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主明
作者:陆明      更新:2021-11-26 13:36      字数:1220

原文

目贵明[1],耳贵聪[2],心贵智[3]。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虑者,则无不知。辐辏[4]并进,则明不可塞。右主明[5]。

注释

[1]明:明亮。

[2]聪:灵敏。

[3]智:智慧。

[4]辐辏(còu):车辐条集辏于毂上。

[5]主明:主要讲察人之明。

译文

对眼睛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明亮;对耳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灵敏;对心灵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人君要是能用全天下的眼睛去观看,就不会有什么看不见的;要是用全天下的耳朵去听,就不会有什么听不到的;要是用全天下的心去思考,就不会有什么不知道的。要是全天下的人都能像车辐条集辏于毂上一样,齐心协力,就可明察一切,无可阻塞。以上讲察人之明。

鬼谷锦囊

在实际生活中,真正能够做到明察秋毫、不被假象所迷惑的人又有多少呢?企业的管理者难免会有轻信他人的时候,就连要好的朋友之间也会因为他人的嫉妒诋毁而相互远离,这种事情可以说数不胜数。因此,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出现,只有擦亮自己的眼睛,透过表面现象去看事物的真实本质,认真分析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唯有如此,才不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延伸阅读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刘禅继位,蜀国的大小政事便由丞相诸葛亮处理决定,诸葛亮成了蜀国政权的实际主持者。

诸葛亮在人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但他并不因此居功自傲,而是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杨颙是当时丞相府里负责文书事务的主簿官。他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该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的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对于杨颙的劝告和关心很是感激,但他怕有负刘备所托,仍然亲自处理大小事务。

后来杨颙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哀悼不已。为了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告,号召文武百官,朝廷内外人士积极主动地发表政见,反复争议。这篇文告就是《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他在文中写道:“丞相府里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广开言路方能集思广益,集思广益方能让自己心知肚明。眼睛是明亮的,那就要看得清视野以外的东西;耳朵是灵敏的,那就不要听信他人的谗言,否则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要让自己拥有一颗包容的心,当自己颇有成绩时,不要居功自傲,更不要盛气凌人,遇见比自己高明的人要虚心向他学习,千万不要让嫉妒心毁了自己。

中国的企业管理者,大都有着这样一种管理信条:“如果想把企业管理好,不论什么事情都不要相信自己的耳朵,而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任何人都不要轻易相信。”也正因为这样,才能够使这些管理者不被假象所蒙蔽,做到明察秋毫。一个听信道听途说、不问青红皂白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是不合格、不称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