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4章 农商并重
作者:骥飞      更新:2021-06-06 22:13      字数:3542

二月二十四日,日朝散朝后,乾清宫。

杨士奇带着杨荣和杨溥这两位内阁大学士在大殿中正襟危坐,恭敬的向端坐在龙椅上的朱祁镇开口道:“陛下,根据于谦和钦差传回来的消息,山西、河南两地布政使在给朝廷的奏折中,隐瞒了导致百姓逃离的原因是因为百姓的土地被两地地主豪绅勾结当地官员以低价收购兼并,导致他们无地耕种,才会逃离当地!臣等有失查察,险些误导陛下,请陛下治罪!”

说着,三杨站起身,跪倒在地。

“三位师傅言重了!”

朱祁镇急忙从丹陛上的龙椅上站起身,来到三杨面前,亲自伸手将三人扶起,一边示意三人坐下,一边对三人开口道:“不知三位师傅从这件事中看到了什么?”

“这…”

杨士奇躬身看向朱祁镇:“还请陛下明示!”

经过这件事,杨士奇才算是彻底对朱祁镇认可了,虽然朱祁镇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手段显得还很稚嫩,但这只有经过沉淀之后,才能自然而然掌握的,不是他们这些外人能够教授的。

朱祁镇淡淡的看向三人:“三位师傅学贯古今,应该知道汉末农民起义吧?”

“陛下是担心……”

杨溥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却在关键时刻停了下来,然后转头朝杨士奇和杨荣两人望去,见两人也用同样的目光看向他,顿时明白他们心中此时都是同样的想法。

“没错,朕担心汉末黄巾起义在我大明重现,而这一切,都是土地兼并引起的。”

朱祁镇沉声道:“百姓对朝廷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能够有几亩地种,能吃饱穿暖有地方住就行了,反之,他们就要起来反抗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杨荣惊疑不定的看着低头沉思的杨士奇和同样震惊的杨溥:“有这么严重!?”

“恐怕陛下所言不虚!”

半晌,杨士奇面色沉重的抬起头,肃然道。

“那我们又该如何处置此事呢?”

杨溥开口问道。

“……”

杨士奇和杨荣齐齐陷入沉思。

“免税!”

朱祁镇面色肃穆的缓缓张口吐出两个字。

“免税!?”

三杨闻言,齐齐对视了一眼,而后又抬头望向朱祁镇。

“将太祖皇帝给士子的免税田地折成现银,然后朝廷按照田地多寡征收赋税!田地越多,税赋就越重。千亩以下的,由三十税一改为一百税八,千亩以上的,由三十税一改为一百税十五,万亩以上的,改为一百税二十五,朕将之称之为阶梯税制!”

在明朝,一亩地约为614.4平方米,一顷就是一百亩,约为61440平方米,一千亩就是十顷地,614400平方米!

“陛下,那些地多的不是依然可以将田地分给其他家人,这样不就能避过了吗?”

杨士奇第一时间就发现了朱祁镇这套办法中的漏洞。

“嗯,杨阁老所言甚是。”

杨荣也点头附和。

“朕知道,所以朝廷必须要控制田地的交易,田地买卖必须要按照朝廷规定的市价进行,并且还要缴纳十倍的交易税,以减少田地买卖,同时防止土地兼并的滋生。”

朱祁镇点点头,将心中早已思虑好的对策说出:“同时,朝廷在两京十三省各府、州甚至县,建立国家银行,以土地、房屋或其他有价值的物品为抵押,为需要的百姓提供小额贷款,以供他们度过危机。”

杨溥担心道:“可是陛下,若是百姓们还不上呢?”

“那土地就归银行所有,没有土地耕种的百姓可以申请耕种,只要纳税就行。但他们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也就是说,只能耕种,不能买卖,若连续三年没有耕种或者不是本人在耕种,银行就有权收回,若子女需要继承,则需要到银行办理相关手续!”

“陛下,这样一来就能防止土地兼并的事发生吗?”

杨荣心中感到不可思议。

“这件事朕准备用五年来施行,但首先从北直隶开始!”

“北直隶!?”

“没错,北直隶乃天子脚下,划出一州试行,找出其中不足之处加以改善,待其完善之后,朝廷自然可以以此在北直隶推广,然后再以北直隶向全国扩散!”

说罢,朱祁镇缓了口气,继续道:“不仅是土地问题,还有商业问题。”

“商业?”

三杨不解的看着朱祁镇。

商业是贱业,商人的户籍也属于贱籍,士农工商四个阶级,商人排在四个阶层的最后,在大明,商人的社会地位都是非常之低的,明太祖朱元璋甚至在法律中禁止商人穿丝绸,只能穿布衣。

因为他认为商人不事生产,只会导致百姓不劳而获,甚至还用各种繁杂的税目抑制商人的滋生。

“没错,商业!”

朱祁镇点了点头,继续道:“朕以为,商人能够加强帝国各地特产的流通,只是,帝国的商税需要改变,应该取消过税、门税、关税等税目,制定交易税、营业税、制造税等税,税率也要变为阶梯税制,按照盈利多寡来制定税率,例如食盐此类必需品,就需要低税率,促使盐商们降低售价,使百姓能够有足够的盐食用。”

“陛下,盐商们会这么听话?”

杨荣开口问道。

“让户部十三清吏司、都察院十三道御史监察各地物价,一旦发现有商人哄抬物价,首次以罚款处之,第二次没收其违法所得及货物,并责令其停业整顿,第三次则以扰乱市场罪没其家产并收监一年,以儆效尤!”

朱祁镇开口将他心中的打算一并说了出来:“按照这个方案修订商律,召集南北两京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并翰林院及天下大儒,聚集北京文渊阁,修订商律!可以邀请一些商人来谈谈他们的想法。”

“陛下,这是不是有些不妥?”

杨士奇有些迟疑,对朱祁镇开口道:“各地的皇族亲王恐怕不会同意!”

毕竟,太祖皇帝对商人防范极深,若朱祁镇要修订商律的话,定然会受到那些遍布大明亲王的反对,谁让朱祁镇的年龄这么小呢,他们不趁着现在发难的话,以后等朱祁镇长大了,他们可就真没机会了。

“这件事你们觉得怎么样?”

朱祁镇看向杨士奇三人:“若你们觉得可行,那就禀告皇祖母,然后诏皇族中的长者来京参与!”

“……”

三杨对视一眼,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皇族目前拿得出手的长辈,也就宁王朱权、岷王朱楩这两位了。

他们是当今皇族中辈分最高的祖辈,也是朱元璋仅存的两个子嗣。

其中,宁王因为朱棣在靖难之后并未兑现平分天下的诺言,因此,心中对原燕王系也就是现在的皇室充满了怨愤,只是慑于朝廷的威势,不敢表露出来罢了。

明朝藩王叛乱此起彼伏,自朱棣始,朝廷便开始大力打击藩王势力,取消藩王兵权,派出太监、翰林监视、藩地归朝廷直接管制等等手段,防止类似的事件再度发生。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叛乱,宣德帝镇压了之后又在朱棣的基础上再次削藩,以后藩王再无统兵之权。

直到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虽然很快就被镇压,但这次叛乱也让朝廷后怕不已。

原来地方藩王还有造反的能力,于是继续削藩,只允许藩王保留少部分卫队,更是加强了监视,一旦地方官上奏弹劾,定然会受到朝廷的严厉训斥,严重的,甚至还会因此削爵下狱!

“这样吧,内阁下诏,请宁王、岷王入京吧。”朱祁镇沉吟片刻后,开口道。

“陛下,宁王…”

杨士奇面色有些迟疑的看着朱祁镇,后面的话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在场几人心中都明白,那就是宁王愿意来吗?

如果宁王不来,那朝廷也不好动粗,毕竟人家是和朱棣同辈的,比当今皇帝朱祁镇足足高了三辈,见到了得叫叔伯曾祖。

况且还有其他藩王看着呢,朝廷怎么的也得注意影响不是?

“不去管他,爱来不来,不来拉倒!”

朱祁镇毫不在意的撇撇嘴:“不是还有岷王嘛!”

和宁王相比,岷王朱楩可就对皇室的态度要好很多了。

要知道,他的爵位在建文元年被削了,直到靖难之后永乐上台,他的爵位才恢复,但因为他和当时的西平候、也就是现在的黔国公沐晟有怨,不能相容,永乐十八年十二月,迁至京师。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四日,移国于湖广武冈州。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缔建文的话,他估计会和其他几个兄弟一样,不免身死南京,哪还有现在的荣华富贵?

所以,即便宁王朱权不来,但只要岷王来了,以他的身份,照样能够代表整个皇族。

“你们还有其他意见吗?”

朱祁镇看向杨士奇三人,道:“如果你们认为可行的话,那这件事就这样禀报皇祖母吧!”

“臣等遵旨!”

杨士奇三人齐齐起身,躬身拱手:“臣等告退!”

杨士奇三人恭敬的退出了乾清宫。

出了乾清宫,杨士奇三人不约而同的对视一眼,摇头苦笑,接着便转身朝清宁宫的方向走去。

就在杨士奇三人离开后不久,外面太监来报,会昌伯孙忠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