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进城
在周文娟看来,吴浩虽然平时话语不多,却是一个非常注重礼貌的小伙子,但那种礼貌总带着一丝疏离。今天吴浩一句“姐”让周文娟感受到了不同,这是真正把自己当作了朋友了,心中高兴,笑容不自禁浮上面孔。
同时,周文娟对于现在的生活也不是很满意,焦县是个小城,能做生意的时间段只在晚上的五点场和七点场,所以在这里摆摊也只能做这一个时间段,收入其实不多,现在听吴浩发出邀请,也有些意动。
“行啊,那咱就合伙开家店。这几天我就找人问问,尽早把店的事定来。你看什么呢!”周文娟说着,却见吴浩盯着自己看,不由有些羞涩。
吴浩看到了周文娟的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微笑,在快乐的加持下,周文娟姣好面容如玉一般晶莹,看得吴浩一时间有些失神,听到周文娟的娇嗔,有些赧然。
转过头,吴浩感觉不对,又回过头,不过不敢再把目光停留在周文娟的脸上:“学姐,我在看你啊,咱俩说事呢,不看着你我看谁啊!”
“狡辩,不说了,电影散场了,做生意吧!”说完,周文娟面带潮红,回到自己的位置。
第二天是周日,一大早吴浩就出门了,后面泡沫箱子里带着那个瓷罐,前面横梁上带着小妹吴洁。
吴浩记得,解放路上有一条小街,每逢周日早上,都会有一个跳骚市场。
两世为人,吴浩对于实物古董的认知停留在上一世高中时,当时学校组织到晋商会馆参观,在玻璃展柜中看到了黑陶、漆器、古砚,还有当时为之震撼的金缕玉衣。
不过要说理论知识,吴浩倒还是知道一些,这要得益于在图书馆的工作经历。有一段时间,电视上各种鉴宝节目层出不穷,吴浩受之影响,把图书馆中的一些关于古董方面的书翻看了一些。
所以,在吴浩这个门外汉的眼里,这个青花的瓷罐是个古董无疑了,至于有多少珍贵,吴浩倒认为不至于。
如果是一个珍品,物主人不可能把它用做藏宝的器皿了。
两世为人,吴浩对于古董的天价都是不怎么认可的。
那些因为存世量极少的且具有艺术价值的古董,在后世往往被拍出天价。做为一名极端实用主义者,吴浩认为,即便是再珍贵的古董如手中的鸡缸杯,也不值几个亿。
说到底,制作再精美的鸡缸杯也只不过是一个酒杯而已,即便那些专家学者从中考据出制作艺术之高、图案之美、工笔之精,那又如何呢,除了能增加一些所谓文明古国的厚度、深度、广度之外,对于现实有什么用。
当然,有人会说,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不正是民族自豪感的一部分吗,这话是对的,但吴浩认为,如果民族自豪感要从这些故纸堆中去寻找的话,只能说明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太不争气了。难道我们只能以我们祖辈的荣耀为荣耀吗,难道我们不应该以我们的荣耀来荣耀我们的祖辈吗。
所以,在吴浩眼中,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就是错误的,应该把方向放在更新的、对于改善人民生活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领域,而不是这些埋藏于地下的古物。
不过,虽然做为一名重生者,吴浩自认并没有改变这种情况的能力,更何况自己手中也有几个精品的,即不能改变,那就先从中获益吧。
就从这个青花罐开始。
在惠河中泡了一个多月后,青花罐得到了清洁,摸起来有种凉凉的温润感,双喜字古朴大气,青花缠枝工笔细腻,这大概就是所谓青花缠枝双喜盖罐吧,可惜缺少一个盖子。
一听哥哥要去城里玩,吴洁就缠住了吴浩,非要跟哥哥一起去。
看着妹妹渴求的眼神,吴浩也就同意了。
兄妹两人一路骑行,半小时左右,就进了城区。
这是重生以来吴浩第一次真正的走在焦县城里。
虽是古城,但焦县也只是一个小城,经过战火的洗礼,新中国多年的建设,原汁原味的古城建筑存世很少了。
现在吴浩正向着华佗像骑行。
做为一个古城,焦县有着很多历史名人,建安三曹,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当然还有华佗。作为古城的唯一见证,焦县鼓楼高耸,城门有六七米高,深十余米,城门之上是青砖青瓦的箭楼,城门略朝西北,正对着十字路口,往北是一条小巷,迤逦而至涡河边,两侧则是一些明清民国建筑夹杂于红砖青瓦的新式楼房之间。
华佗像就立于城门对面的十字路口之间,青石雕就的华佗腰跨药葫芦,手执芍花,面容清濯,广额浓眉,以悲悯的眼神正视着西方。
在华佗的注视下,吴浩骑行而过大隅首,经和平路,在涡河公路桥转向南,边骑边找那条小街。
一路上,吴洁不时左右看着,吴浩能够理解,一个从未出过门的小女孩,第一次来到县城里,虽然在吴浩眼里,这个二层楼都很少的小城实在是不值得的惊叹,但吴洁仍是不时的问着。
“哥,这个石像好高啊!”
“哥,这个房子好大啊!”
“哥,我看到一辆汽车,跑的好快!”
“哥……”
看着曾经相依多年的妹妹,吴浩耐心的向妹妹解释。
“这个就是华佗像,华佗可是咱焦县的名人哦。”
“这里就是剧场,看到没有,那个铁栏杆隔出来的就是入场的地方,哥就是在隔栏的边上摆摊的。”
“是的,这个车是跑的挺快的。”
八八年的焦县,汽车是极少的,能够看到的除了政府系统用的jp以外,就只有货车了。毕竟,焦县做为全国有名的药材集散地,在没有联通火车以前,大宗交易都要靠汽运了。
终于,吴浩找到了那个小巷,在小巷的边上,吴浩看到了早点摊。
在路边锁好自行车,吴浩道:“小妹,咱们吃点东西去,这里有卖牛肉馍的,可好吃了。”
估计早就有点饿并且被路边的早点摊位上食物吸引的吴洁早就想吃了,只是习惯了贫寒的小妹在忍着罢了,现在听哥哥说吃早点,早不迭的点头,跟着哥哥走到早点摊前。
“老……同志,二斤牛肉馍,两碗豆浆。”
习惯了逢买东西皆称老板的年代,还好吴浩及时的改了口,用时下的称呼招呼早点摊老板。
牛肉馍基本算是焦县小吃县的招牌了,吴浩本来就打算带小妹吃这个的,刚好这里有。
摆摊的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面容黎黑,红光满面,一幅笑模样:“小伙子,我有那么老吗,就老同志了。”说着话,剁了一块牛肉馍下来,称了一下,用刀剁成小块,装盘端了过来。“牛肉馍两斤,两碗豆浆,两位吃好再来啊!”
吴浩笑着应了一声,在竹筐中拿了几瓣蒜头,坐下招呼妹妹吃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