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炸窑了
作者:不可不戒      更新:2022-03-10 21:23      字数:2384

听说拔师密部的流民要被安置到青虎堡,黄头回胡的兄弟们一个个打了鸡血,干起活来也是玩命也似。

河边的土窑越搭越多,变得像个小小的工业园区一样,烟囱也越来越高,每日里突突冒着黑烟,一副热火朝天的场景。

刘宴在青虎堡左侧的空地上搭了个库房,用来存放红砖和木炭等产品。

“朱雀砖”可算是打响了名头,钱致翁借助老黑的关系,三天两头要过来买砖,但每到开窑的日子,李克也就让雄武军过来搬砖,成品的七八成全被他买回军营里去了。

钱致翁虽然只是吃了点残羹剩饭,但自打他将朱雀砖运了一趟,在开封等地赚了一大笔银子之后,青虎堡就热闹起来了。

钱致翁算是第一个生意伙伴,所以他能稳定拿到一些砖,而其他砦子则通过各种人脉想要跟刘宴搞好关系,以致于县衙典史康满谦都来青虎堡“视察”了三四次。

不过现在产量有限,供不应求,李克也作为“保护伞”,又要搭建营房设施,对红砖的需求量太大,有些供不应求,又拉动了生产。

砖不够卖,那就不断搭新窑,输出更多的产品,贩卖商赚了大钱,品牌打响了,又不断有商人来要货,雪球滚得飞快,这才短短两三个月,这门生意赚的钱已经抵得过青虎堡过去十年的收入了。

拔师密部的人这么久没来,也给了青虎堡足够的发育时间,刘宴当然也不会错过。

女眷全都搬到青虎堡内部去居住,砦子里的建筑全都换上了红砖,砦子外围的黄头回胡临时营地也全是红砖搭建。

这些就像样板房一样,每个想来进货的来访者,都能够第一眼看到这些火红的建筑。

刘宴已经与沈侗溪和李克也商量,瓦窑也已经开始提上了日程,很多人都渐渐开始满足现状,但沈侗溪对硅石的勘探很是执着,有时候进山好几天才出来,整个人变得像野人一样,为的就是找到硅石。

随着日子好过起来,问题也不断产生,就像刘宴先前考虑的那样,虽然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也足够引发连锁反应。

吃喝拉撒,这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活动,以前青虎堡没有像样的茅厕,每个人都到麦田里去解决生理问题。

话虽然难听,但可别小看了这些排泄物,在没有化肥的古代,这些东西就是最好的肥料了。

刘宴甚至听到过很夸张的一个事实。

这些砦子的人出行一般不会在外头拉屎,因为拉在别人的田地里,肥了别人的田,都忍着回到砦子里的田地再解决。

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在要拉,拉完了就用土疙瘩砸得四处飞溅,免得被人搜集回去当肥料。

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这就是当地人的生存现状,他们不会放过任何有用的生活资源。

但男女老少全都跑到田地里去解决问题,时常会出现“撞车”的尴尬局面,而且很容易“擦枪走火”,青虎堡的孕妇已经越来越多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宴一个多月前已经建起了男女分开的公厕,而且发布了可谓最严格的“命令”,不管是谁,都必须用公厕,而且要有意识自觉维护公厕的洁净。

朱雀砖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金疙瘩,多少人提着装满了银子的箱子过来排队买砖,都未必能买到,刘宴却用朱雀砖给他们建了公厕!

也正因此,不管是青虎堡的原住民还是黄头回胡这样的外来户,都非常遵守规矩,青虎堡一下子跃升为所有堡砦之中最“文明”的一个模范村了。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公厕建造起来不久,刘宴又召集了劳力,在村子里挖了好几口巨大的水池子。

这些池子很深,用红砖堆砌加固,而后密封了起来。

“青虎堡北边就是黄河,前面还有河流经过,水资源是不愁的,为什么要建造蓄水池?”

沈侗溪和李克也对此也非常不理解。

但刘宴却很坚持:“这不是蓄水池,这是化粪池,或者说是沼气池。”

“沼气又是什么?”

是的,刘宴确实想将青虎堡打造成工业园区,但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建成工业园区之前,必须先将青虎堡改造成新农村,总不能一步登天。

沼气池就是跨入新农村的第一步。

将排泄物直接埋在地里,这是最原始的方法,利用率实在太低。

如今青虎堡的居民越来越多,等拔师密部抵达之后,人口会更多,沼气池就能够发挥作用了。

沼气池能解决排泄物的问题,还能产生沼气这样的清洁能源,废料还能当肥料,甚至能制造出化肥。

更重要的是,等沼气产生出来,刘宴第一次点燃沼气,相信一定会给所有人带来颠覆世界观的震撼。

沈侗溪和李克也听了简单的介绍之后,也有些质疑,毕竟排泄物当肥料这个他们能理解,但你说屎尿屁能燃烧,这就是离谱他妈给离谱开门,离谱到家了。

不过刘宴是青虎堡的设计师,沈侗溪和李克也仅仅也只是表达担忧罢,沼气池还是提上了日程。

李克也还照着刘宴的指点,用失蜡法浇筑了一些铁管子,以备刘宴用于输送沼气等等。

而另一方面,青虎堡的巨大变化,让顾兰亭彻底死了心,他知道刘宴不可能放弃赘婿的身份,这个探花郎是真的决定要建设青虎堡了。

早两个月前,顾兰亭就发布了新的命令,让刘宴在青虎堡建立社学,负责接收附近砦子的学童,除了每月三六九回县衙述职,刘宴可常驻青虎堡。

或许这是他对刘宴最后的“善意”,也是他最后能为刘宴做的一点点事了。

灵武县的科举考试还没有步入正轨,因为还没有第一批生员,所以都是以社学的方式来招收学童,等第一批学童考上了童生,学署才算是真正起步。

所谓的社学其实就像是后世的乡村学校,既然是乡村学校,理所当然要建在乡村里,让刘宴去当乡村老师,也就名正言顺了。

刘宴对此也是乐见其成,毕竟他不想回县衙,青虎堡有着太多事情需要他亲自盯着。

于是这段时间他的生活变得及其规律,上午就在社学教书,剩余时间则是处理青虎堡的各种事务。

社学当然是用红砖盖起来的小学堂,刘宴还发布了“优惠政策”,学生不需要交“束脩”(学费),而且还包一餐饭,距离远的还能留宿青虎堡。

很多人为了能购买到红砖,就用孩子来疏通关系,主动送孩子来刘宴的学堂上课,以此获取购买红砖的一些份额。

如此平静地渡过了三个月,眼看年关将近,在这个大雪飞纷的立冬日,拔师密部的人,终于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