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愣了下,原来她想说的是后续与晏家的赔偿事宜。
他没仔细想过这件事,他如今是死了至亲,一直沉浸在悲痛中,根本无暇去思考那些东西。
见他对补偿款毫无反应,甚至浑不在意的模样,晏水谣摇摇头。
稚嫩,到底是稚嫩,还不懂得钱的重要性!
年轻人呀,眼光还是短浅得很呢。
“我完全理解,失去亲人给你带来的痛楚,没有什么比家人性命更重要的。”
“若你们有个良好的家境,我也不会来同你说这些有的没的。可现在你必须要面对的是,你们家痛失的不仅仅是个女儿,钰棋每月的例银很可观,她承载了你们大部分的吃用开销。”
“你们失去的还是家中赖以支撑的金钱来源。”
“母亲老迈,妹妹们年幼,你也还撑不起一个家,你们以后怎么办?”
“若碰到庄稼收成不好的一年,你们靠什么养活一大家子人,喝西北风去吗?”
少年肉眼可见地面色凝重起来,晏水谣就知道他听进去了。
“你看看你的母亲和小妹,她们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现在你们家不缺扶棺哭丧的人,缺的是能在这种时刻厘清思路,眼光放远的人。”
晏水谣看着男孩年轻的脸庞,“哭是最容易的,坚强地活着才更难。”
说完静谧片刻,少年才白着一张脸,踟蹰地问向晏水谣。
“姑娘刚才说的,是,是五十两吗。”
他记得晏水谣给他比划了五根手指。
“弟弟,格局打开点,五十两算什么。”
若不是时间有限,晏水谣简直想当场给他上一堂财富课程。
眼界要宽,格局要大,ok?
“二房完全能拿出五百两。”
晏水谣把沈氏母女的老底都透出去了,“折个半价那也有二百五十两了,你自己掂量着看,我认为至少不能比这低。”
五百两于少年而言是一笔巨款,他惊得长大嘴巴,“可她们要是不肯给,相国府家大业大,我们村里来的小老百姓如何跟她抗衡?”
“少年,你这话就问到点子上了。”
晏水谣瞬间露出高深莫测的表情,老神在在地凑过去,附在他耳畔就是一通低声教学。
伴随着她叽里咕噜的教导,男孩时不时点下头。
她一直到离去,都没自报家门,脸上也被白布遮掩,看不清全部五官。
少年望着她走远,回想她适才的一席话。
他已经不是小孩,可以独立思考了。
所以他理智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个女子是谁,她与姐姐有过什么纠葛,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知道,她说的是对的。
钰棋的尸骨放了七天,负责义庄的人会给尸体简单做些除味的措施,但尸体已经开始腐烂。
他们准备把钰棋带回家乡安葬,给了看守义庄的人一些钱,让他们帮忙做些防腐处理。
又去置办了一口便宜的棺材,想绑在马车上运回村里。
这零零总总的都要花钱,半天下来,他们带出来的盘缠几乎见底。
这也加深了少年去晏府谈判的决心。
他们抵达相国府时天都黑了,进去通传的守卫以四小姐在用饭为由,让他们在运货的侧门边上干等了半个多时辰。
都城日夜温差大,钰棋的母亲这一路的舟车劳顿,加上精神打击过大,瑟缩在门口吹了大半天的风,身子就不舒服起来。
但晏毓柔叫他们等,他们也不能硬闯。
少年看着年幼无助的妹妹,和咳的上气不接下气的母亲,一股愤怒油然而生。
晏毓柔平时吃饭也没那么磨蹭,今日的确是有意晾着他们的。
她用完晚饭,还差人做了道糖蒸酥酪做甜品,慢吞吞吃好后,用绢帕擦干净嘴。
“让他们进来吧。”
她今日在陈安亭那没讨到好,心情糟糕到极点,这家人算赶巧赶上了。
晾一晾他们一来是她气不顺,二来也能威慑下这群乡巴佬,不敢狮子大开口。
晏毓柔叫人撤去餐后甜点,鱼贯入内的下人立马端来沏好的龙井和茶点。
片刻后,少年搀扶母亲进屋,后面跟着个怯生生的小女孩。
“苏老太太是吧。”
晏毓柔微笑着唤她一声,钰棋本姓苏,在府邸时日长了,大家习惯去掉姓氏叫她。
晏毓柔眼风扫过去,钰棋有个弟弟叫苏铭,应当就是面前的少年。
她指腹抚过昨个刚染的红色凤仙花汁的指甲,“我就长话短说了,钰棋的事你们已经听说了,她是我用的最趁手的丫鬟,她死了我也很遗憾。”
她的语气轻飘飘的,就像在说:我死了条看门的狗,一条最会看门的狗。
苏铭藏在粗布袖子里的拳头咻地握紧了。
晏毓柔没察觉他的愤怒,继续道貌岸然地说,“虽说钰棋她是自己用错主意,自寻死路,但看在她服侍我小十年了,我愿意给你们三十两银子,拿去给钰棋体面地半个丧事吧。”
三十两。
苏铭的怒气瞬间达到顶峰。
她是在打发要饭的吗!
其实苏铭一直对姐姐的死暗藏怀疑。
他了解钰棋,她是宁可坐牢的,也不会骤然自杀,绝了他们见最后一面的机会。
除非她别无选择。
这正好印证了下午那个女子的话。
可晏毓柔穿金带银地坐在高椅上,桌案间泡的茶大概都值几两碎银,她现在却只肯出三十两买他姐姐一条命。
在今日之前,他都一味沉溺于悲伤中,没考虑过银钱方面。
但就像那女子所言,哪怕是为他们家争口气,让母亲和妹妹们以后能不为生计奔波。
不再重蹈姐姐的悲剧,他也得跟晏毓柔杠一杠。
“四小姐真的认为三十两就够换取我姐姐的命了吗?”
晏毓柔摆弄指甲的手一顿,顿时变脸,冷笑反问,“哦?那依你看,该给你们多少才够?”
苏铭毫不示弱地迎着她的视线看过去,做了个手势,“六百两。”
“我要六百两银子,我姐的尸身我们会带回乡下安葬,以后也再不会来碍四姑娘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