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5章 祖孙相谈
作者:骥飞      更新:2021-06-06 22:13      字数:3692

显然,京师内关于仁宗皇帝篡位的谣言对她打击不小,此时正在祠堂内向朱元璋和朱棣这一干列祖列宗哭诉呢,当然,其中也有她的丈夫和儿子。

“你们先在这里等着。”

听到祠堂内传出的哭声,朱祁镇和孙氏都不约而同的对视了一眼,孙氏先是对一干尾随的太监宫女吩咐了一声,才带着朱祁镇和常德公主抬步朝祠堂内走去。

“参见太后娘娘,皇上!”

祠堂外的一干太监宫女自然不敢阻拦孙氏、朱祁镇和常德公主三人,齐齐开口行礼。

孙氏和朱祁镇面带凝重之色的快步向祠堂走去,即便是一向跳脱的常德公主此时也收敛了起来,一张俏脸上满是严肃之色。

很快,跟着孙氏来到祠堂门口的朱祁镇便发现此时祠堂内有三道身影,两大一小,赫然是张氏和静慈仙师胡废后,以及胡废后的儿子、朱祁镇同父异母的弟弟、未来的郕王,原本历史上‘土木堡之变’后的景泰帝—朱祁钰!

“儿媳参见母后,见过胡姐姐!”

“孙儿参见皇祖母,儿臣参见胡母后!”

孙氏和朱祁镇先后向跪在蒲团上的张氏以及胡废后躬身行礼。

“朱祁钰参见皇兄!”

待孙氏和朱祁镇的声音落下之后,朱祁钰的声音才接着响起。

“你们来了。”

张氏闻声转头,语气之中还带着抽泣之声,只是,看向孙氏的神色间很是不友好。

事实上张氏一直对朱瞻基无过废了胡氏的皇后之位耿耿于怀,认为是孙氏蛊惑的,但胡氏多年一直无子也是事实,而朱瞻基以此为由换后虽然有些牵强,但对皇家来说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所以,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胡氏被废,尽量在后宫善待胡氏。

“皇祖母,孙儿已经得到锦衣卫的禀报了。”

朱祁镇看着面带泪痕的张氏,也不禁心中一揪,开口道:“孙儿已经责令刘勉严控消息外泄,东厂负责清理京中谣言。”

“那皇帝对此有何对策呢?”

张氏再怎么对孙氏有意见,但朱祁镇好歹也是她的亲孙子,更何况还是现在的皇帝,因此,她对朱祁镇很慈爱。

不过,再怎么慈爱也不能任由朱祁镇乱来,因此,面无表情的看着朱祁镇,等待着他的解释。

“孙儿以为,流言止于智者。”

朱祁镇开口道:“若太宗皇帝早有换储之意,那为何不早下旨,非要在遗诏上废立储君?”

“这…”

在场三位大明帝国地位最高的妇人,听到出自朱祁镇这个九岁小孩儿之口的话,都不由一愣。

张氏之所以让刘勉将此事禀报朱祁镇,也不过是培养朱祁镇身为皇帝的君王意识而已,并不指望朱祁镇有解决之法,此时发问也是教导之意更多。

但,张氏都没想到,朱祁镇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沁人心脾的话来。

可不就是朱祁镇说的那样吗,若太宗皇帝早有换储之意,为何早不换、晚不换,偏偏要留遗诏?

“都说汉王跟随太宗皇帝靖难、五征北元残部立下赫赫战功,性格又和太宗皇帝最像,那不妨往前看一看。太宗皇帝跟着太祖皇帝东征北战、又是诸子之中性格最像太祖皇帝的皇子,那为何太祖皇帝没有立太宗皇帝,而是朱标太子?后来更是直接传位给了建文皇帝?”

面对三位长辈希冀的目光,朱祁镇继续开口道:“太宗皇帝是一直跟在太祖皇帝身边的,也深受太祖皇帝的影响,脾气秉性又是和太祖皇帝最像。那么,太宗皇帝是不是根本就没有换储的意思?汉王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根本就不会治国,太宗皇帝或许有传位给汉王的意思,那也不过是为了防止皇爷爷登基之后汉王学他起兵叛乱,再现手足相残之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恩。”

张氏、孙氏和胡废后在旁也是听得连连点头。

可不是嘛,历史总是那么的相似。

和朱元璋一样,朱棣刚死没两年,汉王朱高煦便起兵造反。

只是他的运气没有朱棣好,面对的是朱瞻基这个一直跟在朱棣身边、同样会打仗的侄子,而不是朱允炆那个被太祖朱元璋养在温室里不知兵事的朱允炆。

“既然如此,那就让内阁明示天下,皇爷爷乃国储皇太子,太宗皇帝驾崩自然是皇太子顺位继承,再有传播此谣言者,当以乱国论处!”

朱祁镇开口道:“东厂再配合刑部在京师逮捕散播此谣言者,此谣言当可平息!”

“皇帝为何让东厂而不让锦衣卫处理此事?”

张氏对朱祁镇的建议很满意,但对朱祁镇让东厂协助刑部办理,而不是让锦衣卫处理此事略感疑惑。

孙氏和胡废后也齐齐朝朱祁镇望来。

当然,孙氏早在坤宁宫就从朱祁镇口中得知了他要整顿改变锦衣卫的想法,因此,到没有像张氏和胡废后那般疑惑不解。

“回禀皇祖母。”

朱祁镇恭敬的回道:“孙儿以为,锦衣卫是亲军,不适合行缉捕之事,而是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打探敌情上面,特别是现在北方残元势力蠢蠢欲动之际,更是应该如此。”

“孙儿莫不是要启大战?”

张氏听到朱祁镇的话就是一惊,在她看来,一个皇帝若是好战,必定是一个暴君,所以,她心里是很不赞同朱祁镇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起来:“你莫不是要穷兵黩武?”

“额…”

朱祁镇闻言就是一愣,孙氏和胡废后也是大惊失色的看向朱祁镇,虽然孙氏相信自己的儿子决不会穷兵黩武,但这谁又说得准呢?

因此,孙氏也是一脸惊疑不定的看向朱祁镇。

“皇祖母息怒,孙儿自然不会穷兵黩武!古人有云:好战必亡,但还有一句,忘战必危!”

朱祁镇脸色郑重的看着面前的三位妇人,至于一旁的朱祁钰,则是被他赤luoluo的无视了。

毕竟,朱祁钰比他还小两岁。

“汉武帝因为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才致使其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诏,以安民心;但宋朝就是因为生活太安逸了,没有危机意识,才会被暴元取而代之!”

朱祁镇口若繁花的给面前的三位妇人和一位比他还小的小屁孩洗着脑:“我大明应该取二者之长,战争打的是后勤、是国力、是银子,是粮食,所以,我们发动战争的目的也应该是对国家的发展有益处的,这样才能使得大明在战争中越来越强大。”

“就说残元,我们为什么打他们?那是因为他们老骚扰我们边疆的城池百姓,如果不理他们,他们就会长驱直入,将我们奴役,这是生死之战。但他们是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长大之后,就会成为一名精锐的骑兵,可我们呢?每培养一个骑兵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更何况大军轮输转运不易,数十万大军人吃马嚼消耗巨大,但最好的结果却仅仅只能保持十余年的太平,等他们恢复过来就又会故态重萌,只有将他们彻底掌握在我们的治下,让他们的边境成为我们的边境,这样的情况才会缓解。”

“哦,皇帝想要怎么做?”

众人闻言,齐齐面露惊色的看着朱祁镇,就连孙氏也是首次从朱祁镇口中听到这样的言论。

显然,朱祁镇这一番话并不是突然有感而发,而是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张氏更是直接向朱祁镇开口问道。

“孙儿以为,想要关外之地尽入我大明版图,那需要结合先周的分封制和秦时的郡县制!”

朱祁镇一开口,便给祠堂众人一个晴天霹雳。

“分封?”

张氏闻言大惊,不说远了,就说大明,自太祖开国至今不过短短六十余年,但藩王造反就有了两例,其中朱棣更是成功的将建文皇帝给赶下了皇位,导致现在宣德皇帝和朝廷对各地藩王一削再削,仅仅剩下百余人的卫队负责保护其安全。

“没错,封其地而收其权,与其钱而断其兵!”

朱祁镇双目中闪烁着精光:“到时候,所有皇室子弟全部居于京城,皇室将不再奉养他们,他们的旁系子弟也可以放弃皇室身份和普通百姓一样以科举正途进入朝中任职,至于军权,那自然是朝廷统一负责,这就可以断了他们造反的途径。”

“这件事牵涉太广,恐怕没那么容易办成。”

张氏也不知该怎么评价朱祁镇的想法,但也深知,此事若实施行,先不说现在那些正在各地飞扬跋扈的皇室亲王们同意与否,至少,朝中的文武百官是非常赞成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可就是名副其实的封国之主了。

“那是。”

朱祁镇点了点头,他并没有对张氏几人全盘托出,只是打了个提醒,还有后续没有说呢。

但张氏显然是把朱祁镇这一招给想简单了,若是他知道朱祁镇只是打着割韭菜的想法的话,恐怕更会被他的大胆想法给惊得六神无主。

在朱祁镇看来,一旦这些人有了封地,第一代、第二代或许还会谨慎行事,而到了第三代第四代,那这些有了封地的后人该如何作死还是如何作死。

到时候这些经过数十年过度的土地可不就自然而然的又回到朝廷手中了?

朱祁镇只不过是在他们的名下挂个几十年罢了,新入之地在前面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成为中央的负担,当然,有朱祁镇肯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到时候什么封地税、什么管理税、什么军队供养税之类的加在一起,不用太多,只需要五成,就能让这些人断了心中不切实际的幻想。

毕竟,他们只需要负责花钱就行,怎么治理那是朝廷的事儿。

这就是朱祁镇一直都在构思的新式分封制,和朱元璋那种顾前不顾后的分封手法完全不同,只要封地不在封国之主的直接管理之下,那就不用担心脱离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