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拜见主公
作者:逍遥霸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830

寒风萧萧,刮得人双颊生疼。

刚出府门,一片片雪花从空中飘落,落在刘智脸上,化作一片冰凉。双手轻抚双颊,冰冷的质感从指尖传来,令他神志一清。狂风吹拂那如夜黑的发,唇边卷起讽刺的笑意,放下手的漆黑眸中只冰冷一片。

悠悠的叹息了一声,收拾了下还有些隐隐怒意的情绪。

诚如贾诩所言,家国家国,家永远在国之先。士族子弟首先要考虑的,是家族地利益,其次才是国家。

不过,刘智并不后悔今日之举。去他妈的腐儒,只会空谈误国。

从三岁开始,刘智就和爷爷一起生活,那是一个值得让所有国民尊敬的老人。十三岁参军,从抗战烽火,到决战朝鲜,经历过数十场血与火的战役,全身上下大大小小、数不清楚的伤痕。一点一滴的从风雨中走过来,从黑暗到光明。

每当夜深人静,爷爷总会打着个小蒲扇,对刘智述说着往日的种种。时而悲伤,时而骄傲,时而痛苦。。。。

从小耳濡目染,刘智明白,为了能够让民族崛起,多少人付出了怎样艰辛绝伦的努力,多少人终日在地狱里徘徊。

如今,身处乱世,更是让他倍感紧迫。难道,让五胡乱华再次重现?让异族的铁蹄在中原大地肆虐?让汉人的血泪再一次在中原大地流淌?

绝不!

定了定神,刘智摇摇头,低垂的眉眼掠过冷意,缓缓转过身子,随手接过马缰,典韦和数十名老卒紧随其后,正待上马去往董玉处。

“刘大人且慢。”

这时,荀彧和青衣士子及数名士子从诗会大门跑出,嘴里高声唤道。

“文若,这是何意?”刘智怔了怔,轻声问道。

“在下颖川徐庶,表字元直,见过刘大人。”青衣士子躬身行了一礼,朗声道。

想不到,想不到这个青衣士子竟然会是徐庶!难怪和白衣士子的对辨丝毫不落下风。刘智先是一愣,后大喜。

荀彧不用说,那可曾是曹操帐下的首席谋士。而徐庶,亦是一非凡人物。此时的徐庶还没有因为为友人报仇而更名流落江湖。徐庶其实并不是单纯的谋士型人才,他是上马能征战下马能治国的全能型人才。单就谋略来讲,在三国那个时代,能超过他的屈指可数。如果不是因为母亲的原因,徐庶一定能做出一番大成就。

对于徐庶先前之举,刘智很有好感,抱拳一礼道:“早就听说过元直,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徐庶连忙回礼,感慨地说道:“早就听说将军乃不世出的英雄人物,当初我还不信,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

荀彧赞同地点了点头,“元直所言极是!当日我在书院第一次见到大人时,老师就曾言道,大人乃盖世英雄,文能兴邦,武能定国。黄巾之战,那是何等豪迈。”

刘智摆摆手,谦逊道:“呃,二位寥赞,那不过是以讹传讹罢了。”

“大人可知今日之举,必定得罪天下诸多士族子弟!”

徐庶幽幽的问了一句。

荀彧尴尬的笑了笑。

刘智斟字酌句道:“我又何尝不知?勿怪本将失态,二位均是大才,如今天下局势,不由本将多言,相信二位亦比本将看得长远。一旦中原兵祸连绵,战事糜烂,汉人元气大伤,兵力枯竭。而此时异族入侵,我等如何抵挡?汉人该如何自处?不若先下手为强,永绝后患。即便日后中原有征战,可免汉人灭族之祸。而这些士子,却在此大放厥词。可恨!可恼!”

荀彧点头道:“大人所忧,亦吾之所忧。异族凶残如虎,不得不防。大人未雨绸缪,文优替天下汉人谢过大人。”

典韦不以为然道:“主公和先生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罢?异族蛮子,乌合之众耳,难不成还能与我大汉百战精锐相比?当年,数千汉军就能追杀数万匈奴,远至大漠深处。”

刘智神色凝重道:“子洪且无小觑异族蛮子。这些人都是喂不熟的狼,在汉人强盛的时候,他们假意臣服。一旦汉人虚弱的时候,便是他们劫掠、杀戮的对象。稍不注意,便会亡国灭种。子洪记住,逮着机会便要将他们狠狠的往死里揍。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

典韦肃然动容,悭然道:“韦,记下了。”

荀彧和徐庶交换了一记眼神,再起考量刘智之念,道:“大人可知,贼势凶顽,胜负难料,胜则不一定非大人之功,败则定为大人之过。大人还是执意北征草原?”

荀彧此问颇有深意,若刘智口是心非,不过一目光短浅、碌碌无为之辈。当不值得他二人投效。

刘智狭长地剑眉倏然蹙紧,颇有些不解的望着荀彧道:“文优何出此言,智身为一郡太守,不但是朝廷命官,更是汉人,岂能明知贼寇肆虐而坐视不理?如此行径,智深耻之。更何况,若是中原有变,一旦我率军南下,岂非将肉放在虎狼的嘴边?”

荀彧和徐庶同时舒了口气,两人郑重其事的正了正衣寇,相继拜倒在地。

荀彧朗声道:“彧自幼学习兵法韬略,就是希望能有朝一日为大汉略尽绵力。大人若不嫌弃,彧愿投效大人帐下,略尽微薄之力。”

徐庶沉声道:“庶也愿投效帐下,效犬马之力!”

身后,数名寒门士子相继拜倒,高声应道。

刘智大喜,真是不虚此行!连忙将两人扶起,一脸欣喜地道:“能得诸位相助,犹如久旱逢甘露,实乃智之幸。”

两人见刘智如此礼贤下士,不禁心头感动,齐声道:“(彧)庶参见主公。”

刘智一扫先前的阴霾,急忙拉起场中两人和其余诸位士子,欣然道:“走,今日,我等不醉不归!”

追至门口的荀攸,看到几人走得如此洒脱,心中不禁感到一丝失落。

。。。。。。

当夜,荀府后院

荀彧、荀攸相对而坐。气氛凝重,熊熊燃烧的炭火亦是难以驱走满室的寒意。

荀攸黯然道:“文若(私下称呼,有外人叫叔父),你真的下定决心去幽州。”

荀彧朗声道:“正是,主公杀伐果断,礼贤下士,且真心为我大汉朝廷和子民,乃我多年追寻之明主。公达,何不与我同往?”

荀攸谓然一叹,道:“刘渔阳真心为汉人是不错,对朝廷,倒未必真心?加上出身寒门,必为士族门阀所忌,且一身杀气过重,为人狂傲。又不知进退,诗会得罪无数士族子弟,难道,他能对抗天下士族门阀嘛?即便数首诗词传遍天下,但诗词毕竟是小道,要想真正获得士族的认可,何其难也?何况幽州乃不毛之地,四周强敌环伺,要想成就大业,何其难也?”

荀彧悭然起身,惊怒道:“公达既不愿随我去幽州,亦不用如此诋毁我家主公。”

荀攸忙劝道:“文若切勿动怒,你今年不过二十三,历练尚少,论兵法谋略我不如你,若说人情世故,你不如我。攸痴长几岁,一番好意,文若切勿见怪。”

荀彧作色道:“公达如是说,主公岂非一无是处。岂非说彧有眼无珠?”

荀攸低声道:“非也,说起来,刘白羽此人并非一无是处,其胸怀大志,勇武过人,礼贤下士,行事不拘小节。他本就有戏志才相助,如今加上你文若,更是如虎添翼。对于刘白羽的基业,为兄实不担心,唯忧者,只你之安危。”

荀彧皱眉道:“公达这是何意?”

“你我曾誓言忠于汉室,日后,一旦汉室崩塌,刘白羽羽翼渐丰,其欲篡汉,文若该如何自处?”荀攸深吸一口气,叹道。

荀彧背负双手,在堂中踱了数步,停下脚步,凛然道:“彧将尽全力劝导。”

荀攸脸色一变再变,终是长叹一声,“如此,文若命必不久矣。即便刘白羽应承,可他麾下文臣武将亦不会答应。宙时,文若四面树敌,后果可想而知。如此,文若还愿北上否?”

“去,为何不去?”荀彧斩钉截铁般言道。

“文若,此话怎讲?”

“君子一诺千金,彧非反复小人,既已应承,自当践行。何况,果如公达所言,我亦尽力打消主公此念。若主公身旁无人苦劝,即便无此心,一旦臣下念叨日久,主公亦不得不郑重考虑。”荀彧答道。

荀攸脸色阴晴不定,望着荀彧久久不语,良久始道:“其实,攸未曾反对过文若追随你家主公。稍稍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天下行将大乱,群雄将一一登场,逐鹿中原。以刘白羽目前行事来看,虽有些许瑕疵,倒不失为一方雄主。”

荀彧长舒一口气,神色缓和下来,低声道:“公达既知,何不与我一同追随主公?”

“不!”荀攸断然拒绝,复道:“刘白羽出身寒门,其势未成,多有磨难。我等身为荀家子弟,当尽力保全家族。如今,文若既已选择追随刘白羽,攸只觉一颗篮子里不能同时放两颗蛋。自不敢苟同,决意另选明主。”

“那异日我等二人对决沙场之时,当如何自处?”荀彧神色复杂,问道。

荀攸微笑道:“你我二人何不将各自心思写于掌下,而后观之。”

荀彧抚掌一笑,“好。”

荀攸执笔在手于左手掌心写下四个字,尔后又将笔交于荀彧,荀彧亦于左手掌心写下死字,旋即两人同时伸出左手。

荀攸掌心写有毫不留情四个字,荀彧掌心写着绝不留情四个字。

荀彧霍然伸手,荀攸亦伸手,双掌重重相击,发出一丝脆响。

荀攸道:“为人臣者,自当忠诚,你我二人,当谨记今日之誓。

荀彧目光一凝,沉声道:“自当谨记。”

数日后,洛阳迎春门

战马嘶鸣,数百骑士卒呼啸而前,汹涌而至,勒马驻足门下。

正是刘智一行,在京师待了几日,灵帝却终日忙于享乐,竟不愿接见与他,居然让小黄门传话,让他自行上任。

早已对大汉朝彻底死心的刘智,见怪不怪。

何进等人俱皆因凉州战事而忙碌不已,忙着调兵遣将、屯集军粮。。。而无暇分身他顾。刘智又心忧渔阳局势,便匆匆结束了此次京师之行,准备取道常山,北上渔阳。

“元直,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珍重。”刘智抱拳而道。

“主~~公。珍重,此次回颖川,必当在庞德公处用心学习兵法韬略,以报主公知遇之恩。”徐庶长身跪倒在地,嘴里呜咽而语。

徐庶今年年方十七,由于四处周游,一直断断续续的学习。刘智亦不愿涸泽而渔,便修书一封,让徐庶前往庞德公处学习二年后,再行出山相助。

徐庶本不愿前往,经刘智苦口婆心劝解,方才明了刘智的一番苦心,欣然而应。

“刘大人,珍重。”李儒躬身拜到。

“公达,文优。告辞。”刘智拱了拱手,翻身上马,一骑绝尘,当先冲了出去。

“公达。保重”荀彧跟着拱了拱手,紧随刘智其后。

“轰隆隆。”

数百铁蹄搅起漫天碎雪,如滚滚铁流霎时疾奔而出。

“叔父,珍重。当有些事无法避免时,应随大流。”朝着荀彧远去的方向,荀攸心里复杂莫名。

残阳挣破乌云,将一缕寒凉的阳光洒落在城门前,荀攸的影子在地上被拉得老长老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