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
“张明这个名字,居然还有伏笔?”
“故意的吧!”
“那必须啊!《星火》虽然是直播,但也是个节目!肯定是有设计在里面的!”
“不不不!你们难道忘了最开始张明是怎么进到这里的吗?我觉得那应该不是演出来的!”
“就是!张妈妈还给节目组送了猪肉,哈哈笑死了!”
“可,不是演的,这名字,也太讨巧了呢!看把人家老朱乐得!”
“没法不乐呀……七百年过去,过来随便询问一个小孩的名字,就以‘明’为名,我大明太祖这会儿估计恨不得连免死金牌都给赐下来啦!”
“要是故意设计的话,我觉得还挺有张凡的风格。要是偶然的巧合,我只能说……张凡真的是天选之子,随便策划一个特别节目,运气都这么好!”
议论声中,朱元璋脸上露出很难得的笑容,居然能从这张杀伐决断,后期更是凌厉狠辣的脸上看到清晰的温情,不得不说是一个异数。
看过第二期典籍华夏的观众,都纷纷惊呆了。
要知道,那足足一个小时的节目,几乎全程镜头都在追着朱元璋走,从他十几岁沦为乞儿,到征战天下,登临大宝,再到后来大开杀戒,直到变成病床上躺着的,咽下最后一口气的那个老人。
整个过程中,很少见到朱元璋露出这样温柔的笑容。
哪怕是当年洞房花烛夜,跟马皇后腻腻歪歪的时候,似乎也不是这种神色。
哎对了!
说起这个,张凡你还欠我们一段vip内容呢!
朱元璋和马皇后的洞房那里!谁让你跳过去的?我差这点流量?
实在不行,你可以把干陈友谅那段给跳过去的!干陈友谅我们不是太感兴趣,都是老爷们那有啥意思的!
“孩子,你为什么叫张明?”
然而接下来,朱元璋一句话,把全网都给噎了一下。
这……
你是皇帝你也不能这么任性啊。
礼貌吗?
来,我问问你,你为什么叫朱重八?你爸爸为什么叫朱五四?你爷爷为什么叫朱初一?
这问题,要是设计的,那未免有点生硬了。
难道要让这七百年后的孩子,回答一句“心怀大明王朝”,云云?
夸张了的!
要是清朝前期,街头抓个孩子,一旦抓到红花会后裔什么的,还有可能得到那样的答案。
但现在是什么时代了!
新华夏都建国了七十多年!
虽然身为汉人的确也会怀念当年大明的强大和威武,但要说取个名字,就跟明朝扯上关系,那真的扯远了。
毕竟,“明”,是个非常常用的名字用字。
虽然觉得离谱,但朱元璋这么一问,无数道目光,包括镜头的焦点,还是立刻切换到张明身上。
这个九岁的男孩子,或许并不知道,这一刻有超过一亿双眼睛,在盯着他,等着他口中说出的答案。
实际上张明也有点懵逼。
我为什么叫张明?
怎么这事儿难道应该是我做主的吗??
你得问我……
唉!
想到那个非常模糊的身影,张明原本挺兴奋的心情,顿时低落了许多。
但是耳边,却响起了妈妈一遍遍重复,希望自己能记住的话。
于是,他抬起头,看着这位脸上堆满笑容,但总觉得那眼眸深处的凌厉让人不易接近的大叔,大声说道:
“我叫张明!是希望以后,能用我的力量,让这个世界,更明亮一些!”
一句话,再次让屏幕内外,同时愣住。
就连一旁的陆羽和苏轼,也诧异地停下了手里摆弄的茶杯茶盏,将目光投射过来。
让世界,更明亮一些?
陆羽呆住了,他一生痴迷茶道,为此不惜走遍大江南北,只为了究极茶道极致,以一部《茶经》传世,被尊为茶圣 。
他叫陆羽,字鸿渐,取的是“鸿渐于陆”的含义。
可是,他关注的在意的,只是茶而已。
世界是不是明亮,与他何干?
或许如果要总结他的一生,陆羽会说,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充满茶香。
而一旁的苏轼,则感慨更深。
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
看着张明,苏轼明知不可能,但还是忍不住兴起了竟然被一个孩子比下去的念头。
少时,他也曾经踌躇满志,一心报效国家。
可是后来才知道……报效国家说来容易,却是知易行难。
那朝堂之上,绝非光明一片,反而是充满了沆瀣污浊!
若不同流合污,便无法融入其中,也就报国无门。
几番周折,历经苦闷,甚至险死还生,苏轼渐渐息了少年时热血澎湃的心思,只求心之所安,处处都是吾乡。
孤月此心明!
只要此心明亮,世界如何……已是顾不得了!
可是现在,这个只有九岁的孩子,却说:要用自己的力量,让世界更明亮一些。
苏轼想到了自己的当年,不由得深深叹息。
或许这孩子长大了,也会遭遇类似的情况,或许他的命运,比自己要好得多?
一切,都是未知。
朱元璋也是愣了一下,没想到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他当然不会忘记,最开始张凡先生找到自己的时候,自己还是个刚 经历了家庭惨变,活一天是一天的农家少年。
可是那时候,张凡先生跟他说:这天下,将因你而明!
后来,世事的发展,全如先生所料!
所以朱元璋把他一手建立的王朝,定名为“明”,并用毕生的心血和力量,去为天下汉人,打造经营一个能够万世不绝的铁桶江山!
然而今天,这个叫“明”的孩子,却用最大的声音,说道:要让这个世界更明亮一些!
这世界,莫非也是黑暗的?
朱元璋诧异,不解。
当初他起兵反元,或许可以有许多大义凛然的理由,但究其本质,也无非是求一口吃食,谋一身衣裳罢了。
但凡有活路,谁会冒着杀头的风险造反呢?
元末黑暗,没有人比朱元璋体会得更加切骨。
四月初六,父亲饿死。
四月初九,大哥饿死。
四月十二,大哥的儿子饿死。
四月二十二,母亲饿死。
这是世界上最悲惨的日记!
所以,那个天下,的确需要“明”!
那么现在呢?
这里不是张凡先生所说的七百年后么?
说好的繁花似锦呢?说好的人人如龙呢?
怎地……这孩子也要如此执着地寻找光明……
朱元璋不得其解,微微皱眉,在人群中寻找张凡的影子。
这里,处处陌生,他只相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