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卯看着退去的秦兵,手里的机枪连同仇诚的尸体一起滑落在地,不少战士一**就坐倒在了地上,刚才的血腥厮杀分明还在眼前,怎么一晃就如此沉寂了呢?
牛角号声是收兵集合的命令,相对于高明所部的溃不成军,那仅剩的几个秦卒依然扶持着站成了队列。上阵杀敌是军令,可一旦收兵就必须回撤,不然死后没有抚恤,还会被当成失踪另处,同是战死结局却判若云泥,秦军攻必争先,退必有序便是在这样无情的军规下历练而成。
白起之所以让人吹号收兵,是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冥兵手里的武器虽然可怖,但战斗意志却十分薄弱,这样的队伍是不会令秦军怯步的,因此郭新华那几千人也不过只是大军团作战里的一朵浪花。但对于冥兵手里的武器他还是很感兴趣,如果秦人可以装备如此厉害的弓弩,那么扫平六国指日可待。
高明抱头还在刘卯的脚下颤抖,这是战场,真正的战场,高明显然还没能融入这样的血肉残酷中。将台上的校尉用旗语告诉全军今早点兵结束,各部回营操练。
数十万秦军仿佛什么都没有看到,各自归营练兵去了,空旷的演武场只剩下幸存者和死难者了,几队白衣黑帽的士卒开始收敛尸体,他们是负责打扫战场的“黑白卒”,那一身反差极大的衣饰象征着生死,也许后人杜撰的黑白无常,最早的原型就始于他们。
刘卯战后统计了一下伤亡,原本全营近四百兄弟还剩两百余人,共有一百多人在那次血腥演练中逝去了,可是让刘卯不理解的是:本来接近一百人的重伤员,奇迹般在不到一天的情况下完全痊愈了。在战国时代,金属器受创者往往死于伤口感染的多种并发症,这样完全伤愈的可能性几乎是零,但在高明部几百将士的身上却同时发生了。
那些秦军伤者却基本都死亡了,如果高明部伤员的死亡率正常的话,那么幸存者不会过百,高明事后对秦人的战力深感恐惧,那些拿着原始冷兵器的古代武士,居然在装备差距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完全从士气上将他们彻底击垮,如果不是后来的收兵号,他无法肯定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
让人感觉诡异的事情还不仅仅是这些,那些高明部战死者的尸体在第二天离奇的消失了,连同原本属于他们的枪械和所有装备,就像在空气里蒸发了,或者从来没有到过这里。
刘卯把当时士兵射击后的空弹壳也保留了一些,但知道尸体失踪后,他再寻找那些弹壳也不见了,震惊之下他用刀割开了秦兵尸体的弹伤部位,结果那些子弹头也无影无踪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刘卯猜想一定和他们在那个溶洞里的遭遇有关系。白起也知道了这些事情,他察觉到这些人身上的秘密应该不止那些武器,虽然高明在战场上的指挥能力可以用“无知”来形容,但白起依然对于他器重有加,因为高明身上还有许多他想知道的东西。
郭新华也没有闲着,赵括并没有把他们当下属,但要在战场上求存,练兵是必须的。他这里基本都是老兵,射击技术都过得去,但古战场更多要求近身搏斗的本领。
如果给部队配制长戈阔剑显然是不合适的,郭新华和几个国术尖子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仿照西北军的装备打造人手一柄大刀。
西北军大刀有其独特之处,既不同于明清以来刀身修长近似日本造型的双手长刀,也与汉代以来的环首刀以及宋以来的“手刀”有很大差异。西北军大刀的刀身较宽,刀头前锐后方,近似宋代《武经总要》(注2)中的手刀,但刀柄加长,而且似汉环首刀的刀环。所以,西北军大刀是环首刀、手刀、双手长刀等传统刀的综合。
在使用时,西北军的大刀是双手握持的,这是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西北军大刀的技术来源,是传统的双手长刀法。所以,刀身重、刀柄长的形制特点本身就是为双手运刀所设计的。而在流派众多的传统刀法中,大多是以单手使用的短柄刀为主的,双手刀自明代戚继光、程宗猷以来,流传面一直较窄,仅在少数武艺家传承。
胡长海曾经接触过几个西北军的军官,知道他们平时训练的刀法,杨再继也曾受到过来自西北军国术教官的点拨,原教导队那些老战士基本都熟练掌握了西北军早期军训教材《劈刀十二法》,练时左右重复一遍,加上收刀势,正好为二十五个势子。
考虑到川军原本并不熟悉刀术,郭新华决定由胡长海等三旅老兵为种子,教授全团西北军最普及的“破锋八刀”(注1),这套刀法简单易学,又注重实战,很适合近身搏斗。
赵军营中本就有专门打造修补兵器的工匠,战国冶铁技术已经从早期的块炼铁提高到块炼渗碳钢,白口生铁已发展为展性铸铁。郭新华部有参军前打铁为生的士兵,先期工艺加上几千年后的技艺揉合,虽然不能给整个赵军跟换军备,但打造几千把快刀还是不难的。
于是在兵器没有称手之前,赵军练兵场上可以看见几千士卒挥舞着长木棍练习着刀术,这和赵军以长兵器为主的刺、拦、拿、扎有显著的不同。
“迎面大劈破锋刀,掉手横挥使拦腰。”清晨的阳光下,胡长海大声唱喝着刀法歌诀,士兵们整齐操练着动作,杨再继等人在队伍中来回指导,一些好奇的赵兵也拄着手里的长戈在一边观望。
“顺风势成扫秋叶,横扫千钧敌难逃。”士兵们把木棍绕身挥舞一周,摆手横劈出去后大喝一声“杀!”声音让更多的赵兵向这里看来,他们没有见过这种招式,心下很感新奇。
“跨步挑撩似雷奔,连环提柳下斜削。”胡长海故意提高了声音气势,士兵们经过几天操练,已经很有了一些架势,这边的喊杀声终于惊动了一个人:大将苏射。
“左右防护凭快取,移步换型突刺刀。”胡长海念完了全部八句口诀,士兵们也练完了一套““破锋八刀”,本来一回起始式,便要开始再重复一遍。
“这招式单打独斗兴许还能对付,要想沙场破敌可没什么大用。”苏射的一句话让胡长海转过了身,其实平心而论,苏射的话是有道理的,步兵战阵最重要的是统一和协调,还有就是变阵,如果阵形被敌人击破,那么即使你武艺再好,也不能抵挡万枪千盾的战阵,因此赵兵主要练习还是阵法变换的要义。
“看来苏将军也只会在阵势后耍耍嘴皮,要是脱离士卒,估计玩得也不利落吧!”胡长海本就是个带刺的人,苏射在他们初到赵营时言语讥讽,这个仇他当然没忘,眼下人家找上了门,再不对付几句就太不像他胡长海的为人了。
胡长海的话其实也没错,在他眼里什么战阵都挡不住子弹头,他只要有足够的弹药,再厉害的阵形也玩不转,他不怕敌人摆阵,怕的是突然而来的短兵相接,因此他才要士兵在捉对厮杀中学会生存。
“你个小校敢轻看本将!”这些话在苏射看来简直就是公然向他挑战,别说胡长海只是个教头,就是郭新华也差着他好多级呢!
只是他们依旧是独立的军队,苏射也不能按顶撞大将来处理胡长海,而且身边还有那么多自己的部下,他打算用实力给胡长海一点颜色看看。
“来人!先锋营何在?”在苏射的大喝声中,远处正在操练的一队赵卒,停下了阵形的变幻,手执长戈重盾步伐齐整的向这里走来。
这队赵兵足有四五千人,行动时甲盾铿锵,刀枪鲜明,伴随着一团滚滚烟尘由远及近。“五人出列!”苏射一声命令,最前排靠左的五个士兵走出了队伍。
“今天我们和冥国战士交流一二,大家都给我站好看仔细,看看谁练的是真本事?”苏射嘴上说得还算客气,毕竟赵括对这些人青眼有加,但招呼前锋营的将士来,其实就是不给胡长海等人台阶,在这么多人跟前丢了面子,以后就只能低头认怂了。
胡长海也是军旅里混出来的,这道理他当然懂,他从队列里叫出了郭怀、杨再继、李二娃、马化成等几个三旅的老兵,另外一个就是骆大山,他亲眼见过骆大山手刃鬼子军曹,知道他是个硬茬。
注1:西北军第二号人物张之江(1882-1966)的主持下,马凤图、马英图等人编创成简便易学的“破锋八刀”,取代了旧有的刀术教材。1926年初,张之江代替冯玉祥主持西北军全局,这一易学而实用的刀法迅速推广到西北军各部,形成了西北军自成风格的著名大刀劈砍术。
注2:《武经总要》是一部中国古代北宋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宋仁宗时的文臣曾公亮和丁度。两人奉皇帝之命用了五年的时间编成。该书是中国第一部规模宏大的官修综合性军事著作,对于研究宋朝以前的军事思想非常重要。其中大篇幅介绍了武器的制造,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也很重要。
!
<font color=#ff0000>阅读最新章节请访问,小说网更新最快</fon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