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生死的一刻终于过去了,张文英非常幸运的毫无经基本被夷为平地的谷堆集,不胜唏嘘。
很多年以后,张文英才告诉身边的人,那一刻他才当真感觉到害怕,是一阵大难不死后的心惊胆战。
这一仗打得真是太惨了,出征时的五千多人,现在还能喘气的只有不足八百人了,他还记得,就在战至最关键的时刻,他亲自带着执法队枪毙了好几个从前面逃回来的,那些都是入伍才几个月的新兵,都是第一次上战场,说起来怕死也是正常的,不过军人到了战场,不管他是新兵还是老兵,怕死都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容忍了一个向后跑的,也许整个阵地都会崩溃,最终大家都只能死在一起。
对了还有那个叫焦仁的连长,浑身缠满了绷带,在阵地上找到他时已是奄奄一息了,他们连一直都在第一线,在战斗中被补充五次,最后只剩下了六个人,算上他这个连长也只有七个,至于连里最初的那些人,只剩下了他这个连长。他左手的无名指被打断了,一只耳朵也在隆隆的炮声中永远的失去了听觉,脸上有一道很长的伤疤,差一点儿一只眼睛就保不住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经受了考验的人物,日后飞黄腾达不成问题,不过大家还是很佩服他的,军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和忠诚。
谁也不会想到。这次歪打正着地作战收获着实是不小。北洋的主力被吸引到了谷堆集,汉军轻易的占领了徐州,附近的清军要么自行溃散,要么选择了投降,从这里到北京一路上已经在没有清廷的重兵了。特别是占领了徐州,那里钱粮充足。又堆积了大量武器弹药,被罚的部队甚至不需要从后方再运什么物资上来。
北洋现在算是彻底垮了,第五镇连渣都不剩了三、四镇也都受了最致命地打击,这一仗仅抓的俘虏就有两万多人,再加上战死和逃散的,被段瑞收罗着逃往开封的也就是几千人,至于河南的第六镇也同样剩不下多少人。或许他们还能芶延残喘几天,北洋作为一个整体却已经再也成不了气候了。
北伐还没有成功,仗还是要再打下去的,不过谁都知道,已经没什么大仗好打了。
听到袁世凯兵败的消息,北京城里的惶恐气氛日甚一日。清廷终于以光绪地名义了求和诏书,全面同意了列强前阵子提出的停战条件,也就是答应所谓的划江而治,却已经在没人理会他们,就连那些对大清最忠诚的臣子们对此也完全不抱任何希望。至于在当初提议的列强们看来,这个姿态实在是太晚了,当初北洋军还在,他们或许还能压迫张文英同意这一条件,如今北洋军可说是灰飞湮灭,难道还指望着列强直接出兵不成。反正是没有一个列强想在这个时候出兵。至于南方的革命党人,也包括张文英在内,就是当初也没考虑过什么划江而治。
由于财政方面的问题,原本打算加强远东的兵力看来至少暂时是派不出来了,不过俄国人的野心却绝不会因此而变小,谁都晓得,最是侵略成性的就是他们了,不管怎么样。俄国人都是不得不防地。张文英给派往河南的那个旅了电报,催促他们加前进,新疆是无论如何丢不得的。北伐已经用不了那么多军队了,张文英下了命令。汉军主力开始掉头西进,当然,在开封的北洋残部也可以算是目标之一吧。
万万没有想到,英国和日本的驻上海参赞这个时候跑来见张文英了——他们来的还真是快呀。
张文英心里先是一惊,随后也就释然了,他们一定是早就在路上了,自己和袁世凯地决战,不管谁胜谁负,到这个时候都该有个结果了,更重要的是,这一战几乎必然的是要对全国的政局产生影响,他们这个时候自然是要来拉拢胜利者。不过很显然,他们并没有想到自己会大难不死,而袁世凯的大军却损失殆尽了,毕竟谷堆集之战真的是太凶险了。他们派个参赞过来,对于袁世凯倒是没什么,反正都是不能得罪的洋大人,巴结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嫌弃,不过对于自己来说可就太失礼了。当然,张文英并没有点破这层关系,也没有抱怨什么,他当然不用去巴结洋大人,这个时候却也没必要过分得罪。
法国人还是矜持儿冷漠的,他们正忙着在欧洲扩军备战,就算是远东这边地天翻过来他们也是不感兴趣,毕竟在家门口就蹲着虎视眈眈的德国人,谁也不会去想那些远在天边的事情,更何况摩洛哥的危机固然是解决了,隐患却没有消除,法国人总是觉得不大安稳。当然,作为盟友地英国人也不希望把事情闹大,法国人自然也就提不起劲来。
一个消息从地球的另一边传来,无所事事的美国人大约是钱多得实在没地方花,组织了强大的舰队开始了环球旅行,这会儿已经驶入了太平洋。张文英对此不是很在意,毕竟美国人主要还是吓唬野心勃勃的日本人和欧洲列强的,相对的对于中国并没有什么恶意,奇怪的是跟他的记忆不大一样,美国人的这次环球航行足足提前了一年有余,他还不知道,由于他的到来,一些事情已经渐渐改变了原本的模样。
“要不了多久,我们的军队就会打到北京了,我倒要看看,载恬小儿和慈禧那个老妖婆的龙庭还能坐多久?”说这话时,张文英显得很有些提不起精神,当初起兵时豪情满怀,胜利就在眼前了,感觉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也许是经历了之前的血战,人也有些麻木了。
张文英这个时候已经在考虑出国访问的事情了,原本他只打算搭乘邮轮,现在倒是改变了主意,他已经命令给上海那边报了。对了,南京那边的大总统就职典礼就要举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