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靖难!
作者:寒夜吴歌      更新:2023-10-03 04:57      字数:2433

第77章靖难!

八月份,京师。

严济甩开了侍从和护卫,一个人心事重重地在街上走着。

他刚刚从皇宫里出来,朱允炆发了好大的脾气。

“他怎么敢,他怎么敢!”这是建文皇帝的怒吼。

他是皇帝,应该坐拥天下,那些藩王被削夺,哪怕身死国除,也应该跪在地上谢恩才是。他没有杀这些家伙,而是软禁或者戍边,这难道还不够仁慈吗?

代王谋反,属实出乎意料。

更可怕的是,代王在短短一个月之内败尽晋地诸将,晋北全部脱离南廷统治,而冯胜才刚刚进入山西,正在整饬军队,重新布防、站稳脚跟,数次试探性的小规模进攻,也被代军尽数击退。

严济不知怎地,脑子里突然跳出了“晁错”这个名字。

他打了个寒战。

不会的,不会的,区区一个代王,怎么可能逼迫朝廷到那种地步。他赶忙安慰着自己。

“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刚刚想到燕王,突然,严济的背后传来一个声音。

他愣了愣,86的政治数值让他瞬间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他猛得回过了头,眼神犀利中带着惊诧,一只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配剑之上。

是谁这么大胆子,敢在京师的街头,这南廷的腹心,说此谋逆之言?

不是什么胆大包天的狂人,也不是燕王派来的什么说客,只是几个孩子,正在玩闹。他们似乎觉得这句顺口溜很有意思,于是一遍一遍地重复着。

严济轻轻呼出一口气,走了过去。

“是谁教你这么说的?”他努力装作和蔼的样子,在怀里摸了摸,不过他习惯了身上不带钱的,只掏出了几份奏疏。

严济尴尬地笑了笑,把自己身上的一个小配饰取了下来,递给了为首的大孩子,摸了摸他的头,问道。

“一个老道士,穿得破破烂烂的,像是有癔症,一直在街上叫。兵爷们来捕的时候,突然就没了,兵爷们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孩子不知道这个小配饰便够他们一家吃上大半年的精粮,只是觉得好看,于是放在手心把玩。

道士……

“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孩子们见他没了问题,于是嬉闹着跑开,街道里再度响起了他们稚嫩的童声。

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指着天空中高飞的鸟雀,也不管这到底是不是燕子,便大声地歌唱。

听在严济的耳朵里,却令他遍体生寒。

民间谶语,总是有着一股玄之又玄的力量。每当天下有大变之际,民间便会有谶语流传,而且他们大多灵验。

士大夫对于这些东西,虽然不是说全信,直接就依言而行,但是毕竟历史上这么多先例,再加上古代迷信,其实还是受到很大影响的。

而如果从现实来看,它在“神”与“天”的角度,借着一个“神人”之口或是某个物件,影响着封建百姓的民心。

一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绝始皇之基业。

一句“点检作天子”,陈桥赵匡胤黄袍加身。

现在,竟然出现了一个“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严济袖子里的手,不由地握紧。

这是天意,还是人为?

上天啊,难道,您真的不支持建文吗?

严济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了朱标的身影,那个临终前死死握着他的手,拜托他辅佐自己孩儿的太子。

不,哪怕天命不在建文,我也会坚守下去!这是为臣之忠,也是我对兴宗陛下的承诺!

莫逐燕……

现在起兵的是代王,可是谶语里的却是燕王,这是什么意思?燕王一同起兵,也不可能颠覆大明社稷。

难道是……

如今之局面,与汉朝,何其的相似。

仿佛是被这个场面点开了窍一般,他的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可怕的猜想。

严济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他猛得转过身,向皇宫走去。

不能再拖了!

令颖国公傅友德出陕西,夹击代王!

必须速战速决!

——

而在严铿的劝说下,燕王也开始了行动。

北平附近的军队,基本都由两个指挥使,以及一些都督掌控。

两个指挥使态度暧昧,对于朱棣的拉拢,他们既不表示投效,也不向南京检举。

都督之中,倒有宋忠之流,是忠于南方的,但是问题不大,忠于燕王的军队在不动声色中调动到了他们的周围,用充满恶意的眼神凝视着他们。

建文的战略,是先削其余诸王,再削燕王。既然如此,就不能打草惊蛇。

所以建文帝对于燕王其实相当的纵容,哪怕严济提出要更换北平都司的指挥使,就算控制不了北平的军队,也至少给朱棣使点绊子,也被齐泰和黄子澄联手否决,理由是担心燕王察觉到朝廷要对他下手。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燕王从朱允炆登基一开始,其实就已经铁了心要反了,根本没有稳不住稳得住的问题。

现在在代王起兵的情况下,这一场命中注定的战争被提前了。

八月份的某一天,北平城的城门大开,明字大旗的旁边,一杆燕字大旗高高竖立,下方,数十名骑兵飞驰而出,他们的背上插着令旗,腰间挎着一个皮筒子。

那皮筒子里面,装着一张写满了字的纸,骑兵们的任务便是将这些纸送到大明的各个重要城市。

如果有人打开皮筒,就可以看见,那张雪白的宣纸之上,四个大字高悬。

靖难檄文。

文曰:

“皇考太祖高皇帝,披冒霜露,万死一生,然后定天下,封建诸子,巩固宗社,为磐石之安。”

……

“《祖训》有云:‘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今朝中有臣黄子澄等,欺天罔上,祸乱朝纲,妖言惑众以致血亲相残,此何以对太祖之灵?”

“橚(周)、柏(湘)、榑(齐)三弟,侄济熺(晋),数月之间,皆见削夺,桂(代)弟不堪忍,亦遭镇压,亲族相杀,何其惨烈!我为诸藩之长,岂能束手旁观!”

……

“贤者流于野,而佞臣居庙堂,此非亡国之象乎?”

“臣谨尊太祖之命,奉天靖难,以清君侧之恶!”

建文元年八月,燕山右护卫指挥使严铿领兵入北平,守军倒戈相从,燕王棣发布《靖难檄文》,昭告天下,起兵靖难。

战争,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