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临清贡砖
作者:遍地沧桑      更新:2022-04-29 11:52      字数:2749

这一次,余民没有乘车,而是步行。发动了奔跑技能,没人的地方,就全速奔跑,速度比骑马还快。

缺点也很明显,除了吃的多,就是费鞋。

一双新鞋,跑个百八十里就废了。不得不在德州买了三双鞋。

路上的时候,发现了官府的布告。

说是槐树岭响马混天王杀了7个从京城来的行人,要求各地小心响马,谨慎出入。发现响马和可疑人员,及时向官府禀报。并悬赏银子50 两,征求混天王的踪迹线索。

这个布告说明,外界已经把贾家奴才和倪二、孙千的死亡,记在了叶培林他们身上,没有牵涉到俞民。

俞民移花栽木的计策,获得成功。

第二天晚上,俞民抵达临清投宿。

临清是大运河上的重要一站,是漳卫运河汇入大运河之处。

这里是重要的军事中心之一,也是重要的储粮基地和粮食转运中心。所以也成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因为以上原因,这里也成了一个繁华的商业城市。

因为人流众多,货物集散量大,这里设立了税卡——临清钞关,对往来船只收税。每年收税银20多万两,是神州四大钞关之一。

之所以叫做钞关,是因为太祖时代发行了神州宝钞纸币,作为流通的主要货币。而不是象现在这样,主要是银子和铜钱,甚至一些纺织品作为货币流通。

太祖时代的宝钞,因为国力强盛,有大量的纺织品充当了准备金的角色,所以币值稳定,是全世界都承认的硬通货。

到了太宗时代,因为物质逐渐匮乏,纺织品产量大量萎缩,通货膨胀严重,宝钞越来越贬值。

等到了世祖时代,宝钞几乎失去了价值,基本上没人用。银子、铜钱甚至纺织品等实物,重新成了货币。

历史的倒退,在金融上也演变了一遍。

俞民到临清来,除了从这里上船回金陵,还要在这里考察临清贡砖。

临清青砖因为质量上乘,是各地修建重要工程的用砖。因为皇家工程大量采用,被称为贡砖。每年有几百万块临清贡砖运到神京。

神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皇宫、城门、钟鼓楼、皇陵等重要建筑,都采用临清砖。

金陵的玄武桥、城门,曲阜的孔庙等地也采用临清砖。

砖的运输是一个大问题。

因为临清有大运河水运之便,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破损,也成了临清砖畅销的原因。

第二天早晨,俞民出现在运河边上。

放眼望去,处处冒烟,那是运河边上两三百家砖窑正在烧砖。

这些砖窑,绝大部分都是官窑。

因为出产大量临清砖,工部营缮司在这里设立了营缮分司作为营缮司的分支机构,管理临清砖的质量、运输等事宜。

此时跟俞民在一起的,就是营缮分司的主事王哲。

听说是营缮郎秦业介绍来的,王哲非常热情,推荐俞民到大城窑场,说这里的砖最为合适。并且带着俞民,到这里考察。

此时,给俞民作介绍的,就是把头胡金斗。

砖窑把头,其实就是技术负责人。

“太上皇的陵寝神道?能得到这个工程,有本事。”

胡金斗赞叹道。

“秦营缮郎介绍来的,皇上身边裘公公的亲戚。胡把头,可要好好介绍一下,价钱上,不要你优惠,但是你也别宰人家。”

王哲趁机炫耀了一下俞民的路子,这也是他的荣耀。

“放心,一切都好说,保证公道。”胡金斗客气一下,就开始介绍。

“要说我这个砖好,一是用土特别,用的都是莲花土。”

所谓的莲花土,就是运河淤泥土。土质细腻,没有杂质、沙粘适当。

莲花土烧出来的砖,敲击的时候,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断开的时候,横断面没有空隙。不出碱,不易腐蚀,坚固耐久。

“二是水好,用的是阳水。”

所谓的阳水,就是漳卫运河的水。好在哪里,胡金斗没说,俞民也没问。总之大概就是水质比较纯净的意思。

“三是手艺好,做工精湛,来这里,一看便知。”

到了土场,已经有一些工匠在操作。

第一道工序是把已经晒干的运河土捣碎,越细越好。

之后是筛土,第一遍先用大筛子,第二遍再用细筛子,第三遍是把土用水过滤,泥水滤入液池,沉淀之后捞出来堆放。

此后一些力工站在泥里面,用脚反复踩,让泥土充分混合。

这个过程叫备泥,工艺确实很讲究,跟烧制瓷器的备泥工艺,基本相同。

“备泥之后是制坯,有专人查验,确保合格。制好的砖坯,必须光滑平正,棱角分明。因为难做,便是最好的工匠,一天也只能制作400块。为保证都是上品,我这里最好的大工,一天只做300块。”

脱坯这道工序非常关键,直接涉及到砖的质量好坏,既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儿。

首先在砖模子里面铺一块湿布,这样利于砖坯从模子里面顺利脱落,模子里不留下泥土,砖坯不变形。然后把一块几十斤重的泥团反复揉搓后,往模子里面摔。

这个泥团的大小和摔泥的力道,都非常讲究。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必须保证把模子填满、填实。如果取泥少了,再往里面添泥,这就不行。放到窑里烧的时候,砖不能结成一体,成了废品。

制坯完成之后,放到坯场晾晒,干了之后,才可以入窑烧制。

中间还要防雨,不能被水浇了,免得损伤砖坯。

天气合适的时候,可以大量制作砖坯储存起来,一时烧不过来,可以在其他季节烧制。所以,临清砖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

烧窑的燃料,用的是豆秸或者棉柴,因为这些燃料火旺而且均匀。

烧窑技术复杂,必须由经验丰富的火把式操作。一般烧制半个月,才能停火。

停火之后,不能立即出窑,还有个洇窑工序。

此时窑里的砖是红色的,还不是青色。需要从窑顶上预留的水槽,往窑里放水。

放水也有讲究,不能太多太快。否则的话,产生大量水蒸气,会引发炸窑事故。必须速度和水量都适当,慢慢渗透。经过七八天之后,才算最后结束。

烧一窑砖,需要20多天时间,用豆秸或者棉柴八九万斤。

这些燃料来自东昌府,济南府等周边地区,花费也不少。官府在税收、运输等环节上,都尽量给予方便和照顾。

每个窑场都要储存大量的豆秸和棉柴,防火和防止人为纵火破坏,就很重要。

几百家窑场,聚集了大量的工匠、力工等人员,朝廷最担心这样大量人员聚集的现象。

所以,在这样的窑场和大型矿山附近,都驻扎大量军队,防止工人们滋事。

这也是临清驻军多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