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再回四合院
第一批马面鲀换回来的面粉,被当作特级品抵了一部分债务。
这让齐官很是放下心来,加快了捕鱼的速度。
没用两个月,就完成了第一笔协议上的五千吨的供货量。
果然如商榷预计那样,易货品只有一半换了全麦粉,另一半换成了玉米面。
至于,捕捞上来的其他鱼类,也被商榷收购了。
二斤以上重量的野生黄花鱼,一斤可以换二百斤土豆。
一斤以下重量的野生黄花鱼,一斤可以换一百斤土豆。
其他杂鱼类,一斤可以换五斤到五十斤不等地瓜。
这些鱼都是商榷自己要的。
在东海部忙了两个月,商榷和许跃军又去了南海部。
同样是五千吨的马面鲀的订货单。
南海的海底鱿鱼比较多,而且个头大,又叫大鱿鱼。
在二十米的海水区域成群游弋。
鱿鱼的营养价值很高,属于名贵海产品,具有补血养气,滋阴养颜的功效,还可以降低胆固醇,调节血压,保护神经纤维,活动细胞,预防老年痴呆等。
钱先生在知道商榷到了南海,就提出了收购野生大鱿鱼的订单,同样是五千吨。
一斤大鱿鱼可以换四斤全面粉,或十斤玉米面,或十一斤玉米碴子。
听了这个价格,南海部的付官一拍桌子直接决定,用五千吨大鱿鱼换五万五千吨玉米碴子。
因为南海部这边需要捕捞的货量大,等完成了交易,回到京城时,已经是十月底了。
京城已经开始变得凉爽。
商榷再次提出了回四合院的要求,这次他想多待几天,陪陪老太太。
老人家也同意,并让许跃军跟着保护他的安全。
次日,商榷便带着许跃军回了四合院,霍金还是被留下看家。
在商榷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四合院发生了一件大事。
贾东旭死了。
因为操作失误被轧机轧断了胳膊,大出血,拉到医院人就不行了。
他的死,让四合院的剧情正式拉开的帷幕。
商榷回到四合院,知道了贾家的事后,就先去了一趟贾家。
可能是过年时那些羊汤和羊骨的关系,秦淮茹挺着个六七个月肚子,小槐花还是怀上了,比剧情里的早了两个月。
商榷看见她时,她正在院子里洗衣服。
一大妈在一边帮她。
贾张氏躺在屋里床上哼哼着,已经有了点电视剧里的架势了。
商榷虽然离开的轧钢厂,但工资却提高了。
现在他每个月的工资是一百二十八块钱,另外还有八十斤粮票,二十斤杂粮票,五斤肉票,二斤鸡蛋票,半斤豆瓣酱票,半斤盐票,半斤糖票,半斤油票,八十斤的煤球票,三张副食卷,三张化工卷,三张工业卷,五张煤油卷,二张奶粉票……每季度的布票是五尺。
如果不喝奶粉,还可以换成鲜牛奶。
这个时候的牛奶都是装在玻璃瓶里的,每天专人送上门。
牛奶瓶子是回收的,第二天送奶时会顺便取走前一天的空瓶。
另外老人家还给他争取了一张自行车票,一张收音票,一张缝纫机票,一张手表票,算是配齐了三转一响,有了结婚的资本了。
商榷给了秦淮茹二十元钱,算是补上了贾东旭的丧仪。
钱不能多给,院里的一大爷给了三十元,因为贾东旭是他的徒弟。
老太太给了十块钱,因为她是五保户,这给的也算多了。
其他邻居五毛、一块的都有,也就是个意思。
商榷工资高,在轧钢厂时就和一大爷一样了,所以给了二十。
贾张氏在屋子里通过窗户看见了,立马出来把钱抢走了。
还对着,商榷哭道:“商工啊,我们家东旭走的惨啊……”
商榷安慰了她几句,又跟秦淮茹说了几句话就回了。
秦淮茹还是会接贾东旭的班,但那要在她生完孩子以后。
厂子里给了二百元的抚恤金,在秦淮茹进厂前,每个月另外支付十七块五的安家费。
秦淮茹进厂的工资也就是这个标准,她得从学徒工干起。
街道办的被服厂和家俱厂前段时间总算是开办起来了,刘光天几个都进了厂。
院子里的妇女们也常能接在被服厂的外派任务,帮着剪个线头,做几双布鞋什么的。
好像除了贾家,大家的生活都有了着落,有了盼头。
牛奶订了,从下个月一号开始送,每天早晨给老太太送到大院这边,一天一斤两个玻璃瓶。
这个时候的牛奶很浓,喝的时候需要加水煮开再喝。
以老太太的性子,这点牛奶大院里的孩子都能喝上一口。
马上出生的小槐花算是有福了。
晚饭是商榷做的,用得是他带回来的青菜还有鱼。
鱼是黄花鱼,来之前从空间里提前拿出来,有三四斤。
青菜是西厢房里种的,霍金照顾的很好。
主食是苞米面饼子。
吃饭时,商榷叫上了一大爷和一大妈。
四合院里的养老小组算是正式聚到了一起。
聚餐也成了商榷每次回四合院的一种仪式。
傻柱和许大茂依然在闹矛盾,这次吃饭也没有过来。
上次商榷的劝说也只是让他们消停了一段时间,最近因为贾东旭的死,两人又莫名其妙地冲动起来。
商榷知道后,不仅感叹剧情的强大。
唯一值得欣慰地是,棒梗还没有变,还是那个单纯的只想着吃饱饭的孩子。
可能是因为商榷的出现,棒梗虽然也受了不少苦,但总有个求援的地方,不至于因为一口吃的,就不择手段。
商榷只希望在未来,傻柱与许大茂能因此少此冲突。
或许是累了,或许是因为回到了熟悉的地方。
第二天,商榷起晚了。
因为上次商榷生病没人发现的事,老太太格外的关心他。
见他没按时起床,还过来看了一眼。
见商榷好好地睡着,这才放心地回了。
早饭是许跃军做的。
很简单地苞面稀饭,老太太跟着喝了半碗,就进里屋休息去了。
年岁大了的老人晚上觉少了,但白天总是要时不时地打个盹。
一大妈没事的时候会过来陪着,或做做针线,或陪着老太太聊聊天。
商榷醒过来时,已经快中午了,洗了脸吃了吃。
无聊地盯着许跃军瞧。
许跃军被他瞧的发毛,提议道:“要不,我们去北海公园钓鱼?”
商榷眼睛睁大了一些,迟疑地问道:“你是说,咱们俩……去……北海公园……这个时间?”
许跃军莫明其妙,地回道:“有什么问题吗?这离北海公园最近啊。”
商榷忍俊不禁地点点头,答应道:“那好吧,我们去北海公园钓鱼去。”
拿了水桶、板凳,又去前院的三大爷家借了钓鱼的鱼杆。
商榷和老太太打了一声招呼,就和许跃军出去了。
北海不是海,而是一处叫北海的湖。
算是京城的重要淡水资源。
也是京城年轻男女相亲约会的胜地。
因为不是休息日,北海公园里没有多少游客。
有的,也多是一对对的年轻男女。
商榷两个人结伴而行的男人,在其中就显得格外扎眼。
许跃军几乎是同手脚地走着。
商榷在后面不厚道地偷笑。
两人在垂钓点找了一处有树遮阴的地方坐下。
商榷从岸边的草丛里挖了几条蚯蚓当鱼饵,正经八百地钓起鱼来。
如果他没有时不时地发出笑声地话。
许跃军有些恼羞成怒,却不能对商榷做什么,只能耳不听心不烦地无视了他的幸灾乐祸。
钓鱼是个高雅且需要耐心的活动,在慢长的历史中有近千年的记载。
而早在五万年前,人类就学会了钓鱼。
在商榷所处的真实世界里,陕西省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胜发现的骨都发现了许多骨制鱼钓。
二千年前的《诗经》——《季风》篇中就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
《庄子·刻意》中也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的句子。
“姜太公钓鱼”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
宋代哲学家邵雍在《渔樵问答》一书中,对竿钓渔具曾作了详细的讲述:“钓者六物:竿也,线也,浮也,况也,钩也,饵也。一不具,则鱼不可得。”他所说的六物,至今仍是竿钓的基本钓具。
商榷只是闲得无聊,才接受许跃军的提议出来钓鱼。
对选择看水、选位、布窝、引鱼等一概略过,连鱼饵都是现挖的。
只是见湖水清彻,甩杆尽量甩的大力,下钩也下的远了点。
“吕尚盖常穷困,年老矣,以鱼钓虷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
“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商榷见许跃军红着脸,坐在一旁,笑着吟道:“今榷垂钓于斯,不知钓鱼乎?钓人乎?”
许跃军很很地瞪了他一眼,往树杆上一靠,说道:“你够了,调戏我有意思是吗?”
商榷点点头,肯定道:“有意思。”
说完又是一阵嗤笑。
许跃军气愤地哼了一声,说话:“你后面有什么打算?真得跑遍全国辨认植物?”
商榷说道:“不然呢,天天来北海公园钓鱼吗?”
许跃军努道:“说正经事呢。”
商榷正经起来,说起了正事,他道:“各地还是要跑的,但不一定要我亲自去,我可以画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各地自己先找找看。”
“我想跟爷爷申请承包一块地,建一个生态园,提高一下咱们的农作物产量,按照科学的方式种植、养殖,两三年见到效果,到时候不用我说,大家都跟着学。”
许跃军问道:“产量很高?”
商榷点点头,说道:“亩产能提高一半以上……具体产量还要看地块质量决定,但肯定比现在的亩产高。”
许跃军说道:“一定要建生态园吗?不能直接把办法告诉大家吗?”
商榷摇摇头,说道:“农耕关乎民生,不能轻易更改,只有见到真实效果才能有说服力。”
“我们先在京城周边选一块地做试验田,等成功了,再选从不同地方位选土质不同的地块进行二次试验,然后再从全国各地选择地块进行三次试验,三次试验成果进行对比,效果显著才能全面铺开。”
许跃军也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个严谨的方法,比直接宣传方法有效果的多。
也更能让人接受。
他不知道的事,商榷是想通过这种方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