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内蒙之战 第七十四章 得胜
作者:梦之名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333

随着上海的谈判落下帷幕,双方代表终于在和平条约上签字,历时三个半月双方共计动员兵力过百万人的一场争夺内蒙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而就在同一天,大清国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载也在奉天的皇宫里孤独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陪在他身边的只有那个从小便和他在一起却并不得他宠爱的表姐皇后,尽管如此,他仍然是应该庆幸的,至少他还比原本的历史多活了一年多。

日本人和俄国人已经分别提这位光绪皇帝安排了后事。

俄国人等这个机会已经很久了,哲布尊丹巴活佛使他们理想中的傀儡最佳人选,不过人家躲在庙里不肯出来,他又在蒙古人心目中有着崇高地位,总不能拿强硬逼着他出面,好在俄国人还有个备用的,就是当年的大阿哥溥,光绪才刚一死,俄国人迫不及待的宣布蒙古国独立,溥终于当上了皇帝,却不是大清国的皇帝,年号还是当年的那个保庆。俄国人似乎还不满足于此,立刻又与这个蒙古国的皇帝签下条约,名正言顺的占领了唐努乌梁海。

日本人选择的当然还是溥仪,既然大清国的架子已经到了,他们也不想再撑这个台面,索性把国名改成了满洲国,都也迁到了长春,改名新京,至于溥仪,也只是个执政,而不是皇帝了。aa日本人对自己的这些局促还是满意的,但却没想到犯了众怒,那些原本还抱着大清帝国幻想的人们这时候也看清了日本人的本来面目,东北的局势一下子混乱了起来,尤其是那些原本还作为统治支柱地满人和蒙古人。转载自我看眼看着这个国家也不再是他们地大清帝国了。也纷纷加入了反抗的武装力量,不过他们的力量毕竟太薄弱了,关东军虽然刚刚打了败仗,元气大伤,但要收拾他们还是很容易的。在之后的几个月里,各地地义勇军被逐步镇压了下去,那些死里逃生的。有的退入茫茫山林,更多地则选择逃离东北,汉军在这场战争中打出了威风,不少人心向往之,在他们看来,自己早晚还是有打回老家去的一天。

条约签署之后,驻绥远的四个日本师团放下武器,沿着指定路线成建制的退回东北团已经不成样子。第二和第六师团要好得多。但也伤亡过半,只有第四师团看上去还很完整,甚至许多士兵还神采奕奕,完全不像是打了败仗的样子,东京来的记者看到这番情形也不胜唏嘘,在介绍个师团的情况时,特意加了一句“我无伤之第四师团”,言辞之中颇有讽刺的意味。

作为交换的条件,日本人自然不会再理会蒙疆自治军。冯玉祥自知末日来临。还想带着人马北逃外蒙,去寻求俄国人地庇护。虽然此时地蒙疆自治军还有近两万人,却已经军无斗志,出了他的那些铁杆,根本指挥不动任何人。他又想化装混在日本人中一起走,日本人虽然曾经庇护过他,可人家也不傻,这个时候也不想惹麻烦,很直接的变回绝了。惶恐之中,冯玉祥只得带着嫡系人马仓惶北逃,刚跑到阴山脚下便被追上来的第五师堵个正着,一场激战,这支汉奸部队当然不是矢志要为师长报仇的第三师的对手,很快便被打垮了,混战之中,冯玉祥居然奇迹般的连伤都没有受,不过他终究也还是没跑出去,几个身材魁梧的士兵扑上来,便把他死死的按在了地上……

在谈判中最难地一块大约就是有关租界地问题了,日本代表迟迟不肯松口,但中国代表最终还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五个租界中最大也最繁荣地天津租界日本人是保留了下来,但其他四个就不得不吐出来了,比起天津租界,这四处似乎也算不得什么,但毕竟也是中国人第一次从洋人手里夺回租界,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张文英是说话算数的,对于蒙疆自治军中的其他人,他还是网开一面了的,但却绝不放过一个原第二师的人,绥远和察哈尔顿时一片腥风血雨,无数人头落地,人们无不拍手称快,也都在等着最后时刻的到来。

根据宪法,大总统有权赦免某人或是法外施刑,当然,张文英是不会赦免一个汉奸的。处决冯玉祥的地点选在了北平,民国元年的时候,那里曾经被冯玉祥的大兵糟蹋的不成样子,多少人家破人亡,有人甚至说就是当年的八国联军也不过如此。处决的命令是张文英亲自下达的,而且是法外施刑,专门请了前清时代的刽子手来实行凌迟。冯玉祥绝想不到自己竟然如此的不得好死,当初他带着大军进北平时,何等的不可一世,而如今来看他行刑的,不少便是当初被他害的家破人亡之人,让张文英没想到的是,那些前北洋的将领们这一次倒是都去观刑了,就连一直在河南养病的袁世凯也亲自前往,他们还带着徐树铮的牌位,虽然他们之中许多人原本与徐树铮关系并不好,甚至根本便不熟悉。当然,张文英也用不着担心他们还会趁机作乱,他们这些人已经无知无权,在家乡也只是富裕的乡绅罢了。

张文英凯旋回到汴京,举行了之、盛大的阅兵式,一直热闹了好几天。吴佩孚的民团和宋哲元的29连合并,扩充为一个师,吴佩孚担任师长,宋哲元担任副师长,张文英亲自命名为赵子龙师,风头一时无两,对了,还有那个给宋哲元报信的韩复榘,他被保送了黄浦军校。对于这样的大英雄,民众自然是打心眼里崇敬的,也有一些女学生打听到这些大英雄们都还没成家,如今的风气与以往不同了,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笺让这些大英雄家的邮筒里总是满满的。

还有一位大英雄也回来了,就是刺杀良弼的汪精卫,就连孙中山对他也是赞誉有加,称他为“本党杰出青年之第二人”,这第一人是谁没有说,不过谁都知道只的便是身为大总统的张文英,不过这些溢美之词对于他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

出席完了汪精卫的庆功酒会,侍从官们注意到张文英显得并不那么高兴,在整理大总统的办公桌时,他们留意到了一唐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不过很可惜,并没有什么人太把这个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