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写得慢了,没及时更新,请书友们见谅!
————————————————————————————————
英宴不仅是弘泽府的盛事,也是阳翟乃至颍川之地有名的盛宴。。c以陈佑贤的权势声望,宴会邀请的贵宾若非名士、即为贵要,常有诗曲佳赋流于世间,故士人多以曾赴此会为荣。
此时,弘泽府景阳苑中灯火辉煌,正是嘉客满堂,列坐秩然。
堂上洗杯换盏,举酒逸逸;庭前丝竹鼓乐,曼舞翩飞!
侍者们如走马灯般往来频频,捧上一道道美味珍馐,香飘四溢,其间更有主人陈佑贤田猎新狩的牲畜、飞禽,经庖厨取其鲜嫩部分、精心烤炙,饷于客前,引得席间赞声不绝……
府中有幸与会的门客们多数就座于庭间,即使卫子珏这样的宠信也不例外,惟有在官署担任要职的门客,方能够于堂上次坐陪奉。而姚维琛作为亲信幕僚参与政务,虽有资格列席,却因兼掌着赏英宴的诸多事宜,也没有出现在堂上。
席间雅诗赋罢,又以投壶为戏。酌饮献酬,正是酒酣意浓之际,令堂下佳客或舞剑助兴,或抚琴而歌,纷纷各展所长……
“久闻颍川陈二公子府上,人才辈出、能者济济,今日得见果然名下无虚啊!”席中一位年长文士捋着颔下的几绺长须,笑着赞道。
其他宾客也多有附和,赞美之辞不绝于耳。
陈佑贤口中虽逊辞以答,实则不胜欣喜。他此时身着朱红云纹锦袍,梁冠玉带,闻言喜笑怡然,更衬得满面春风。
先前的长须文士又言道:“老夫听闻,前阵子在古风书院中,有位楚家子弟以水墨写画残荷一幅,深得墨法精髓,据说这位少年郎如今已列入二公子门下,今日因何不见其人啊?”
这一问又勾到了陈佑贤的得意处,只见他开怀笑道:“伯宁公稍安!云青素喜清静,是以没在席宴中,不过等会儿他会于庭前泼墨画菊,以请诸位嘉客雅鉴!”
只从陈佑贤的说辞,即可知这位楚家公子不比凡同,弘泽府中能出席赏英宴的俱是门下出类拔萃之辈,莫不以之为荣耀,这位楚家公子竟因喜欢清静不愿出席!而陈佑贤非但不以为忤,还乐在其中,对他的宠纵之意溢于言表!
众宾客不由升起了好奇之心,想看看这位才名不显的少年,以何能为得此殊遇,使越绝于三千门客之上。
不多时,席间鼓乐暂歇。
两名青衣童子抬上一张紫檀竹节画案摆放于中庭,复铺宣纸于案,各捧砚台、笔洗侍立于前;又一名轻衫罗裙的侍女素手托着笔匣,款步走至案前,端立于侧。
见此情景,宾客们均知是楚云青要于庭前画菊了,遂渐次安静下来,目光中不乏期待之色。
果然,但见庭外园侧的长长扶廊间,一位风华少年信步走来,白衣胜雪,襟带飘飘!
时下士人追求率真性、任自然,颍川风气尤甚,喜着白衣者不在少数,然出席这样的华赡盛宴中,宾主一般还是按制身着礼服的。
众人虽觉有异,却以为出于陈佑贤的特许,也没有特别在意。陈佑贤也微微诧异了一下,不过只当他素来不与流俗,反而面现欣赏之色。
少年不徐不疾穿过扶廊转角,在一众目光中径直走向中庭。且见他深衣广袖、步履从容,清俊的面容上无喜无悲……
“临潼楚家书香传世,其子弟果然是人中俊彦,单这风仪容止就卓然不群!”被称作伯宁公的长须文士不由点头赞道。
余人亦皆称是,更有人赞叹道:“身着白衣之人以往也见得不少,然风流蕴藉,未尝见有及得此君者!”
`
谈论间李青筠已于中庭站定,颀身玉立。
令人惊讶地是,他并没有开口致辞,只穆然沉静揖了一礼,即缓缓步向画案。
就砚研墨,腕底重按慢旋,李青筠轻轻阖上双眼,竟想起了阮平涵临终前的一幕,那张被熊熊篝火染似霜红的平静面容……
提袖落笔,先是墨笔勾染,一茎疏丛枯草凋敝,杂错丛生;接着笔点零乱,片片落叶飘坠于泥上草间,寒风萧索现于纸间……
堂上众人因距离较远,看不清他所画为何,只看他笔尖轻扫,其后点点写意,举手投足韵致有度,均暗暗点头不已。
遽然,见他弃置手中的墨笔,将长袖挽紧,另换粗毫,秃笔铺张,笔下瞬间变得狂纵宕迈,泼墨纸间,去势如急风骤雨,纵横脾睨!
既罢,稍许凝神,面色复杂似有感慨,而后振笔疾书,几行草字顷刻而就,掷笔于案!
起身向堂上长揖一礼,竟尔两袖飘分,转身洒然离去……
少年自始至终未发一语,众人皆以为奇!
~~~~~~~~~~~~~~~~~~~~~~~~~~~~~~~~~~~~~~~~~~~~~~~~~
两名童子小心拎起画纸边角,齐齐走上堂来,将画作高高举起,呈现于众宾客前。
衰草枯叶,凋零残败,一派荒寒苍冷。惟有几支寒菊迎风昂立——菊叶斜垂,可见狂风肆虐;花朵翘首,却隐勃勃生机!
菊花菊叶均以大笔刷写,挥洒自如。旁傍疏篱,下衬叶草,几茎景物交相呼应,将风中寒菊的傲逸清姿,展现得淋漓尽致。笔意脱略奔放,清遒透逸,其间更有一种苍劲磅礴之气!
众人的目光很快落到了画中的题诗之上,草字成行若飞若动,锋锐力透纸背,纵逸不拘之间,却又觉其峭拔劲挺,风骨凛然!陈佑贤曾见到过李青筠手书的《猗兰操》,竟是气韵迥然不同。
而最令宾客们诧异地就是这诗中的字句了: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注1)
此诗傲骨嶙峋,崖岸高洁,可说历来咏菊诗赋少有比及者。
然而,是什么让适才离去的少年于此盛宴写下这么决绝的诗句?联想到少年身着白衣赴宴、始终缄默不语,当知其中必有缘故。
寂静良久,长须文士伯宁公率先开口道:“老夫久闻水墨画法墨即是色,意境悠远,今日终亲得一见矣!此画作实令人惊艳啊!这位楚家的少年郎画法超绝,技巧精湛,深得丹青妙奥,已具巍巍大家之器宇,依老夫看来,怕是陇西李家的亦筠公子也有不及!”
这位伯宁公显然地位尊崇,且对丹青之道颇具造诣,座中宾客们闻言皆表赞同。
若是李青筠在此,也必深以为然。他在古风书院期间曾与丹青妙手多番交流,如今的绘画造诣确比重阳菊会之时有所进益,而这幅画作又是感怀丛生,自胜过当日之作。
“只是老夫有一事不明,这首题诗立身高节,仿若在自剖心志,似乎这位少年别有心曲啊?”伯宁公捋着胡子不解地问道。
陈佑贤也觉疑惑,“伯宁公所言甚是,佑贤也是不明其意,不妨请他来自己解说一番!”遂命侍者去请李青筠再次返席。
没过多会儿,李青筠重回到了席宴堂前。
陈佑贤关切地问道:“云青啊,适才众位宾朋均对你的画作称许不已,只是对你所题诗句多有疑问,云青可是心中有甚悒结?还是说府中谁人慢待了你?”
李青筠揖手一礼,眉宇间忧色可见:“二公子言重了!云青自到阳翟以来,蒙二公子盛情款待、礼遇有加,心中不胜感激!然云青有一事不得不向二公子言明,为此打扰了贵客们的欢饮逸趣,还望诸位君子海涵!”
说着又行了一个团辑之礼,继续说道:“云青此次离家千里,所为游历四方、增广见闻。行经颍地,因感二公子挚诚相待,不觉恋栈多日。本待近日请辞东行,以区区粗陋画作略表感念之情,不料词焉不详,致公子门下众客多有不明,以为云青有意留驻贵府……误会已生,二公子不在府中,云青欲陈无门,又恐骤然缺席盛宴有碍公子令名,不得不托于诗作,以表心志。既蒙召问,不敢自饰,此云青题中真意,请二公子明鉴!”言罢更是长辑不起。
他这一说众人都明白了,楚云青本来是应陈佑贤之请在府中做客,却不知怎地令陈佑贤门下误会了其意,还安排了他在赏英宴上献技酬宾。本来可以直接找陈佑贤解释清楚,偏赶上他出外冬狩。木以成舟,门客们不敢自作主张,仍按原议安排,多半还对楚云青有过逼迫之举!少年既不想伤了主人的颜面,又不愿屈从于形势,才借诗咏菊明志,以存气节!
如若不然,此间席罢,主从名分已定,还怎说得明白?日后待要离去,不免有损清名。
知礼守节,才智兼具,其心更是皎皎如玉。一时间众宾客大多暗生激赏之意。
陈佑贤瞿然而起,“竟有此等事?”他快步走下堂阶,以手相携,神情既见激动又显愧疚,“佑贤门下失礼,令云青受委屈了!”
说着恳请李青筠堂上就座,再次致歉。
李青筠忙回礼道:“此事原怪不得二公子!便是公子门下也是忠心事主,并无差错。只怪云青自己表述不明,方有此误会。更因云青这点小事,竟打搅了诸位嘉客的雅兴,心中实感不安!”
陈佑贤与众宾客又是一番场面之辞,一来二去,宴席再次恢复了原有的欢声笑语……
席间,宾客们对李青筠的诗画更是赞不绝口,陈佑贤又叹道:“今日之事虽说为佑贤门下行事欠妥,却也是事出有因。佑贤素慕云青高洁,向往之意确是出于真挚,方致有此误解!云青志存千里,佑贤也不敢阻碍你的前程,这府中的猗兰轩,自此更不复待客,当诚勤洒扫以待君尔!”他目光期翼地看向李青筠,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李青筠离席深揖一礼,情动处似不能自已,“云青一介后生小子,籍籍无名,蒙二公子不弃,以上宾之礼相待,款款之心、知遇之情,如何不令云青感激涕零?奈何而今学业未竟,家中高堂倚门而待,惟游学有成后,回返乡里上禀家君,方不失人子之道!二公子之心云青铭感五内,不敢相忘也!”
陈佑贤忙近前相扶,也是百感交集,“云青之意我已经尽知,此事更不再言,断不致令你为难!云青既是去意已定,佑贤当再摆盛宴,为你践行!今日堂上诸君既适逢其会,陈某便在此诚邀,敬请诸位赏光莅临!”
主人高义情切、客亦节孝诚笃,一时堂上感慨不绝,赞声沸腾……
一幅寒菊、两行诗字,席间之语有理有情,环环相扣,终于化解了此次困局!
——————————————————————————————————————————————
注:借用南宋郑思肖的《题画菊》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