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守岁
作者:通话中的亮哥      更新:2021-10-17 16:20      字数:4697

随后,文种大夫在国城秘密的接见了诸人。他体恤下属,命豫让等人回家修整五日并将洗劫而来的财物作为赏赐悉数分给了诸人。

或许是因为灾区也抢不到什么值钱的宝贝,又或许是因控制灾区的越军尚未返回驻地,豫让等人若在吴国使者到来之时与所属的军队汇合则会引人生疑。这才有了短暂的探亲假。

诸人先前的行动足以证明他们的忠诚,文种大夫为他们引荐了忍门中的部分袍泽兄弟认识。豫让终于见识到了这个秘密组织的冰山一角。

在会稽城内逗留了一日又连续赶了两日的路程,豫让与越姜返回到了余杭以北的一座小村庄。这里正是豫让的家,一座不足百户的小鄙。

回到家后,豫让将所得的赏赐给了父母,谎称越姜乃是袍泽的遗孤,托家中老人代为照顾。豫家三兄弟,豫让排行老三。其父母早年一直想要个女儿。虽说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但这时养儿防老的思想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基本是空想。

生再多的儿子,将来也要被征去打仗,基本是九死一生。女儿即便是嫁了出去,改了姓氏,至少还能活着,看得着。再说,嫁人也不会远嫁,都在一个村子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偶尔回娘家看看父母,也不会被人说闲话。

豫让的父母对这乖巧的女孩颇为喜欢。随即便有认其为女的打算。豫家并非什么大户人家,认了女便是亲女,今后不分彼此。然而,这女孩不说话,家里人便犯了嘀咕,以为越姜是个哑巴。

春秋时期,生而残疾的人颇受冷眼,地位低人一等。命运的轨迹基本是固定的。这些人多半会走上倡优的道路。混得好,可取悦贵族,得个善终。混得不好,则在民间作为杂耍艺人受些嗟来之食,年迈后凄苦不堪。官府甚至还会限制这类人群的婚配嫁娶。

越姜被安顿好后,豫让仅在家中待了一日便离开了。父母平日很难见得到儿子,苦无机会询问。最后,便自我安慰的想着。

家里不缺一口饭,多养个人也无所谓。若是将来越姜嫁不出去,那就给他们养老送终也罢。

这时的越姜年仅七岁。她的年龄与豫让二哥家的长子相仿。豫让的二哥同样也在军中效命,还是个两长的小军官。他武艺了得,一身正气。时常教自家的孩子习武。越姜便跟在一旁学了起来。

家里人觉得这孩子有些古怪,认为女孩习武那是不务正业,应当学些谋生的活计,将来不至饿死。于是,便打发越姜跟着两个嫂子学酿酒、沤麻、纺纱。

《诗经—陈风》中有述,“东门之池,可以沤麻。”沤麻是此时民间极为盛行的处理麻的方法。与王诩在青丝坊见到处理蚕茧外丝絮的脱胶方法类似。都是将原材料浸泡在水中,滋生的细菌会令纤维软化,再以木杵击打就会更加的柔软。如果不经过这样的工艺,织出的布穿在身上会比较硬。

若是沤麻的技艺精湛,之后纺出的纱就柔软。生活在春秋时期南方的妇人比的不是针织女红,而是酿酒、沤麻与纺纱。

谁料,这女孩天资聪颖,一学就会。沤麻时,抢着大人的木杵帮忙,然而她年纪幼小,没有力气,没击打几下便已力竭。家里人时常在下午吃过饭后,见女孩拿着根大木棍在院子里挥来挥去。

豫让的二哥偶尔瞧见,觉得女孩挥舞的毫无章法。兴致来了,便教她打起了棍法。他倒是不知女孩是在学着沤麻,兴许是想多练练让自己多些力气。一来二去,越姜竟学得有模有样。他这做师父的更是教得开心,家中父母没少因此事数落与他。

豫让的二哥。倒是不以为然。觉得在这乱世中,女孩学些武艺,将来也能保护自己,没什么不好的。再者,女孩是个哑巴,有了武艺傍身,也没人敢欺负她。

如此,越姜度过了充实的三年生活。三年来,她一言不发。豫让没有回家探望一次。这段期间,越国正酝酿着一场惊天的阴谋。

自三年前,吴国借粮给越国,伍子胥恐其中有诈,派人视察灾情。然而,得到的消息是确有其事。灾情的严重让伍子胥难以置信。他为了持续削弱越国的国力,防止越人在背后捅刀子,便与文种大夫约定了三年为期,越人休养生息后必须偿还。

就在这一年,同样的梅雨季节,吴国爆发了大规模的水灾。吴王一心入主中原,建立宏图霸业。伍子胥在此时将家眷托付给孙武安置到了齐国。这一行为被吴王认为是不忠。文种大夫借此事大做文章,重金贿赂太宰伯嚭挑拨君臣关系,西施则从旁策应。

不久后,这位饱受争议的风云人物,最终以自刎的方式谢幕。其好友孙武也在同年消失了。等待复仇的越人终于看到了希望。吴王急于对中原用兵,此时国家却受了灾,于是便想起了三年前借给越国的粮食。他命太宰伯嚭负责此事。

当年齐景公死后,夫差力主伐齐。伍子胥极力劝诫夫差先稳固后方,解决了越人后再图北地。夫差一意孤行,结果却是震惊了天下。他在艾陵大败齐军,并全歼齐人十万。

这傲人的战绩如同一击响亮的耳光,打在了伍子胥这位托孤老臣的脸上。随后,孙武提出组建水军,为将来进取中原对抗齐人提前准备。夫差便将事情交由孙武全权负责。孙武在邗筑城,又开凿了邗沟,连结长江与淮河。

如此浩大的工程令得国库空虚,同时也拖延了夫差进取中原,建立霸业的计划。后来齐国内乱,齐悼公被杀,夫差等到时机,决定第二次北上伐齐。这次他以孙武组建的水师新军为主力由海陆北上,不料铩羽而归。

归国后,他将此次作战的失利全部归结于孙武,并且指责对方这些年徒费国帑。如今,伍子胥已死,孙武失踪,只要他能打出当年那般傲人的战绩。什么孙武子提三万之众,天下莫敢当也,皆是狗屁。

然而,急于用兵的吴王却迟迟收不到越人还来的粮食。与此同时,阔别三年未见的男子突然在一天清晨,回到了家中。他带回了满满一车的赏赐。豫家上下一片欢腾。

三年未见,男子有些消瘦,洁白的长袍与其内敛的性格倒是有几分士族子弟的气质。越姜默默地看着对方,目光迷离似有水雾。女孩如同三年前那般,自惭形秽的看了看自己身上虽是干净,但显得有些老旧的衣裙。

普通百姓的生活便是这样。在这衣物可作为遗产存在的年代,老大穿完,稍加缝补修改后再给老二使用也是自然。越姜来到豫家后,便一直穿着两位嫂嫂的旧衣服。

女孩已经十岁了,再不是过去的黄毛丫头,出落得亭亭玉立。家中之人偶尔叹息这般长相可人的姑娘居然是个哑巴。越姜望着欢闹的家人围在豫让身旁,她犹豫着要不要过去。

心中却是有这莫名的念头。她希望男子能主动走过来,而不是自己过去。

直至人群消失在小院,豫让都没有向她走来,甚至连个招呼也没有。女孩心中难过,于是行出家门。

院子外的不远处有一条小河,河边有两个平日用来沤麻的水池。水面泛着些白色的泡沫。女孩拿起水池旁边的木杵,用力的向水中击去。

往日里,她都会挽起衣裙,赤裸着双足在水中沤麻。此刻,她只是弯下身子,站在水池边,打那些令人生厌的白色泡沫。她不知道自己这无端而起的怒意究竟是恨那三年未见的男子,还是在恨自己。

水花四溅,她的衣服被浸湿了。面上也沾染了不少的水渍。水有些异味,令她作呕。干呕了几声后,她丢下木杵蹲在池边小声的呜咽起来。三年来,她没有哭过,没有跟任何人说过一句话。

此刻,越姜觉得有些委屈。不过,哭声却被她努力的压抑着。女孩蜷缩着双腿,在水池边坐下,看着水中倒映出的自己默默的发呆。

许久过后,估摸着快到正午。女孩理了理额前的头发,发丝上的水渍早已被风吹干了。她直起身打算回家。毕竟,豫让难得回来一次,说不定待不了几日又要离开。她不想一别又是三年。

女孩转过身去,身子陡然一僵。随后,泪水簌簌而下。站在她身后之人,竟是阔别已久的豫让,也不知男子站了多久?

对方的反应有些奇怪。先是咧着嘴微笑,而后表情僵硬的皱起眉头。眼珠上下移动,像是在打量着女孩。

越姜很开心,她终于等到男子主动的走过来。她很想像家里的那些孩子那般,抱着豫让的手臂,左摇右摆,亦或是干脆跳到他的背上。然而,她已经分得清男女有别了。再不是过去那个方便时,需要哥哥陪在一旁的傻丫头。

眼泪流了许久,男子竟还是站在原地不敢上前一步与她相认。越姜黛眉微蹙。她的表情令得男子有些手足无措。男子的反应竟是躬身施了一礼,随后,语气木讷的问道:

“敢问姑娘是...”

女孩险些没忍住笑出声来。旋即,嘴角扬起一个好看的弧度,而后指了指男子,又指了指自己的嘴巴,摆了摆手。

男子微微颔首,极有礼貌,又对着她施了一礼,随后便离开了。越姜顿时呆住了,傻傻的站在原地。脑袋里反复思索着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随后,她带着满心的疑问追了上去。两人所处的地方离家不远,行至家门外越姜才追上豫让。她用力拍了下,对方的后背。男子驻足,疑惑的看着她。女孩再次将方才的动作重复了一遍。

豫让连忙摆手,躬身道:

“在下并无取笑姑娘之意,还请姑娘莫要责怪。”

越姜见对方躬身后,便没有在直起身来。于是,气急败坏的走入院内。走出不远,却听身后传来一声疾呼:

“越姜?你是越姜?”

女孩在原地停了两秒后,头也不回的跑向了自己的房间。

申时,豫家的妇人在小院中摆上了草席与木案,为豫让的归来准备了丰盛的筵席。夏季的午后,仍旧酷热。亲人难得相聚,家中的藏酒都被让父悉数搬了出来。男人们喝得酣畅淋漓。不一会儿,几大坛米酒便被败得一滴不剩。

若是往日,这般败家的行为一定会被让父大骂。然而,今日老人开心,没人会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好事。不过,饭吃了一半,酒便没了,不免有些扫兴。让父面色熏红,大手一挥,冲着儿媳,说道:

“去!拿匹布...到村头张家换几坛酒来。”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一匹布的价值所有人都知晓。那可是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口粮。三个儿子忙劝说老爹不要胡闹。

老人或许是真的有些醉了,怒道:

“吾儿三年未见,一匹布算的了什么?”

诸人立时噤声。让父老泪纵横的哽咽起来。他最疼爱豫让这小儿子,更是最了解儿子的性格。

“吾儿有出息,在外奔波,一走便是三年,没在家中吃过一顿饱食,却是时常惦记着家人送些东西回来。为父知道,让儿自小便懂事。被人欺负了也不告诉爹。有好吃的先与爹娘和兄长分食...”

让父的话听得诸人涕泪横流。豫让撩起袍袖,掩面痛哭。越姜看着男子奇怪的变化。觉得他与这个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越姜在村子里偶尔也会瞧见些被人们称道的士族才俊。这些男子恪守礼法,彬彬有礼,可女孩觉得那样很造作。身为男子,穿得比女子漂亮。哭起来比女子好看。打起架更是比女子柔弱。完全不像个可以依靠的男人。

女孩不禁打了个哆嗦。望向豫让的目光也变得复杂起来。让父继续说着酒话,又扯到了豫让的婚事。

感慨豫让的两个兄长皆已成家,有了子嗣,唯独他还是条单身狗。后来,老人戏精附体,上演了一场老父给儿子下拜的戏码。全家人被老人一闹,骇然的跪在地上。

说来也可笑,原本老父是担心儿子从军,一去不归将来没了香火。于是,劝说其子早些娶妻。

这样的事情,通常父母是无需与孩子商量的。直接选个媳妇,到人家里下聘,只要双方父母看对眼,觉得两家的长辈人品不错。择个良辰吉日,一方大摆宴席,一方送女出嫁,事情也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