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大家多多推荐收藏!只要你给力,我一定会更给力的!谢谢各位了……
经过一天的艰难行走,李成终于行至长社县城。却看到约有六七百人的难民被堵在城外,不得进入。城门口乱混混的一片。
那些难民中都是些老弱妇孺,年轻力壮之士少之又少。很多妇孺都坐在地上抽泣。他们一个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面黄肌瘦。
这些李成已经见过很多了,毕竟他们会给县城的治安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还要负责他们的衣食,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政绩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很多城郡都拒绝这些难民的进入。
李成叹了一口气,却看见一个小孩哭着对他旁边的妇女说:“妈妈,我饿了!呜呜……”那小孩骨瘦如柴,一双眼睛是那样的清澈,眼神中透露出的是那样的渴望。
那妇女伸出一双眼纤细的手,抚摸着那小孩的小脸,眼神中却是充满了无奈,但还是对小孩还是挣扎着微笑了一下,道:“小宝乖,一会就不饿了!”声音有些有气无力。
李成再也看不下去了,偷偷擦了一下快要掉下来的眼泪,缓步走上前,拿出来一点随身的干粮,递给那个小孩,道:“来,吃吧!吃完就不饿了!”
那小孩抬头看看他的母亲,那妇女一脸的感激,推了推那小孩道:“小宝,快点谢谢这位恩人!”
那小孩带着稚嫩的声音道:“谢谢,叔叔!”然后伸出一双有些脏的小手,接过干粮便啃了几口,又递给他的母亲,道:“妈妈,你也吃!”
那妇女带着慈祥的面容,摸了摸他的头,道:“妈妈不饿,小宝吃罢!”
李成知道,那妇女哪是什么不饿,只是她知道,这个小孩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寄托,只要孩子不饿,就是现在她最大的幸福。李成又拿出一点干粮道:“大婶,你也吃点吧。”
那妇女感激的弯了弯腰,道:“谢谢!谢谢!”接过干粮收了起来,李成知道,她是要把这点干粮留给小孩的,因为她知道下次要再有粮食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这时,其他人见这边有吃的,也都围了过来。李成将所有的干粮都散给了这些人,但还是要很多人没有分到。他们依旧是将李成团团围住,尽可能的伸长着手,挤作一团。
李成无奈的高声喊道:“大家不要急,你们先等会,我这就给你们再买点去!”但是那些人还是不肯让开,他们不知道李成还会不会再回来。
李成再次大声道:“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回来的!”
这时那些难民中走出一人,对另外的难民叫道:“大家要相信这位公子的话,要不然我们围住也没有用。大家再好好想想,这位公子这么好,又怎么会骗我们这些人呢。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对,我们相信这位公子!”“俺相信!”……
这些人既然都表态了,也就自然让出一条道来。李成感激的看了那位老者一眼,便向城中走去。
李成进了城,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换成了干粮,又赶出城去,发给了那些难民。这时基本上每人都分到了一点。虽然不多,但他们还是很感激李成的。一个个赞叹道:“好人啊!”
李成想了想,对他们说道:“大家听我说,你们相不相信我?”
那些人一听都道:“我们当然相信恩公的话了!”
李成点了点道:“既然大家这么相信我,那我告诉大家,据此不远有一个中牟县,那里的县令与我相识,大家尽管去投他,就说是我李成让你们去的,到了那里自然有人会招待你们的。你们也就再也不会饿肚子了。”
人群中有人急声问道:“真的吗?”
李成道:“恩!大家请放心,我给你们写一份书信,你们到了那里后,将书信交予县令,那县令自然会招待你们的,大家放心好了。”
那位年长的人道:“我们相信恩公的话!恩公没有必要骗我们这些难民。”
于是,李成在一个竹片上刻了几行字,交予那老者。那老者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对李成再三谢过之后向中牟方向走了。李成知道中牟要发展,这人是最关键的。
看着浩浩荡荡的这六七百难民,李成心中一阵感慨,“若是我从小就生活在现在的时代里,我会不会也是其中的一员呢?”叹了口气,不再多想,也不敢多想。
一转身,旁边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人。此人容貌清秀,下巴一撮小胡须,头顶纱巾,一身长袍随身飘动。
那人轻轻说道:“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年代,受苦的都是老百姓!”
李成看了一眼那人,又望了望已经走出去一些距离的难民,点点头:“老百姓要的并不多,他们只是想要一方净土,能够吃得饱,穿的暖罢了。我们为什么连这一点要求都满足不了他们呢?”
那人多看了李成几眼,道:“今日你我也算有缘,我请公子吃顿饭,如何?”
李成呵呵一笑:“正好,现在我也没钱吃饭了!”
那人听完哈哈大笑道:“你倒是直白!请!”
李成也一伸手:“请!”
进入城中,找了一家饭店,相互对坐。虽然李成不认识这人,但是李成有种感觉,“这人不简单”。
李成道:“还没请教公子大名。”
那人呵呵一笑:“你我不过是萍水相逢,日后还不知道能否再次相遇,就不必在乎这些了。”
李成拱了拱手,笑道:“公子洒脱,是在下冒昧了。”
那人端起一杯酒,道:“在下先替刚才那些难民敬你一杯!”
李成赶忙道:“举手之劳而已。何足挂齿”
那人幽幽叹道:“在你看来那是举手之劳,但在我看来,那可是数百人的性命啊,请满饮此杯。”
李成知道此时已不能矫情,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李成放下酒杯,随口道:“公子可是当地人?”
那人摇了摇头:“不是!我只不过恰时路过此地罢了。”
李成恩了一声,又道:“那你可知颍川有哪些名士?”
那人看了一会儿李成,缓缓道:“要说这颍川名士,首举荀家,家主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其中又以荀?最为杰出,南阳名士何?称其为:‘王佐才也。’,其他七子也各有所长。后又如陈群,徐庶,钟会,钟繇,辛评,郭图等人也是一代俊杰。这都是颍川有名之士。”
李成听完,笑着道:“你还忘了一人!”
那人愣了一下,道:“谁?”
“荀攸!”
那人好像来了一下子精神,眼睛一亮:“哦?说来听听!”
李成喝了一口茶,才缓缓道:“荀攸,字公达!十三岁的时候,祖父去世。过去祖父手下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主动找来要求为祖父守孝。荀攸对叔父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叔父似乎明白了,就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由此可见荀攸自小不凡。现在又过了这些年了,想来应该是更加聪慧了。”
那人想了想,面带疑惑道:“你认识荀攸?”
李成摇摇头:“不认识!”
那人长舒了一口气,然后笑道:“不说这些了,来,吃饭!”
饭后,即将分别。那人掏出一些银两来递给李成,道:“你的银子没了,这些碎银留给你路上用,希望不要推辞。”
李成望着那人,想从他的表情中看出什么,但是他失望了,那是一张真诚的脸。李成也就不再推辞:“今日的恩情我记在心里,日后若有机会必报今日之恩。”
那人“唉”了一声,道,“些许碎银,不必挂在心上,倘若你我还能相遇,必当会成为知己良朋。”
李成坚定地说道:“不错!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那人也拱了拱手,道:“请!”
“请!”
望着李成慢慢远去的背影,这人淡淡的说道:“我们还会在见的!一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