会是这种表情,搞得他也紧张起来,不过想了想,他紧张个毛啊,他又没干过坏事。

赶紧将人迎进来,起身迎接,握手问好,“原来是银监会的领导,幸会幸会。”

来的人十分干练,很快将事情说清楚。

“顾问?我何德何能,我甚至都不懂金融。”高重山莫名的感慨,但也猜到是之前预警ptp公司的事,让人家注意到他。

“高董太谦虚了,最近几年,新技术加互联网发展迅速,很多死灰复燃的资金骗局,利用互联网将自己包装成新公司,极具有欺骗性。”

这一点,高重山绝对赞成,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事,大家当然觉得理解起来很容易。但当第一回见的时候,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骗局,也不见得都能反应过来。

更何况,银监会面临的是整一个国家的资金动态,有些小打小闹隐蔽性极强的案例,很容易就被忽略过去。等爆雷的时候,才知道怎么回事。

“一旦没有对这些公司进行监管,爆雷之后所产生的反应,社会影响都极为恶劣。”资本家有本事赚钱,国家不会管,但你赚的钱是从老百姓手里骗来的,还闹出一堆极为负面的影响,那就肯定得管了。

高重山懂了,想了想道:“义不容辞。”

他其实很想管这件事,但问题是,他怎么管呢?现在橄榄枝抛到他面前,哪怕只是顾问,也好过什么都不做。

“非常感谢。”来人愣了一下,没想到高重山会这么干脆,但也赶紧伸出手,表示感谢。

出了电梯,进了自己的车,几个人才开始说话,平日里的工作环境养成的素养十分到位,绝不给任何外人偷听墙角的机会。

“话说,之前我们头儿就推荐过,请他当顾问。虽说他不是专业人士,但人家生意做的这么大,很多猫腻看得比我们透彻。怎么一直拖到现在,我看他还是挺好说话的。”

“你不懂,那个时候时机不成熟。”

“二胎政策已经松动了,马上就开始试点。”有人提醒。

问问题的人,一拍脑门,确实是。这位高董平时表现的象个模范生,偏偏在大事上拖了后腿,否则的话,他其实在更多地方,有更多表现的机会。

“二胎还不是个女儿,反正是认罚,还不如继续生。”有人摇头,有钱人的想法他们实在是搞不懂。

“他也是傻,去国外生,根本用不着罚款,再不济藏起来不吱声,多少人都这么干的。”

“可能是不希望自己的小孩子成为外国籍吧。”有人这么猜。

“呵呵,有些人的孩子出去,国外好就外国籍,中国好,你还怕他们回不来。”

到时候在绿卡的政策中,专门给他们留个后门,你以为不可能?

即得利益者的能量,可不是开玩笑的。

几个人总归是闲聊,很快便收回来,讲到正经事,“希望这个高董能帮上忙吧,最近简直焦头烂额。”

网上说什么的都有,毕竟能掏出钱来投资的人,也不可能什么都不懂,最后这锅就甩到了银监会的头上,当然,也不能叫甩,毕竟他们确实没有起到事前监管,防范风险的作用。

传统行业,他们有一套成熟的监控方式,但遇到互联网和一系列的新问题,很多老人都被打懵了。懂互联网的新人,又没有话语权,关键他们也不懂人心险恶,很难看出其中的风险。

“希望这个高重山,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吧。”车子开了出去,留下一声叹息。

高重山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开始撰写建议书。

这一写,就是几个小时没挪窝。一口气写完,伸了个懒腰,才发现天色已晚。

第二天再修改一遍,给对方打了个招呼,直接发到他的邮箱里。

做完这件事,高重山一身轻松,捏了捏两眼之间的鼻梁,“希望这一世,不要有那么多人上当受骗。”

很多年轻人,从小被家庭保护的太好了,根本没有风险的概念,遇到自己买不起的电子产品,被人一忽悠,以为贷款买东西,以后省钱还款不就行了。最后看着这么一点钱,滚来滚去,滚到根本还不起的地步。

有的人,因为大学时借贷买个平板电脑,买台最新款的手机,最后利滚利,一直还到自己三十岁,才摆脱噩梦。一生中最好的年华,用来还债。

也有人,买了之后就不断剁手买买买,反正可以借钱,最后债台高筑,还不起又不敢说,直接了结自己。好好一条人命,为了一点消费品,凋谢在花季。

更多的,是告诉父母,然后让父母拿出家庭积蓄,甚至卖房子还债。让原本还算小康的家庭,直接落入赤贫。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