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为东北第二大城市,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哈尔滨原是女真族的发源地聚集地。所以哈尔滨是女真族对‘天鹅’的原始语音。地名由来是这样的:在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广阔湿地与河流两侧,正是天鹅迁徙时的必经之地。那么这个音怎么转变为哈尔滨的呢?原来,古代中原音韵中没有北方少数民族常发的“嘎”音,所以在地名中出现的“嘎”、“喀”等音,基本都写成“哈”、“合”或“阿”。“尔”则更是具有特色的北方少数民族发音。
中国大街(1925年改为中央大街)始建于1898年,欧式及仿欧式建筑矗立中国大街两旁,汇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的建筑风格,仿佛是一条建筑艺术长廊。欧陆风情的商品鳞次栉比,特别是俄式商品,跟小日本的产品有得一拼,国内的商品倒是少数。
昔日熙熙攘攘的中国大街如今却冷却了,都是这场该死的‘五日瘟’惹得祸。孙晋陪着父亲孙烈臣漫步在大街上。大街上外国人占多数,身穿马褂的中国人倒是占少数,特别是小日本和白俄罗斯人占多数。孙晋倒是纳闷:哈尔滨到底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无论建筑风格,还是人数,算是日俄争霸的产物。
大街上人们匆匆而过,没有平时的慵懒的休闲,大都带着口罩。口罩样式挺多,合适得体,孙晋一看就知道这是出自自己与甘选荣合作的生产的商品。孙晋观察多时,发现无论是西方脸型还是东方脸型,口罩都与其相得益彰,可见甘选荣确实考虑西方与东方区别,真是细节决定市场。
孙烈臣作为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对这场瘟疫的救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来孙夫人不想让孙晋过去,毕竟现在哈尔滨灾情非常严重,怕受到感染。但孙晋坚持要去,理由是作为东北的一爷们,用自己力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孙烈臣看儿子积极性很高,就同意随他一起过去。他还是第一次要求自己出去做事,并且通过那天在大帅府交流,发现儿子对救灾有自己的办法。
张作霖与孙晋父子在书房谈话后就以东北三省巡阅使名义发布抗灾训令,要求省长负责制,救灾不力者就地免职。看来老张下决心了,所有的抗灾的训令就是孙晋提供的,张作霖照本宣科了。而且各大报纸头版头条,竞相报道此事。张作霖命令新闻媒体有权在东北三省任何地方进行监督,发现地方政府有官员渎职和不作为的可以上报揭露。
张作霖的训令一出,全国哗然,如此严格的训令,全国之最。赞誉者有之;讽刺者有之;更多是观望者,外国报纸倒是给了老张正确的评价:此措施若能认真执行并完成,将是件功德圆满的仁爱之举。国内军阀心里琢磨着:这个胡子又出什么幺蛾子,收买民心也不是这种收买法,要是出洋相了,够他张作霖喝一壶了。作为张作霖最信任的兄弟,孙烈臣也不敢大意,所以这次亲自上阵。真所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这次陪父亲孙烈臣视察救灾情况,孙晋发现黑龙江省民众大力支持:无论乡绅地主还是贫民市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比如:这次孙晋强调民众出门戴口罩,乡村贫民无钱购买,由当地乡绅捐款;有感染的病患者由驻地部队划出专门地区并采取隔离医治,医疗费用一部分由政府出,另外由商会、士绅捐款。
对外国人进行限制出行,码头火车站出入口进行严格的检查;在公共场合不遵守政府训令,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孙晋就出动军队进行干预。所以,各国驻奉天的领事向张作霖提出抗议,说什么他们西方文明人不惧怕病毒,只有你们野蛮的平时生活习惯不文明的才会得这种病毒。张作霖当场拿出美国、英国、德国等西方报纸给他们看,对着洋鬼子喝道:“你们想忽悠老子,看看前几期你们自己国家的报纸吧,这个病毒就是你们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死的人数比中国更多。”几个领事哑口无言,灰溜溜回去。第二天,张作霖派人给各个领事馆赠送‘银翘散’,告诉他们有此药可抵御感冒。这些事情都是孙晋告诫张作霖要注意防止外国人无理的捣乱。
那些领事见张作霖先有力有理的证据,有礼貌地赠送药品;外面有军队维持秩序,也就闭嘴了,外国媒体这次统一了意见对张作霖的做法赞许。张作霖闻后心中大喜,这让张作霖对孙晋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了,心中的地位更重。
一身西洋服的孙晋和和一袭长袍的孙烈臣抄着手踱步而行,后面跟着孙烈臣的几个贴身侍卫和督军署政务的几个要员、工作人员等。中国大街两旁店面大多数关门了,只留下政府控制的或者督军署指定的几家粮油店前有点人气,不过大家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每个粮油店都安排士兵站岗,来回的维持秩序,以免发生哄抢。在粮店前面安排士兵站岗,是孙晋坚持的要求,他对孙烈臣说出原因:既可以维护秩序,又可监督粮油店的负责人贪斤少量,哄抬物价及以次充好等恶劣的行为,毕竟发这种国难财,咱们中国任何时候都不会少的。同时要求每个班士兵每隔一天到不同粮油店站岗,防范店主收买士兵。
慢慢走到中国大街十字路口,横穿中国大街是经纬路。经纬路建筑大多数是中式风格,少了点中国大街的欧美日风情,多了点中国味儿。经纬路依旧行人少,走在街上多半是卖点生活必需品。一群人远远看见经纬路中间地段有间正在营业的粮油店,跟其他一样,人们戴口罩来去匆匆,士兵站岗。
这时孙晋在父亲孙烈臣耳旁嘀咕几句,孙烈臣立即停止脚步,严肃点点头;其他督军署的要员也跟着停下,疑惑的看着这对父子。不一会儿孙烈臣随手招来一个秘书模样的工作人员,吩咐他跟着孙少爷到粮油店看看,了解实情,但不要暴露自己真实身份,说白了是微服私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