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黑色星期四2
作者:梦之名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44

公元月期一,西方传统的愚人节,两份重要的条约在这一天正式签字。

一份是《中日友好条约》,这是一份限制军备的条约,日本人似乎又做出了让步,只保留包括近卫师团在内的十七个常备师团,中国的国防军则保留四十个师的编制,不管是中国的师还是日本的师团,和平时期都之保留八千人兵额。

西方列强对此反应冷淡,美国人倒是在报纸上对条约以及中日两国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赞美,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扩军备战的年代,一份限制军备的条约都显得那样的弥足珍贵——尽管整个条约字里行间都显得那样的虚伪,毕竟谁都知道中日两国早晚必有一战,两国政府也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遵守过该条约。

另一份是美国与中国签订的《退赔庚子赔款专约》,中国从此停止支付庚子赔款中美国的那一份,这一次美国人显得很大度,愿意在未来十年内分批退还已经得到的那一部分,其中大部分用于在中国兴建中小学,另一部分将用于留美预备学校。消息传回国内,欢声雷动,这么多年了,中国人也算见到回头钱儿了……

张文英的桌上电报比之前更加厚了,不只是来自上海和伦敦的,而是来自世界各地,他的担心正逐步被证实。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美洲,各地的政府都在大量兴修基础设施,例如公路。各地方政府都怀揣着“未来将会受益”这一美好设想,而当他们投入大量金钱后却纷纷深陷债务困局不能自拔。与地方政府的慷慨投资相反,无论美洲还是欧洲各国的中央政府都在忙着削减赤字和应付各式各样地政府丑闻,甚少有大的作为,特别是法国政府,政党间的激烈竞争渐趋白热化,报纸上的头条几乎每天都是政治名流的丑闻。

民间资本充裕得似乎找不到泄的渠道,稍有风吹草动便一窝蜂的涌上去,疯狂交投的绝不只是橡胶一种而已。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的东南端,与生产蔗糖和雪茄地古巴隔海相望。随便拿起份美国地图就能很容易找到它的位置。佛罗里达地处热带,气候有些类似中国的海南岛,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一样温暖湿润,传统上,来自纽约等酷寒地带的美国有钱人喜欢在冬季到佛罗里达的棕榈海滩等地避寒。随着经济腾飞,美国人越来越有钱了。这里也成了许多普通民众地冬天度假胜地。佛罗里达给人们一个轻松的环境,提供了在酷寒中劳作的东北部居民一个短暂逃避的场所,而且佛罗里达的土地均价较美国其它地方特别是东北部低得多,它自然成为美国人买个冬天度假屋或买块土地日后定居的理想场所。佛罗里达地人口大增,对土地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土地的价格升幅更是惊人。每个人都在谈论土地的供应如何有限。人口增加如何快,这片阳光地带的土地如何很快就将被抢购一空。有限土地地事实带给人们想像上地危机,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土地的价格节节暴涨,最后达到出想像力的地步。事情到了这一步。人们买土地不再是为用来居住、建厂房或其它实用的目的。买土地的惟一目地就是怎样转手谋利,开往迈阿密地火车轮船上,挤满了做着财梦的美国人甚至外国人,而在当地,几乎所有地成年男子都成了地产经理人。

经济繁荣掩盖了大量问题,很多问题其实已相当严重。而看上去却似乎还一切很好。

农业的现代化并没有使农业的收益变得更好。事实上由于大量农产品严重过剩,获利反而不如以往。只不过原本从是农业的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分果子的人少了,看上去每个人获得的就多了。日俄战争是俄国财政几乎破产,为了应付越来越大的压力,沙俄开始大量出口木材,甚至不顾国内的饥荒大量出口粮食,加入了沙俄的竞争,欧美的农产品价格更是雪上加霜,农民们的日子更加不好过了。农村的日子不好过,城里也不见得好到哪去。所谓工业部门工资水平较高,其中不少只是假象。差不多所有的工厂都在招募工人,但劳动力并没有因此而变得供不应求,迅的城市化为这些工厂提供了足够充裕的劳动力。类似福特等少数大企业的确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工资,但这终究只是凤毛麟角,在工资水平很低的服务行业,工人增加最多,其中还包括了许多因技术进步而失业的技术工人。

以美英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消费异常火爆,而旺盛的消费又进一步刺激着生产,然而如此旺盛的消费并不单单是因为整个国家的富裕,更重要的则是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渐渐深入人心。无庸置疑,采用分期付款的赊销办法,增加了耐用消费品的销售额。然而分期付款销售办法的推广使用,也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增加贷款,消费品市场就不可能容纳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而且,从经济观点来看,这种销贷方式本身孕育着某种危险性;只要削减消费信贷即分期付款赊销,消费者的购置就很可能减少。

这一时期的工业生产之所以能扩大,是由于对新工厂、新设备的巨额投资。这项投资使建筑业、机床制造业以及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用了大批工人。因此,资本支出或投资一旦减少,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就会大批失业。

电报房里的嘀嗒声一直持续到深夜,随着张文英接连出几分急电,终于安静了下来。

伦敦市场的橡胶投机仍在继续,又创造了历史新高,大家的心似乎都痒痒的,很有些蠢蠢欲动,张文英对此却已不再关心。

张文英的专列又启程了,这一次的目标是纽约,他将在那里与舰队会和,大崩盘的那一刻他注定是不可能在伦敦赶上了,去纽约的华尔街看看也不错,接下来便是英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