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该死的石油!
作者:东方欲晓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296

摄影记者们谁都不愿意放过这个有可能成为欧洲历史上最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景:来自七个国家的元首和首脑们齐聚在莱茵河畔的“德国之角”,以威廉大帝的雕像为背景让记者们拍照留念。

明媚的春光似乎使这些左右着欧洲未来命运的大人物们心情格外舒畅,就连平日里难得一笑的亚连科总统的脸上也露出了愉快的笑容。不过明天报道的主题却让那些新闻社的总编们很头疼,他们不知道这一切预示着什么,是欧洲崭新的未来还是又一次无聊的政治游戏?实际上,就是这些站在镜头前笑容灿烂的领袖们自己也不清楚未来的结局会是什么。

当面临共同的经济或者军事威胁时,政治上的分歧就显得十分脆弱。现在,整个人类文明社会就像一个胃口越来越大的巨兽,而他唯一感兴趣的食物只有石油。当这种在十九世纪中期以前还仅仅作为能够医治某些病痛的黑糊糊的液体最终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后,整个人类社会的行为和价值观念都渐渐地被它的魔力所左右了。这东西使人类的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使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而发生巨大的改变,同时,也使政治家们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且这种理解也随着对石油的占有、利用和消耗程度在时时刻刻变化着。

从一个方面来说,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有可能掌握整个世界;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所有那些自家院子里埋藏着大量石油的国家也都将成为别人觑觎的目标。

亚连科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事实上在这几天的会议过程中他已经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的诺贝尔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已经大肆进入俄罗斯,并且凭借在那里所占有的大量石油而形成一股不小的势力。俄罗斯巨大的石油储量始终吸引着西方灼热的目光。但是与曾经骁勇的阿拉伯人不同,俄罗斯人在整个二十世纪随后的时间里有效地保住了自己的财产所有权。这得感激一位名叫符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人。列宁和他的同志们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所发动的那场革命,在摧毁沙皇统治时代的同时,也顺带摧毁了所有西方挖井人的梦想。

财富所有者的强大与否直接决定着其所有权的合法性。这条从未出现在任何一部法典中的律条实际上始终贴在各国领袖的桌上。

强大的苏联曾经有效地保卫了它名下最宝贵的财产——石油,而几乎同样强大的俄罗斯现在则准备开始地利用自己把持的这些财产制订新的规则。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在餐桌上的座位顺序有必要进行一些调整了。

作为一名持有最宝贵财富资源的大国总统,亚连科是称职的。他的强硬立场和高超的政治手腕很快使俄国,这个曾经被短暂地排斥在世界经济强国俱乐部门外的国家,重新回到了它应该在的行列中,并且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他领导的这个国家在俱乐部中的位置也在不断向前调整。

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和西班牙,这些昔日曾经作为欧洲地区领导者或者征服者的国家现在不得不屈尊来到这里,参加一场并不那么令人愉快的讨论。三天来,亚连科不断地与这些领导者们在会场上进行争论,在私下的会晤中貌似投机地暗结连理,或者是毫无掩饰地讨价还价。他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局势,这力量不是来自他自己,也不来自于任何与会国家,但是他们每个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力量的存在。

亚连科当然知道,欧洲人内心里对俄罗斯由来已久的芥蒂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开的,更何况在目前的处境下,他们既寄希望于俄国能够不断灌满整个欧洲的油箱,又对将来的欧洲局势产生深深的忧虑。

这种忧虑是可以理解的,谁也不想让自己盘子里食物的多少取决于别人的勺子。正在不断尽力想摆脱大洋彼岸那个“世界警察”的控制下的欧洲人,当然更不愿意为自己再套上另一副来自莫斯科的枷锁。

然而面对转速越来越慢的引擎,欧洲人在暗暗咒骂历史上所有那些白痴发明家的同时,也不得不无奈地坐在谈判桌前。如果一百多年前人们不是从石油中获得了新的能源,并由此不断发明出成千上万以石油为动力来源的机器,而是以阳光或者别的什么的话,这个该死的世界就不会是现在这副模样!

但是,事到如今谁也无法改变这一面貌了。

这该死的石油!……

拍摄结束之后,大人物们来到雕像背后的圣托马斯广场,参观那里的圣卡斯特教堂,然后又来到临近的老城里,穿过铺着青黑色石块的狭窄街道,来到一所古老的酒吧门前。

这间建于1468年的酒吧至今仍在营业,不过酒吧老板已经不是先前那个家族的成员了。酒吧内部尽管已经过不知道多少次翻修,但仍旧尽量保留着几个世纪前的风格,墙上的挂钟似乎从五百多年前开始就一直没有停下过脚步,一圈一圈平静而有节律地走过所有那些日日夜夜。

为了接待这些贵宾,酒吧将楼上的房间已经停止对外接待,但楼下的桌子周围却早已坐满了人,他们当中有每天下午都在这里消磨一段时光的老顾客,也有来自欧洲各地的旅行者,但今天更多的是一些消息灵通的记者们。

(注:此处的情景可能对国内读者来说有些无法想像,按照国内的惯例,即便是某个市委书记市长或者县长前来作客,这间酒吧甚至包括整条街都该在几天前就被封锁。但事实上在欧洲国家——我不了解美国或者澳洲的情形——不会出现那样的情况,因为在所有人看来,普通市民与国家元首享有同样的使用酒吧和街道的权利。因此即便是总统的车队经过,也不会长时间封锁道路,更不会选择在高峰时段给市民添乱。而作为普通市民来说,通常也不会为了一睹国家领导人的“芳容”而驻足,人们对坐在那里喝啤酒的是总统还是隔壁的修车匠并不会过多地在意。

东方希望大家不要以为上面这段话是故意灌水,更希望有朝一日作者以上的解释纯属多此一举。)

一行人陆续走进酒吧,依次与笑容可掬地站在门前迎接的酒吧老板握手致意。亚连科挽着夫人茹拉科娃走在队伍的中间,一边走一边跟身旁的挪威总理贝吕辛格谈论着两国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所遭遇到的共同问题。走在他们前面的是英国首相和夫人莉萨,在他们后面进门的是法国总理和夫人。

这时,坐在靠近门口一张桌子上的一个年轻人忽然站起身来,大声含着亚连科的名字,挥手向他致意,并且试图走上前来。两名警卫立刻阻挡住那个人,另一名警卫迅速走到亚连科身前,挡在了他和那名男子的中间。

这看似正常的一切刺激了亚连科那根蛰伏了很久的神经。长期的KGB工作锻炼出了他对周围环境敏锐的嗅觉,他在与那个年轻人短暂的目光接触中已经感觉到了有什么不对劲儿,并且他发现那个人头上的是假发!

在那一瞬间,总统亚连科似乎又变成了昔日的KGB情报员亚连科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