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转机
大丫家的事情了结了之后,古明妍又恢复了她在古家村平静而又充实的生活。
每天看看书练练字,有空了就写点儿东西,或是把自己的集邮薄拿出来欣赏欣赏自己的收藏,天气好了的时候出去跟小伙伴们玩耍一番,然后回到家来继续她的护肤大业。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到了九月的一个周末,照例是古建国和宁荣薇带着家里的皮小子们回古家村的日子。
这次古家三房的人来的倒是很齐全,全家大大小小的除了古明妍之外的七口人,包括两个才一岁多的双胞胎都被带来了。
之前因为家里还有两个小的的缘故,宁荣薇倒不是每周都能回古家村了,而且就是来了,也只是当天便要赶回城的。
主要还是古明妍的两个双胞胎弟弟太闹腾,家里交给白敬龄一个人是不行的。
所以自打古明万和古明岁这一对儿双胞胎兄弟出生后,古明妍倒是不太像之前那样能够常常见到宁荣薇了,更别提两个更小的弟弟了。
一个是他们还小,着实不好带来带去的。
另外就是家里也就只有一辆自行车,实在是装不下那么多人。
家里的那辆自行车还是古建国和宁荣薇结婚的时候买的。
现在古建国不出差的话就骑着这辆车接送宁荣薇上下班,他要是出差的话,车子就归宁荣薇用了。
而也因着家里才又添了两个小的,这一辆车是怎么都装不下这许多人的,因此这段时间里,古建国全家是很少能有机会都来古家村的。
这会儿古明妍看着自家老爸老妈一人推着一辆车,两辆车上分着载着‘新中国万岁’五兄弟,还有点惊讶这次人怎么这么齐的。
那边听到院子里动静儿的老爷子和老太太也出来了。
倒是没觉得儿子媳妇一人一辆自行车有啥,想着估摸着八成是跟亲家母那里借的,二老也就没多问什么,直接就冲着俩小孙子去了。
这边古明妍跟爸爸妈妈和哥哥们打了招呼之后,也是冲着俩小弟弟去了。
其实古明妍也没见过这两个几回,只是听古明新他们说过很多次这两个小屁孩儿有多闹腾,古明妍在内心就自动把这俩归类到熊孩子的范围里了。
可是不管孩子有多熊吧,这都毕竟是古明妍这辈子的亲弟弟,还是稀罕的双胞胎。
古明妍上辈子就挺喜欢小孩子的,在街上看到人家抱的孩子都想着要上去逗上一逗的。
这会儿看着自家这俩白白胖胖的亲弟弟,那自然是怎么稀罕都不够的,跟着也很少能见到小孙子们的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去一起,回屋玩儿小孩儿去了。
古明妍跟她两个弟弟玩儿了一下午,眼看着就要到吃晚饭的时间了,宁荣薇过来叫她去堂屋准备吃饭。
看女儿跟俩小的玩儿的还挺好,一下午也没听着俩爱哭鬼的哭声,宁荣薇还感叹呢,没想到家里除了周天宇,还有个她小闺女儿也是能治住这两个爱哭鬼的。
要是早知道自家闺女儿还有这本事这功效,她早就想办法把仨孩子放一块儿去了,也能让她少受点儿魔音钻脑。
不过宁荣薇也就是想想罢了。
且不说现实情况不允许,就是可行,古明妍这儿也不一定会答应的。
虽然古明妍跟弟弟们玩了一下午,觉得他俩并没有哥哥们说的那么夸张。
虽然闹了点儿,精力充沛了点儿吧,但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
不过,古明妍也就是偶尔逗逗孩子玩儿还行,要是让她天天地跟他们在一块儿,还得帮着带孩子啥的,那她是没那个耐心的。
饭桌上只有古建国一家和两位老人一起吃饭。
因着不是月底,家里人也没聚齐。
大家边吃着饭,边说着双胞胎的各种趣事。
宁荣薇还感慨说两个小魔王看到妍妍就乖的不行之类的话,一边还表示以后要多多把两个小的带回村来,让他们俩跟姐姐好好亲近亲近。
古明妍原还想着今天家里来的人这么齐,是因为爷爷奶奶好长时间没见着俩弟弟了,古建国才专门给带来的缘故。
不过,这时候听宁荣薇这话,像是以后要全家都过来啊。
可这家里就一辆车,怎么回啊,难不成让自家几个哥哥跟着后头跑?
想着这事儿,古明妍也就问出来了。
谁知她话音刚落,就听见古建国哈哈大笑,古明新几个都用哀怨的眼神瞅古明妍,心说还是亲妹妹呢,也不盼着点我们的好。
这边古明中看妹妹不知道情况,没忍住就说:“妍妍,你不知道,爸爸又买了辆自行车,就是刚刚骑回来的那个,在院子里呢。
现在咱家有两辆车了,以后我们每周就可以全都回来看你啦,你高不高兴啊?”
古明中这话一出口,桌上古明妍和两位老人都是一愣。
他们原都想着那是白敬龄的车子呢,谁承想竟是自家又买了辆自行车。
想着刚刚看到的两辆车,好像的确有一辆看着挺新的。
方才没有多注意,这会儿想想,古明妍就觉得那车好像的确不是自家外婆的。
古明中和古明国看着古明妍直朝着院子里瞧,当下连饭都顾不上吃了,就拉着古明妍带她去看家里的新车。
这年头的自行车比之后世的敞篷跑车也不差啥了。
男孩子们喜欢车是天性,所以尽管家里打他们出生起就已经有一辆自行车了,这猛的家里又添了一辆,还是让男孩儿们很是兴奋了两天。
再加上,古建国把这车子推回来之后就说了,这辆车就让他们兄弟几个长大了以后骑,那这就更让这帮半大小子高兴的不行了。
额,古明妍看着自家这也就比自己大两岁的俩小哥哥的小个头,再看看那辆崭新的二八大杠的高度,心里不由得想,这还真是吊在眼前的胡萝卜呢。
为着说不好都要两三年后才能学骑的车,现在就开始兴奋,还听说他们还主动承担了车辆擦洗保养的工作,真不知该说是自家哥哥傻还是自家老爸腹黑了。
古明妍觉得家里有两辆车也挺好,毕竟自家爸妈都要上班,哥哥们也都慢慢的大了,都是可以用的上的东西。
总的来说算得上是家里的刚需,属于理性消费。
但看着自家爷奶的样子,好似这事儿还不像是个小事儿?
其实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对于古明妍来说,看多了后世有点家底儿的人家一家子好几辆车的换着开的多了去了,她倒是不觉得自家一家有两辆自行车有什么特别的。
但是古老爷子和老太太两人就紧跟着有点儿担心了。
他们知道三儿子有门路有本事,可是这一家子有两辆车,到底属于比较少见的,又在这个环境下,害怕儿子家遭人议论。
古建国明白父母的担心,他也知道就这个时代而言,一家能有一俩自行车都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甚至在农村,都能因此提升一点儿娶媳妇的标准的。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家有两辆车到底经不起讲究。
不过这些问题他之前就考虑到了。
这辆车倒不是他有意淘换来的。
虽然他早就觉得家里只有一辆车有些时候是有些不太方便,也曾想过要不要再弄一辆回家来。
不过到底是跟古老爷子他们考虑到一处去了,觉得这样有些打眼儿了,就一直搁置了没办。
这回的事儿倒是巧了,跟他最近做的一些营生有关。
他算是帮着纺织厂里联系上了一些稀缺的物资,这自行车就是厂里给他的奖励。
这既然是单位给的奖励,那不拘是什么也不由得你挑拣不是(古建国才不会承认在领导问他想要什么的时候,他从各种票券布料这些里挑了自行车呢)。
而且这事儿之后在厂里算是开了大会表彰通过了的,算是过了明路了,今后也就不怕有人说三道四。
说起古建国最近倒腾的营生,跟之前他一直走的一些高风险的路子比起来,算得上安全得多了。
古建国自从在自家搬家办乔迁宴,请客全厂吃羊肉这事儿之后,就发现了一项自己可以拓展的新业务。
那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在不违反法律和纪律的前提下,沟通买方与卖方,使交易达成并从中获取一定好处的工作,俗称掮客。
这工种自古就有,只是在现在的特殊时代背景下有了更多的限制,显得不再那么光明正大罢了。
古建国自从那次意外的因为一只羊的交易,达成了卖方——某村生产队对于钱票的需求,以及买方——明面上是纺织厂后勤部,对于改善职工伙食的需要,以及古建国自己,达成了做好人情,给自家留了好些羊肉以及发现了新的商机的三方共赢局面。
虽然在这次交易中真正出钱的人是古建国,纺织厂处于完全占便宜一方,因此后勤才会毫不犹豫的给他补上证明公章这些东西。
但是古建国也从中发现了这条路完全可以走,并且其中还有不小的利润存在。
他经常在外出差,不仅有远途的,更多的是周边城市和村镇的线路。
现在人们普遍对于食物之类的有着极大的渴望,但就是城里好多的大工厂大单位,也不是都能保证弄到好的货源给职工们改善伙食的。
古建国现在在外面跑,也是时刻注意留心着这方面,有哪个生产队上有意外死掉的猪牛羊和其他家禽家畜需要处理啦,或是有什么水果大枣什么的丰收了,交了公家的还有剩的想要换钱的,还要就是村民自家有什么熏肉野味之类的产出想要换了给家里置换点儿工业品之类的,他都能帮着从中牵线搭桥。
说来其实这买卖古建国是做老了的,只不过之前他是自己把这些东西收上来后往黑市或是其他的大城市里销,这里的确利润很大,但是对当前的环境来讲,风险也是成倍的增加的。
而现在,他遇上这样的多是往城里的大厂子的后勤部门销售。
那些后勤部门说起来掌握着资源,但是大头还是得听上级的调配。
所以有时候下面的职工抱怨食堂缺油少肉什么的,他们也是没的办法。
尤其是一些规模不是很大,不太受重视的厂子,有什么物资下来了,几个大单位分一分的,轮到他们的时候也就不剩什么好的了。
所以古建国就是抓准了这个空子,不说规模有多大,毕竟这东西还是主要靠碰,中间的好处也是跟黑市远远不及的,但是胜在安全不是。
这活儿做多了,接触的人脉更深了,口碑也就传出去了。
那些大小单位的后勤领导们对自己也信任,他现在出个门,手里都会装着几张相熟单位后勤提前签过字盖好章的批条,遇上合适的东西了,只当自己是下来采买的,直接数量什么东西的一填,自己先把钱垫上,拉着东西就能直接走了。
生产队省了进城销售的时间和人力,还能拿到在城里都不一定能换到的钱和票。
而大小厂子后勤部门得了好东西,不管是领导还是职工对他们都是直夸满意的。
合作共赢的事儿,自然也就能进行的下去了。
而古建国在其中不说建立的人脉有多少,能从各个单位厂子获取多少方便。
就说他能从每一笔交易中也给自家换回一些物资来,也好过他自己去黑市或是从外地带回来的好,毕竟那样经不起讲究不是。
以公对公的对接方式最主要的还是安全。
那些后勤的领导想让自己帮他们弄到好东西,要想他们自己的位子坐得稳,就不可能把他这事儿宣扬的叫大伙儿都知道了去,那样的话不就显不出他们的能耐了吗。
所以这买卖的确是做得的。
加上黑市和外地的那部分他也没完全停下,只是规模缩小到了跟他有过过命交情的那些人的范围内,安全性比之以前是好了很多的。
所以严格算起来,即使在现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古建国这外快也算是没少赚,还在此之上有所提升,更加注重人脉的积累了。
古建国跟爹妈解释了这自行车的来历,两位老人听说这是他给单位办事儿得的奖励,当下也是放了心,再不多说什么了。
古明妍在一边儿听着,心说自家老爸这又不知是开拓了什么新业务了,准是又有了新的路子了。
不然他好好的一个正常上班的职工,不年不节的,人厂领导凭啥给你发奖励啊不是。
这还真叫古明妍说对了。
古建国这奖励来的也算不上是因为他本职工作做得有多好,不过是他借着运输队工作的便利,顺带着为自己和厂子里谋了点福利的结果罢了。
说来他这运输队的工作有这便利,但也不是就他一人独一份儿的。
但大多数跑运输的职工们也干不了他这活儿是真的。
一是人家大多人本就没想到还能有这种操作,另外也是没有人有古建国那样深的人脉和经济基础。
要知道,古建国给人家各个厂子里带东西,那都是他自己先垫钱的。
他倒是不怕人家厂子赖他的账。
一是这些东西都是他看好的好东西,这家不给钱票的还可以另外找别家,总会有人稀罕的,他不愁卖不出去。
二是要是真的一个不好东西真的搁手里了,他也不怕。
大不了他就给自家和熟人们都分上一分,就当是自己请大家吃点儿好的也就罢了,他出的起这个钱。
但这样的不怕亏本是别的人根本做不到的,他们大多都没有那个本钱。
而古建国这活儿跟各个厂子里说的是事后给人家生产队上送钱票,但其实都是他自个儿当场就给人家结清了的。
这些生产队上也是看在这当场给钱票的份上才能痛快的交货的。
谁也不傻不是,这万一中间有个什么差错,吃亏的可都得是他们这些农民。
所以这也就是古建国为什么能收上来东西的原因了,他就是抓住了生产队上对于他能给人立马变现的优势,彼此之间才有了合作的基础了。
放在那不知底里的还不当场给钱的人身上,人家队上压根儿连有这些东西的消息都不会漏出来给你知道的。
所以也别说古建国挣这个钱正经不正经,这也是人家有那个魄力和能力才能办下来的事儿,说好听点也算得上是帮着合理配置资源了不是。
这回这事情也是。
赶着快要中秋国庆节了,虽然这年月不好明着过中秋节吧,但华国人几千年的传承哪能那么容易改变的,大家不过都是打着国庆的旗号,早在中秋节前就把这福利给职工们往下发的。
古建国这次是帮着厂里联系到了一批豆油,使得纺织厂这次给职工们发的节礼格外的受欢迎。
油这东西在这年月可不是金贵嘛,大部分家庭一般都是用纱布蘸点油,抹个锅底就炒菜的,不然一年到头供应的那点儿油压根儿就不够吃。
这次也算是赶巧了,叫古建国遇上了那大豆丰收的生产队。
虽是大多交了公粮了,但这队上给各家也都分了不少的豆子。
这些队员们舍不得吃,刚好叫古建国给碰上了,他就许出去了好些工业卷粮票布票什么的,给收上来了一批榨好的豆油。
量算得上挺多的,给自家留够了后,剩下的他就都给了纺织厂的后勤部了。
后勤这边跟领导们一开会,赶着过节,就当节礼给一些劳动模范,表现好的职工们什么的发下去了。
古建国也算是从中小赚一笔。
他倒是没有赚厂里的差价,不过就是通过这事儿跟厂里的领导关系又近了些不说,还给自家光明正大的弄了辆自行车,算得上是收获满满了。
这家里有了两辆车,以后来回古家村的也能方便些。
家里这么多孩子,以后慢慢的都长大了,都得学着骑车。
学会了之后无论是他们自己上下学还是平时帮着家里跑个腿儿啥的,都是十分方便的。
省得家里就一辆车,日常都得被自家两口子上班用去了,家里有个什么事儿都得靠跑的。
虽说是过了明路的车子了,但还是不好老是招人眼的,所以一般这车也不常用,就是家里回村的时候会一块儿骑上一骑罢了。
古建国现在回想起来,很是庆幸自家当初在新房子建成后早早地就搬走了的,不然再在这筒子楼里搅和,每天叫人家看着自家来来回回光自行车就两辆,难免还会被小人嫉恨,再回头有了害人之心可是不得了。
厂子里现在也不是没有这样的事发生,虽然他家原来住的那栋楼里还好,但听说别的楼里,就有谁家因为过清明偷着给家里过世的人烧纸了,被熟悉的邻居给举报了的,现在人被停职审查,全家都搬离了家属区,也不知是在哪里过活。
他都不敢想象如果这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他会怎么样。
尤其是自己收的那些个‘四旧’,但凡不是自己小心谨慎地从没向外面露过,后来又全藏在女儿房间的储藏室里,要是被谁发现了其中一个,自家都别想再有好日子过了。
还好现在住的离人群都远了,无形中都减少了好些麻烦。
最初的那波风波过去,自家也都有了准备了,一般是不会有什么事情了。
加上这边有独立的院子,车子往院子里一搁,大门一关,时间长了大家也不至于老盯着你家的两辆自行车了。
想想当初干脆利落的搬家确实是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了。
就在古明妍一家为着自家新添的自行车气氛高涨的时候,古建国之前一直在托人办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了。
自打古明妍的舅妈周晓淳那边接到消息说周老和林老要被下放到西北的劳改农场开始,古建国就开始上下活动了。
具体到底转了多少个弯儿,找了多少人,许出去了多少好处,欠下了多少人情,这些都暂且不提。
总归是这事情有了个好的结果。
1967年10月,周季祥和林白两位大学者在被下放到西北劳改农场近两个月后,因身体积劳成疾的原因,不便再在劳改农场改造,被转到安城下属的古家村生产大队,二人将在那里继续接受改造。
古家村生产队也在古建国和老爷子的活动下主动接收了两人,两位老人也成为了第一批来古家村接受下放改造的知识分子。
古建国是在事情落定之后才告诉的宁荣臻和周晓淳的。
在白敬龄家里,一起的还有周天宇。
听到这个结果后的众人都先是一愣,似乎是没想到这样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就这么有了转机。
要知道,周晓淳他们之前都做好了父母会一直待在劳改农场里的准备了,他们能做的。
顶多就是离得近些,打点打点能送点东西进去,里面的人有个什么消息了,好叫自家人知道就已经是很好的了。
结果没想到古建国就这么不吭不哈的,真把两位老人从农场里给调到了古家村生产队了。
不用古建国自己说,光靠他们自己,都不难想得到这里面得付出多少人情,说不得还要冒着可能被牵连上的风险。
周晓淳在楞过之后直接放声哭了出来,边哭边跟古建国道谢,直说这下子父母能够少受些罪了。
天知道她这段时间精神压力有多大。
明知道父母遭受了多大的痛苦委屈,但自己确无能为力。
明面上她还不能表现出来,毕竟算是断绝了关系的。
她每天都用高强度的工作让自己不去想起这些事情,但还是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想象父母现在的境况,然后自己默默的流眼泪。
宁荣臻作为枕边人,怎么能不知道妻子的难过。
每次在回家看过天宇那孩子之后,她回来都会低沉上一段时间,想的都是她的父母至亲现在的日子,怎么能不伤心。
不过现在终于算得上有个难得的好消息了。
古家村生产队离安城本就近,而且还是自己妹夫的本家所在。
跟自家打眼儿一瞧算不上有多直接的联系,但是因为有着古建国的原因,着实是可以帮着给岳父岳母一些照顾的。
起码自家以后送东西过去就方便了很多,也不用担心有人从中作梗,再把好东西扣下不给老人了。
估计妹夫也是想着能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就近照顾的原因,才能有这一通的操作了。
想到这里,宁荣臻不禁真诚的向古建国道了谢。
这些本应该是他这个做人女婿应该做的事,没想到还是让古建国给帮忙了。
这边周晓淳更是在稍稍平复情绪之后,拉着周天宇就要给古建国跪下道谢。
古建国哪里能受这个。
且不说这事情他自己也是心甘情愿做的,帮的也是跟自家算得上是亲戚的老人家。
但就算是完全的陌生人,看着这样为国家都做出过贡献的人,如今到了这样的地步,能出手帮的他都不会含糊的,所以他当真觉得自己不算是做了多大的牺牲的。
至于会不会被牵连的问题吗嘛,古建国倒觉得其实还好。
他想的比较深远,在办这些事情的时候,他能感觉的到一些事情。
虽说是他有这个人脉和能力,但是要是上面的一些力量真的想要把两位老人摁死在劳改农场,那就是任他古建国再厉害,人脉再硬,那也是做不到把人调动出来的。
但是他能感觉的到,在去找人求人的过程中,虽然有些波折,但并不完全是铁桶一块,有很多关节办的都比他想象中的要顺利。
说不得两位老人背后有更高位的人在帮着也不一定,至少没有不留余地是肯定的。
所以古建国也由此判断出这事情是可行的。
当下他赶紧和宁荣薇两人一起,拦住了要动作的周晓淳和周天宇两人,这样那样的一说,表示自己只是出了点力,背后肯定是本就有人保两位老人的,让他们不要这样郑重才是。
听了这话,虽然大家都明白了古建国的意思,但谁也不会就简单的认为这恩情可以就这么的算了。
毕竟就算二老有人保了,但也是古建国把这事儿跑下来的,这人情是无论如何都抹不去的。
只是当下大家也明白,亲戚间的,着实不好再用下跪这些了,也就顺势掀过了这一篇,开始讨论起来二老到了古家村以后的安置问题了。
就目前的形势来讲,二老到了古家村的确能比在农场上要好过上许多,但肯定还是不得自由的。
古家村里批斗这些事情倒是也有,二老到了之后肯定也免不了会被定时拉出来折腾这么一番,再加上思想汇报什么的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别的不敢说,至少古家村在这方面算是比较有分寸的,没出过特别大的事儿,别说像有的生产队那样出过人命的,就是重伤也很少有。
所以二老来了之后,起码生命安全是有保障的。
再加上毕老太太还有宁荣薇都是医生,两位老人的身体肯定能慢慢的给调理过来,这就比什么都强了。
大家商量了半天,最后的结论就是周晓淳和宁荣臻两个还是不适宜露面,二老就由古建国和宁荣薇两口子周末回去的时候照应照应。
加上平时还有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看顾,两人在村子里都是有话语权的人,跟队长书记的关系都好,打个招呼的事儿,不会让两位老人受太大的委屈就行。
周晓淳倒是一心想去看看父母,可她也知道这时候要控制住自己才是对父母和其他所有人都好的方式。
否则他们两口子难得单位放假,不在家里好好休息看孩子照顾老人,跟着去小姑子的婆家算是怎么回事儿。
到时候再引起别人的注意,那才是真真要坏事儿了。
看着自家嫂子渴望但又压抑的样子,宁荣薇也是于心不忍。
想着不管是对周晓淳还是两位老人而言,若是能够看见亲人的话,应该是对他们来说,比什么照应都大的安慰了吧。
想到这一点,宁荣薇当下就跟周晓淳表示,回头等致远和致和两人再大上一些,懂事儿了之后,可以带他们回古家村去看看外公外婆。
周晓淳自己不方便露面,但自家可以以带着孩子去玩儿的由头让孩子代替他们去看看外公外婆,也算是对夫妻俩和两位老人的一些安慰吧。
白敬龄也表示有机会的话,她会借着去看望亲家和古明妍的由头替她去古家村看望二老的,让她放心。
听着这些安慰,都是为了她和父母好的安排,周晓淳自是明白道理,心里的感谢又添了几分。
为着自己能遇上这样的家人,在这个时候对自己和自己的父母都不离不弃,没有划开界限,还都努力帮忙,周晓淳再是没什么觉得不满足的了。
当天晚上,周晓淳在宁荣臻的怀里跟他感慨自己遇上了对的人,庆幸能有这样的家人,还一个劲儿的表示不知道该如何感谢古建国。
宁荣臻能够理解妻子现在的心情,只不断的劝慰她不要太把这事情当成包袱,亲戚之间相互帮助本就应当,自家只记着这情分,日后有机会一定想办法报答便是了。
周晓淳明白丈夫的意思,当下也不再多说,只一心期盼着父母能快点被接到古家村才好。
古建国做的这些事情自然是不会瞒着古老爷子和毕老太太的。
也是为了他们能在队上帮着提早做些安排,在事情差不多确定了之后,古建国就跟二老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古明妍在一旁听着也是觉得自家老爸这事儿做的好。
咱们不说在人家这些大人物落难的时候给予帮助提早建立人脉吧,但这实打实的亲戚出事儿了,有能力帮把手那绝对是不能坐视不理的。
古老爷子之前听儿子说起过这两位学者的事情,那个时候他都是感慨万千,唏嘘不已的,为着他们可惜,也充满了同情。
现下既然儿子有门路把人送到自家地盘儿上,那他自然是会多加照顾他们,这一点倒不用儿子特意交代的。
不过这具体的该怎么做,他还是得跟队长书记他们一起商量出个章程出来。
毕竟这有一就有二,看这情势,以后说不得这村子里还得再接收别的那些下放来改造的人。
这队上用个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这些人,一开始就得把稳商量好了才是。
古老爷子第二天就去了大队部,跟里面的干部这样那样的一番商讨。
他倒是也没说这两人跟自家的关系,只是说了眼下的形势,暗示了这些下放的人是有好的有坏的,将来还不定怎么样了,总之定下了自家这边不要太过糟践这些人的基调,只按照政策和公社的普遍做法来就是了。
接下来又安排了一些具体的事情,包括下放人员的吃住标准啊,参与劳动的强度啊,以后怎么个批斗教育法儿啊等等这些。
总之就是在大的政策框架内给予一定的宽松照顾的基调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