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这种后世关于特区开创的浪漫主义叙事,无疑省略了中国改革开放和随外引资的其中的踯躅与艰辛,这种艰辛和痛苦,在**十年代,深深的和一个词语联系在一起: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源于中国因开放政策所成立的开发区,早期主要集中在吸引制造业代的外国直接投资。
历史上,中国的第一笔招商引资是由时任中国副总理谷牧在1979年9月从日本引进的,据说签署引进条约的时候,谷牧总理的老母亲在电视上看到了这场面,拿着拐棍敲着地板说:“汉奸,汉奸。”
在这之前,邓公曾指示过,引进这件事情反正要做,重要的是争取时间。可以借点钱,出点利息,这不要紧,早投产一年半载,就赚回来了,下个大决心,不要怕欠账。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在谷牧的大力推动下颁布施行,外商在中国大陆投资办企业从此开始。一开始全中国才批准了6个合资项目,是餐馆、养猪场、照相馆等小项目,投资金额才810玩美元,却是今后燎原的星火种子。
不过楚风重生后,历史就开始有点不一样了,因为中国第一笔引资是由他发起的。
三月二十四日,有国家喉舌之称的新华社在第一版报道了一件事:《中国第一笔对外引资天京省首先实现对外招商》。
这篇报道中写道:在中央依然探索着中国对外招商事宜的时候,来自天京省的朝海市率先打破了这种常规,他们成功的吸引了外资投入市内经济建设中……这间名为现代科技的企业斥资150万,主营生产电子钟与电子表的相关产品,企业里员工一共有108位,总经理室一位二十四五岁很稳重的香港同胞,据说是香港大学的研究生,名为何嘉。以下是我们特约通讯员朱莉与何嘉总经理的对话。
朱:何经理你好!我是新华社记者朱莉,你能讲国语吗?请先自我介绍一下!
何嘉(笑):你好,普通话我说得还行,很荣幸能接受你们的采访,我本人是香港大学的国际贸易研究生,年前才大学毕业,受我表叔的委托,来当他在内地第一家投资企业的总经理。我顺便给我们企业打下广告吧!我们企业由我表叔李学奔先生和内地的一个合伙人合资投建,大股东并不是我表叔而是他的合伙人,我这位神秘的老板因为身份的原因不想让国人知道,他跟我说过你们可以去采访他一下,但必须作出不向外报道的承诺哦!
朱:何经理你的话让我觉得很是惊讶,我原本以为你们企业是由香港同胞全资打造的呢?对了,给我们说说你们企业的经营项目和目标吧!
何嘉:首先,商人逐利,我们经营一间企业,第一目标肯定是盈利了,这也是企业的义务所在,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实现盈利,那么它就是不及格的,这对员工对老板对股权人都是不地道的,如果企业因此而破产了,员工去处就很困难了。
朱:这种说法很有意思,也很有道理,我们现在刚刚对外开放实行招商引资,很多东西都懵懵懂懂,我觉得你这种说法很值得大家借鉴。还有呢?
何嘉(笑):其实这在国外还是普遍的说法,国内刚刚迈出向外的第一步,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些东西慢慢的我相信会被国内的资本家们所掌握的。至于第二的目标,这样无是我老板的心愿,他说中国还处于迷茫的改革期,很多人都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所以他觉得必须给大家一个范例,算是他对这个国家的一点帮助。
朱:贵企业的神秘老板很令我们敬佩,我相信,随之而来的全国各地这种企业会如雨后春笋,而贵老板一定也会受到全国所有民族企业家的敬佩。
何嘉(点头微笑):事实上我也很敬佩我的老板,我相信全世界见过我的这位神秘老板的人都会感到惊讶与敬佩。其实,我的老板说其实我们企业还不算实业,在他的认知里,电子表一类的产品是属于可有可无的,之所以他要投资这个行业,只是想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这样他就要更多的资金去投资些与国计民生的行业。当然,不只是想赚钱而已,其实我的老板还有一些产业,不过他想着能更多的帮助剩余劳动力,这也是企业成立原因之一,而我们的目标是将企业做大做强,这样能更多的吸收工人为政府减压。当然,靠经营电子表是这不到这点的,我们企业注册名字叫现代科技,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多是冲着高科技去的。企业准备筹建研发部,主攻高科技的东西,至于是什么?抱歉,这算是商业机密,我不能公开,请见谅!
朱:呵呵,虽然我不大懂经济上的东西,但商业秘密这字儿东西还是知道的,这没什么好抱歉的。对了,贵表叔李学奔先生能到内地来投资,那么他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观望是怎么样的呢?
何嘉:原本我的叔叔告诉我他虽然对国内的改革开放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但也不知道真正的步伐会到哪里,对这个国家的影响有多大,对人民的生活有多重要,但我的老板最后说服了他,并告诉他一句话:中国的改革开放自然是有多远走多远,中国也会随着改革开放渐渐的走进世界,融入世界,我们的生活只会越来越好。
以上是我们特约通讯员在天京省朝海市采访的实录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香港的同胞们已经开始渐渐关注内地发展,并很多人对中国改革开放抱着乐观的态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技的法人李学奔先生在日前已经成功申请了中国广州的户籍,严格来说已经不算是引进外资了,但无论如何,这种方式都应该被人民所熟知,相信多少年以后,人民提起中国的第一笔招商引资,这间企业一定是被津津乐道的。
楚风看着新华报上的报道,心中也是很感慨的,自己的重生终于做了一件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事了,最重要的是这个进程还是很积极的,由此就来开了对外开放的进度也不是没可能的。
新华社的来访其实未必不存在深意的,作为政府的喉舌,这份报纸一直被视为风向标,楚风印象中,邓公执政后,出了92年秘密南方没带着新华社的记者外,平时一般都随身带着新华社的记者,这可以看出了邓公对新华社的看重。这次新华报这么大规模的报道现代科技的事,甚至全份报纸都是这间不算大的企业报道和特约通讯员的评论,未必没有他老人家的指示或默许在,或许,他也想看看这种新生玩意的生命力和在中国的可行度,要不然也不会默许生产电子表这种对于国人是奢侈品的半垃圾的企业在中国率先创办。
楚风相信在中央的领导层中,无论保守的激进的,支持改革反对改革的,都会关注着自己的这间小公司,因为这间企业占了中国改革步伐的两个第一,第一个比较大型正规化的私营企业;第一个对外招商引资的成功案例。中央的领导们,无论他对于改革的看法如何,他都会注视着这间企业的发展,看看它的发展路途和前景,再思考是否适合中国的发展国情。
想到了这里,楚风突然觉得压力很大,原本他只是想赚点小钱,顺便给那些贫困潦倒的乡亲们一个就业的机会和给国人们指明一条比较顺趟的道路,现在没想到居然有这样的意义和影响力,换句话来说,现代科技已经成为了一面旗帜,一面作为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急先锋,这面旗帜如果一直屹立不倒,那么未必不能为中国的改革带来巨大的帮助,但如果一旦倒下了,那么中国前进的步伐将遭到沉重的打击,毫不夸张的说,甚至阻碍影响了中国改革的进程。
楚风想着想着,在心中叹道,还好咱是重生而来的,有无数办法能让现代科技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倒,要不如果是个寻寻常常的人来折腾,那么就真蛋疼了。不过,如果不是我重生,想来历史还是按着原来的进程稳步前进吧!
说起来,命运还真是冥冥之中捉弄人啊!
“现在我在中央领导人那应该是有点小名声了吧?能让这么多原本是偶像的开国元帅和党与国家的领导人知道我的存在,重生的第一个意义也就实现了,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见他们。”楚风喃喃的道,能在中央领导脑中挂上号,这让他很兴奋,他一点都不怀疑自己被老领导等人所知,尽管最后新华社的人没有来采访他,但采访何嘉的记者让何嘉给楚风带来了一句话,好好干,上面很看好你!
这句话让楚风正正高兴了一天,以至于吃饭的时候老哥楚军怀疑弟弟是不是秀逗了,还不止一次的伸手摸楚风额头。
最后楚风很兴奋的将事情说了一遍,导致全家像看怪物一样看着楚风,然后像疯掉似的抱着楚风大笑,老妈李寒更是夸张,直接就拖着大肚子跑到了老屋,在祖先的香炉前庄重的点了一束香,告慰地下的祖宗们。这年头,人们都是很迷信很崇拜这些开国的元帅和国家领导人的,这也是特殊时期得以扩大到那种地步的原因之一,当时人们深深的崇拜着**,现在**逝世了,中央更是不止一次下令严禁搞个人崇拜,但几十年的感情,却又如何是能如此简单的淡忘,楚风能让这些传说过中的人物关注,实在是他们老楚家的家门有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