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金匮之谜(上)
作者:七郎不姓杨      更新:2022-05-06 17:07      字数:2360

月落参横,天边渐渐泛白。

柳如烟悄悄将武松唤醒,将他引到了道观之外,然后才将昨夜之事与他说了个大概。

什么“金匮之盟”、“烛影斧声”之事,武松并不太了解,但听得此事或可扳倒赵杦小儿,他自然乐见其成。

二人简单商议之后,决定先寻一个妥当的落脚之处,待白幕侠与钟立的伤势好转之后,再返回五台县从长计议。

而借着休整的机会,也可以再仔细斟酌此事的利弊。毕竟倘若真能证实太宗当年得位不正,有违太祖遗命的话,那也意味着在五台县的赵榛也非正统,这也是个大问题。

主意已定,武松二人便返回了道观内,先叫醒了还在熟睡的亥言。毕竟,探路之事还是得由他出马才行。

亥言睡意尚浓,突然被叫醒已是有些不耐烦,又说要自己去探路便更加不情愿了。不过,待柳如烟在他耳边耳语了一番之后,他立时就来了精神,一转眼就消失在山林中。

“烟儿,你与他说了什么?”武松也很是好奇。

“奴家只是对他说,待寻得一个妥当之处,便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告之于他。”柳如烟笑着道。

“你还真是将这小和尚拿捏得恰到好处。”武松道,“试问这天下,也只有烟儿你能让他服贴了。”

“哥哥说笑了,亥言小师父聪明绝顶,又岂会识不破奴家这点伎俩。”柳如烟道,“他还是给哥哥面子罢了。”

随后,趁着亥言前去探路的工夫,众人开始整理行装,检查马匹装备。

此时,普鸣凤找到了武松与柳如烟,告之二人自己随身携带的药物已快用尽,而白钟二人的伤势还需继续用药,所以最好能寻一处大一些的集镇,好采卖一些草药。

武松连忙将乔三水找来,询问这附近是否有大的集镇。

乔三水想了一会儿道:“此处方圆百里皆是多山之地,要说散居在山中的山民猎户倒是不少,但大的集镇却少有。若是想采卖药材,怕是得平定县城中才有。”

约摸一柱香之后,亥言回来了,也证实了乔三水的说法:由此去往平定县的一路上还真没有像样的集镇。

不过,亥言也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沿着山脚确实有通往平定县的小路,路虽不宽,有些地方还需翻梁过坎,但勉强可以行马。

所以,众人决定即刻启程,争取在天黑之前进入平定县城。

为了在入城时不引进金兵的注意,众人还在入城之前从百姓手中买了两驾马车,扮作进城卖柴的山民,随便把姜望等人的长兵器藏于马车之中,然后分头进城。

待在城中寻得一间客栈,安顿好之后,普鸣凤见天色尚未太晚,便与韩岳蓉出门买药去了。

而武松则将柳如烟、亥言和静觉大师请到了屋中。他深知此事重大,暂时不便为太多人所知。

四人坐定之后,柳如烟又将那纸绢书给亥言与静觉大师看了一遍。

看完之后,这一老一小两个和尚皆是神色凝重。

“这金匮之盟在本朝一直就有诸多传言,不少文人著作也曾提及此事,坊间也素有‘独传约’与‘三传约’之说。”静觉大师捋了捋胡须道,“若真如赵大官人书中所言,此事的隐情怕真是要颠覆乾坤了。”

“大师,没想到你脱离红尘多年,对这庙堂之事倒是了如指掌。”亥言偷瞄了一眼静觉,“你老人家平时这闲书也没少看吧。”

“小和尚,怎能如此没规矩!”武松连忙嗔道。

“无妨、无妨。”静觉大师却丝毫不恼,“小师父直言快语,倒也是我等出家人应持之道。不过,佛门弟子,无论出世也好,入世也罢,不忘凡心,亦是佛性,不舍尘念,更是修行。”

“大师这话我爱听,小僧也一直如此。”亥言冲着武松翻了个白眼。

“好了,我等还是言归正传吧。”静觉大师道,“贫僧想请教柳女侠,那起居注中的记录可真有蹊跷之处?”

“普掌门已将籍册交与了奴家,若照册中所录,的确有不少可疑之处。”柳如烟说着,将数册书本拿了出来。

“大师请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太祖晏驾,孝章宋皇后遂命内侍王继恩召德芳进宫。照册中所记,继恩以太祖传位晋王之志素定,并示以太后之‘金匮遗诏’,故不召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光义入禁。”柳如烟道,“可见,这金匮之盟应当在太祖驾崩便已有了,可为何直到太平兴国六年九月,即太宗即位六年之后才由宰相赵普献出此诏,以正视听。这难道不古怪吗?”

“赵普献诏之事,的确是世人皆知。”静觉大师道,“倘若这起居注中所录属实,那自然是有些古怪,既然有遗诏,大可当时便昭告天下,何处遮遮掩掩,直到六年后才敢示人。”

“那大师以为,是赵普献诏可信,还是起居注所录可信?”柳如烟又问道。

“这??”静觉大师道,“起居注应是照实所录,删减或有可能,杜撰应无可能,自然可信。至于赵普献诏嘛,贫僧不敢妄言。”

“当然是起居注可信了。”此时,亥言接过话,“大师不便明说,我便直说了,这赵普所献之诏谁知道是从何而来的,矫诏这种事也并非少见。况且,若是太宗有心隐瞒什么,授意臣下杜撰个遗诏也不难。”

“小师父所言不无道理,只是这遗诏据说当年便是赵普奉谕执笔所录,由他献诏倒也算合乎情理。”静觉大师道。

“大师所言应当是从涑水先生所著之《涑水记闻》中而来吧。”柳如烟道。

“正是。”静觉大师道,“君实公为官四朝,又一向以修史严谨著称,其说应当可信。”

柳如烟点了点头道:“所以,奴家在想会不会有两种可能,其一,正如司马先生所记,金匮遗诏确是存在,亦是由赵普所录,其二,有遗诏不假,但赵普所献之遗诏或已有异。”

“娘子是说有人将遗诏内容改了吗?”亥言马上问道。

“这虽只是奴家的猜测,但也非空穴来风。”柳如烟道,“殊不知坊间一直就有“独传约’与“三传约’之说。而且,也正好对应了太祖二子之死的诸多可疑之处。”

“究竟何为独传约,又何为三传约?”武松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