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精忠报国
众人纷纷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于萧。
就在前不久朝堂之上,秦王就打死了几名劝谏西迁栎阳的官吏。
当时秦堰就说了,谁若是再提此时,便杀无赦。
于是众人纷纷去看秦王的反应,令他们有些好奇的是,秦王此时并没有任何反应,平静的可怕,甚至连目光都没有给于萧,一直看着远处渐渐靠近的魏军。
气氛如死亡一般的凝固。
不知是过了多久,秦王才说道:“于萧,下不为例。”
“大王……”
于萧有些激动的说道:“大王……”
秦堰一个眼神瞥过去,于萧当场愣住原地。
或许是觉得有些严厉,这位曾因为此事而打死几位官员的秦王柔声说道:“于萧,你可知道,多少朝代是因为迁都而从此一蹶不振的?”
于萧满脸疑惑。
他是一个武夫,不懂这些,他只知道咸阳没有牢固的防御工事,若不掩护离开,那咸阳城门大破之日,那便是秦王国灭绝之时,泱泱大国竟会沦落到如此地步,着实让人有些惋惜。
想到这里,于萧想让秦王迁都的念头就更加浓郁了。
秦王继续数道:“远的且不论,就说周朝,自周天子东迁洛阳之后,一蹶不振,从堂堂天下共主沦落为了有名无实的周天子,这普天之下,可有谁还把周天子放在眼里。”
直到秦堰说完,这个武夫总算是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不由得有些愧疚的揉了揉头,说道:“是臣考虑不周,请大王责罚。”
秦堰说道:“若是西迁栎阳,那就代表着咸阳之地,秦国半壁江山拱手让给了魏国,而且,我秦国自此就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我秦国,将会无力东出……”
有些话他没有说完,也没有直说,剩下的就是要靠众人理解了。
此时,大军距离秦国都城咸阳已经不足五里了,看着逐渐靠近的魏国军队,众人心里皆是有些慌张。
不过,在秦柱组织下的,由咸阳子民组成的队伍已经初具规模了,满打满算有将近四十万之众,可这些人都是平民,这些人之中,有的人甚至连死人都没有见过,更别说上战场去打仗了,说白了,这些人去了就是送死。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人此时的奉献精神是真的值得肯定。
受到系统性训练的军士大约有一层,也就是说有四万人曾经为了国家上过战场,如今退养在家。
这四万人与禁卫军的一万人一同组成的城防队伍,一同接受于萧的管辖。
五万军队,硬撼五十万军队,这种无论怎么说,都是痴人说梦。
但五十万魏军浩浩汤汤在咸阳城百步远的地方停下来的时候,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股悲壮感。
这时外国军队第一次打到秦都咸阳。
吴起,也是第一个以这种方式到达咸阳的将军。
可是他一点都高兴不起了,后勤断了,如今军中的粮草至多只能吃一日了。
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储存起来都是极为麻烦的,且在秦魏边境,魏国并没有设粮仓,再加上几十万军队所要消耗的粮食,那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从大梁出发,运输到军营。
而后从军营回去,再到下一次粮草运输时,军营内的粮草已经吃完了。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一旦粮草运输的事情不能得到完美解决,那将完全会扼制住大军的进程。
担任粮草督运管的是张昭,这个资历最老的大臣之一,按理说应该是不可能出错,但逐渐少的粮食却是很说明问题了。
想到这里,吴起脸上便是忧虑重重。
他抬眸,看着城楼上的秦国君臣,他的目光最后落在中间的秦堰身上。
他拱手说道:“秦王,好久不见啊。”
秦堰冷哼一声,说道:“吴将军,好久不见啊。”
“三国会盟已经过去五年了,这五年间,秦国真是越来越不行了,还有两年就是下一个三国会盟了,恐怕这次,就没有秦国的位置了。”
吴起嗤笑一声,说道。
面对着秦国君王,他丝毫没有尊敬的成分在里面。
再过几个时辰,这高高在上的秦国君王将会跪在地上,求他饶其一条狗命。
于萧大声喝道:“吴起,你算是什么东西,也敢这般和我王说话,有能耐的话,你我真刀真枪的干一场,如何?”
这番无礼的话,秦王自然是不可能亲自下场辩论,于是于萧便挺身而出,不得不说,于萧有的时候脑袋还是十分灵光的。
他回的这一番话,有两个意思所在。
一是替秦王找场子,秦王若是这么说,那就是相当于给吴起脸面了,二则是可以让他们两个人之间单挑。
吴起作为统帅三军的大将军,若是败在了于萧手中,那对于士气的打击将会是致命的。
吴起是何等奸诈之人,这点小九九,他岂会看不明白,根本就不给秦王以及一众权臣喘息的机会,当即便是吩咐道:“进攻。”
五十万大军顿时冲了出去,浩浩汤汤,宛如惊天海潮一般。
这等阵仗,着实有些可怕。
秦堰不由得轻轻吸了一口凉气,对着一众朝臣说道:“你们都退下吧。”
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动。
唰唰唰
几个不长眼的弓箭飞来,险些把这些身骄肉贵的臣子给射伤了。
众人才觉着这不是儿戏,而是真正可能会死人的战争,面上纷纷涌现出骇然之色。
在某个人带头之后,众人纷纷准备离开,但是见着秦王未动,就连国尉大人秦柱长公子秦川以及秦国位高权重的一干人等,这些人皆是站直身子,大有与咸阳共存亡的样子。
文臣们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放弃逃跑的心思。
秦人尚武,就连文臣也不是如其他国家一般,手无缚鸡之力,这些人也能拿起宝剑舞几下。
国难之际,秦国君臣无一人畏死。
这让秦人看着,心中浓郁的报国之情更加沸腾了。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不知是吼了一声之后,便是形成大海一般,一层声浪比一层高。
此时,群情激昂,斗志昂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