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宫内议政
作者:包子大魔王      更新:2021-08-19 18:39      字数:2853

紫禁城。

乾清宫。

朱棣正在跟内阁大学士杨荣和金幼孜议事。

朱棣坐在上位,品了一口茶,随即放下,就听金幼孜拿出一章奏折,说道:

“皇上,这是前日督察院上奏的折子臣整合了一下,据十三道监察御史及六科给事中所奏,各省道府的各级官员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懒政怠政的问题。”

朱棣听罢眉头紧锁着,面色似乎有些不悦道:

“前些日子才搞了京察,看来这些地方官也得搞个巡抚去治治他们了!”

金幼孜便点点头,接着说道:

“皇上,无论如何,地方官的考察也得加紧了,不然各地造成的政害可不容忽视!”

朱棣点点头,深以为然。

一旁的杨荣却是在看着手里的奏章出神,并未开口。

见状,朱棣便歪着头疑惑道:

“杨学士?”

杨荣这才回过神来,冲朱棣拱手道:

“皇上!应天府今岁押粮进京折损不少啊!”

这是历来都不可避免的问题,朱棣不知道他事什么意思。

杨荣显然也清楚,继续说道:

“皇上,每年江西、湖广、浙江并直隶应天等府押粮进京,因为道路不便的原因总是折损不少,臣在想一个办法能不能解决这件事。”

听罢,朱棣和金幼孜皆是来了精神,若是此事能成,那大明的国库又可充盈几分,不用在为这个问题而发愁了。

“哦?杨学士有何高见?”

“臣在想,因为京城屯粮的原因,总是在每年的初春运粮进京,各地时间都很紧张。其实可以分批次,根据远近不同,各个地方分拨运粮,这样在时间上便不是那么紧张了,既可以减轻各地的人力损耗,又可以减少道路中的折损。”

朱棣听了眼前一亮,点头笑道:

“哈哈哈,杨学士的提议很不错,朕看可行!”

旁边的金幼孜也不禁点头表示赞同,不过依旧不见杨荣脸上浮现喜色。

“杨学士为何还愁眉不展啊?”

“哦,臣是在为百姓感到烦扰,自十四年来,修建北京城,从各地征调的钱物不计其数,征调的民夫也不可计数,靡费甚多,臣希望皇上能减免部分徭役,以修养天下,与民更始!”

金幼孜听了急忙说道:

“杨公乃是老臣谋国之言,望陛下纳言!”

朱棣便抿这嘴笑着,这两人一唱一和的不就是怕自己不答应嘛?

但是他们低估看朱棣做皇帝的觉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是深深明白这个道理的。

当初他爹太祖皇帝朱元璋不就是最底层的一个民嘛?

若不是没了活路,不满元朝的残暴统治,又怎么能将国朝颠覆,改朝换代呢?

于是,他便笑着说道:

“行了!朕下诏还不行嘛?此诏就由杨学士起草吧!”

两人这才拱手一礼,替天下百姓谢过皇上。

正在这时候,外面的马云猫着腰进来了,轻声说道:

“皇上,英国公张辅求见。”

朱棣便立马让他进来。

张辅进来后行了礼,朱棣便让他坐到一旁。

张辅一早就入宫了,由去了都督府一趟,如今又回来了。

“国公好!”

“两位大学士好!”

坐下,三人便互相点头示意。

张辅虽然身为武将,他的父亲更是因功被追封为了河间王,但是他的心思却是很细腻的,完全不是莽夫。

再加上他经常被朱棣召见跟这帮文臣也经常见面,又喜好结交文臣,所以他是少有的武将之中不被满朝文官所诟病的。

见文臣武将相得益彰的样子,朱棣不禁欣慰的点点头,这一点也是他喜欢张辅的一个原因。

“爱卿辛苦了,赐茶!”

马云便急忙将准备好的茶水端上来,双手奉给张辅。

张辅学着抿嘴喝了一口,但是没尝出什么滋味,他还是喜欢在军中一般喝大碗茶。

“皇上,据辽东的奏报来看,臣觉得边镇今日武备有些松弛,操练不虞!”

说着,张辅便从怀里掏出来一封奏报递给他看。

朱棣接过看了后,脸色顿时拉了下来,沉声道:

“边镇重地,岂敢松懈?”

张辅也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说道:

“皇上,此事还需辽东总兵朱荣整治,有些不安分的人确实该敲打敲打了,不然军队糜烂,将成大患!”

“哼!我看朱荣的脑袋是不想要了!”

朱棣冷哼一声,恶狠狠的说道。

杨荣听罢只是苦笑。

他知道朱棣不可能那么做,但是说出来依然让人感觉脊背一凉,有些不寒而栗。

于是便上前拱手道:

“皇上,要加强边镇军队的操练只能从将领入手,严刑峻法,则军纪严明,军威如山!”

杨荣之前是在边镇做过官的,通晓军事。

朱棣只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冷意,至于心里在想什么却是无人能揣测出来。

众人知道他心里已然有了计较,便不再多言。

半晌,就听他沉声说道:

“召太子吧!”

一旁的马云心里一震,急忙去传召了。

对于朱棣来说,比起处理朝政他更喜欢打仗,关外的生活对于他来说反倒是比皇宫好一些。

在燕王府时,他镇守的北平便是靠近边疆的地方,那时候经常还有北元的残部活动,便是他领着军队镇压。

后来又有鞑靼,瓦剌,兀良哈等皆犯过边,但是无一次能踏入大明边疆半步。

不得不说,当初朱元璋想靠着藩王守着大明的想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后来太子主标不幸逝世,他坚持传位给了孙子朱允炆,这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朱棣身为老四,若是太子在世,他根本不会对皇位产生一丝想法,只可惜自己的好侄子太过着急了,朱元璋刚一离世就要铲除他们这些藩王。

朱棣当时也是举步维艰的,在猪圈里待了两年才将这个天下拿下来。

由此,他更珍惜来之不易的天下。

他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将能动摇大明根基的不安分因素都除去,留一个清明安定的天下给子孙后代,这也是他坚持多次亲征异族的原因。

有人不理解,有人唾骂,也有人跟随,但都无法掩饰永乐大帝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作者题外话】:希望大家多看书,多评论,多投票,感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