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云南的变化
作者:姓姓姓姓徐      更新:2024-02-26 03:06      字数:6741

第394章云南的变化

在朱楩离开的这一年多里,整个云南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民生最大的问题,也就是粮食。

随着云龙县实验田的成功,李叔然分别请示了木邱与沐春,又给朝廷上奏了一番,之后就开始在全境进行了耕种。

虽说朱楩本想种植推广杂交水稻的计划破产了,因为杂交水稻无法留种(一开始不知道,感谢那位书友提醒),所以只能更换了其它稻种。

可就算如此,新型稻种仍然有着巨大优势,是以前稻种产量的几倍。

这么一来,百姓们平白得到了巨大财富不说,家家户户都能吃饱了,也有存粮了,自然也就更加爱戴朱楩了。

“还有棉花,虽然年前没能用上,但是按照殿下的吩咐,我已经让人尝试以棉花纺织成线,编织出来的纺织品效果很好,棉织品既可以做衣服,还有很好的吸汗效果,也可以做抗寒品。所以我专门雇了一些人,把他们的田地今年改种大片棉花。当然我不会亏待他们。不但以正常价格收购,而且还会给他们口粮。”

沈荣接着汇报。

并且他虽然是雇人,却不敢买人家的地。

虽然不怎么舒适,但是胜在结实,尤其在林中行动的时候不容易刮破。

朱楩见猎心喜的当场试穿起来。

片刻后,一辆马车来到院中,沈荣亲自取来一套,双手奉上。

等于说受雇的人种出棉花了,沈荣不但要给他们钱,还要给一部分口粮,属于双赢的合作关系。

加上这里有现成的玻璃工厂,到时候再打造一批精致的香水瓶,不怕卖不出高价。

因为已经是夏天,脱掉蟒袍就给换上了。

朱楩伸手拿了过来,展开一看,果然是他所期待的样子。

对于沈荣的能力,表达了很高的认可。

自从转世到了古代,朱楩就不得不蓄发,而且还要过着邋里邋遢的长衫或者袍子的生活,别提有多烦躁。

除此之外,诸如牙刷牙膏也已经全面走向大明,成了所有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之一。

朱楩听说已经有两百套军装被做出来了,赶紧让沈荣令人送进来。

因为技术有限,所以采用的材料乃是行军打仗中,用来安营扎寨的帐篷的布料。

朱楩索性就让他试着缝制一批现代化军装。

还有蜡烛也已经全面开始生产。

之前他趁着请罪的借口把一头长发捡了個痛快,而且自此之后只要头发稍微长了一些,就会让徐妙锦偷偷帮忙剪掉。

虽然制作技术过于简陋,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乃是从未见过的新鲜事物。

“前段时间,按照殿下的吩咐,利用蒸馏器,已经逐渐研发出香水的雏形来了,”沈荣又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但是早期朱楩捣鼓出来的玻璃,如今已经在大理府城内制造成了工厂,除了可以生产更大更美观的玻璃以外,玻璃镜子技术也已经成熟,在玻璃的新鲜期过去之后,又以镜子收割了一波韭菜。

还有玻璃的其他用途也在开始研发,像是凹凸镜可用于放大镜、老花眼及远视的人戴的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透镜等。

朱楩自己就常年处于出征状态下,深知如今军人的不容易。

甚至许多城内的建筑物,已经开始逐渐的换上玻璃窗户,使屋内更加明亮。

由于是第一次制作出来,所以不分什么礼服、常服、作训服,就只是最基本的迷彩作战服。

沈荣答应道:“是,按照殿下给的意见和图纸,已经准备完毕。只不过这次只带来了两百套,想让您先看看样式,再决定是否大批量生产。”

而随着红利期过去以后,沈荣把玻璃与镜子的价格开始降低了下来,连百姓们的家里也挂得起一面镜片了。

徐妙锦一开始还不答应,每次给他剪了头发都会偷偷抹眼泪,为朱楩感到不值得和心疼。

这么一来,不论是水果、蔬菜还是肉类食品,很容易变质和腐败。

后来她算是看出来了,这哥们儿完全就是不喜欢留头发,朝中大臣已经忘记那件事了,就偏偏他自己记着,十天半个月就得理发一次。

还有肥皂、香皂,作为日常用品也一直没有中断销售。

“对了,我让你准备的军装,你可准备好了?”朱楩问道。

香水其实不难,古代虽然没有香水,但是也有香料,譬如说在荷包里放置一些,也能起到香薰效果。

由于白糖技术的诞生,加上现在的白糖已经到了白砂糖的程度,尤其是炸药的关系,所以白糖已经成为战略储备物资,暂时不再对外出售。

“包括殿下提过的罐头技术,我们也在想办法来实现,如今已经开始进行实验了,如果一切顺利,这次出征的粮草辎重或许就能用上。”

三女有些脸红,她们倒不在意朱楩脱衣服,主要是沈荣还在呢。

朱楩大大咧咧的换好了衣服,顿时有种说不出来的爽快感,还忍不住拿手抹了把头顶的短发,直呼痛快。

因为沈荣这边要开发棉织品,顺便可以开个纺织厂,兼顾制造成衣生意。

而朱楩跟沈荣提过的香水,则是以鲜花花瓣泡水,再让水里充分分解了花的香气以后,再经过蒸馏提纯,还要添加酒精利于挥发。

包括瞄准镜也能应用。

因为古代除了冬天几乎没有任何储存食物的手段,毕竟没有冰箱,也没有防腐剂。

好几次都赌气不想给他剪了,却架不住朱楩的央求。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商业上的事。

所以朱楩早就想到过开发罐头技术,而且一旦应用到军队当中,可以提升军人生活条件。

毕竟古代对很多事是很迂腐刻板的,你整天顶着这么个和尚一样的发型,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出家了,成何体统?

简直就是惊世骇俗。

但是此时随着朱楩换上一身现代化风格的军装,再往那里挺直腰杆的一站直,别提有多潇洒帅气,关键是利落。

只见朱楩下身穿着长裤,腰间系着腰带,上身穿着没有长长下摆的上衣,还是胸前开襟,以纽扣系着的风格。

可惜现在还没有拉链。

朱楩再把袖口稍微勒紧一些,不但穿起来轻松便捷,而且还很灵活,四肢行动起来很舒服。

“还有您说的军靴,”沈荣还拿出一双特制的鞋子。

鞋底是以牛皮制造的,鞋面和衣服用料一样,主打一个便于行动。

实际上也很舒适。

朱楩拿过来立即穿在脚上,还发现里面已经纳了鞋底子,不至于被牛皮‘烧脚’。

而且鞋上有绳子可以勒紧,比如今的鞋子更加方便奔跑活动。

朱楩站起来活动了一下,深感满意的称赞道:“沈先生啊沈先生,亏你不是个女人,否则,本王非要爱上你不可啊。”

沈荣干笑一声:“殿下说笑了,就算草民是女子,那也四十多岁了,也早该嫁做人妇咯。”

“行吧,毕竟我也有三位娇妻美妻(可不敢说妾),也不亏,”朱楩得意的冲三女眨着眼睛。

三女纷纷翻着白眼,又忍不住一直往他身上的衣服看去,感到好奇。

若不是沈荣还在,她们也想试试这所谓的军装有何妙处。

“不过到时候还要在外面披戴盔甲,感觉也没啥太大差别?”汤欣忍不住说了句。

朱楩摇摇头,说道:“忘记咱们的四百门大炮了?傻欣儿,今后的战争,可不再像以前那般笨拙了。还有之前的枪虽然还无法令人满意,可一直按照龙曲与吴勇的发展下去,不出三年,就能完善枪管与其他技术,到那时,只需制造出十万杆枪,天下何人能敌?”

为何从一战以后,军装就变了,二战之后再无盔甲?

因为已经没有意义了,即使是再厚的铠甲,也承受不住一发大炮,再是铜墙铁壁,也挡不住一个坦克部队的轰炸。

甚至如果在战壕前立起五个重机枪的暗堡,不论古代什么样的部队,都冲不上去。

那时候,比的就是谁的火力更猛,谁的人更多,而不是谁的装备更加厚重了。

甚至光是此时朱楩所掌握的四百门红夷大炮,就是无敌的。

这让朱楩自信的,都没想过找朝廷要支援,而是让老爹朱元璋在中原筹备大军,等待时机成熟了,直接进军草原,再次远征漠北,这次要把瓦剌和兀良哈一举扫平。

之后沈荣又汇报了许多工作。

像是之前朱楩去京城前交代过的,有关畜牧业的计划。

由于这两年云南都是大丰收,于是这方面很顺利。

加上沈荣还从关外草原,以及有意前往西域行商,运回来了不少的牲畜。

养猪场、养鸡鸭鹅的农场,都已经开办起来。

“不过牛马的养殖有些麻烦。马一般都是战马,而且于民间无利。”

养马大多都是用来骑马,马的爆发力足,但是力气与耐力不如牛,所以不论是农耕还是拉车,大多都是牛车。

马车要么是为了追求速度,要么就是军中养的战马。

而且马很精贵,吃的草料也需要很大一笔钱。

至于牛。

“牛则是用来作为耕牛了,一般被各府各县的官府所统一管理,或者由地主大户家里买去。百姓想要使用,只需到官府租借即可。所以小人还没有开办马场与牛场,”沈荣解释道:“不过也有一些马和牛,若是殿下想吃肉了,咱们可以偷偷宰杀几匹。”

他还给朱楩预留了一些,可以解解馋。

朱楩暗暗好笑,点点头接受了沈荣的好意。

又说道:“让你开展畜牧业,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给百姓造福。如今云南虽然农业起来了,但是百姓的生活条件还是太差了。养点牲畜,也能让百姓们占点荤腥。可不要坐地起价。咱们不靠这个发家致富。”

“是,”沈荣答应道:“何况除了卖肉,咱们养猪也有好处。猪肥肉可以熬炼出猪油制作肥皂,我发现猪皮也能制作皮革,虽然不如牛皮,却也不差太多。还有猪毛虽然做不了毛笔,但是能做成刷子。”

“至于鸡鸭鹅,虽然皮用不了,但是羽绒却能制作成高品质的纺织品,甚至是绒被。还有蛋类也能卖不少钱。”

总之怎么都不会亏。

一旁的三女,除了木邱,徐妙锦和汤欣都听傻了。

这到底是云南,还是整个大明啊?

总觉得朱楩讨论的,已经不是一地政事,就是放在朝堂上,那也是很大的政事。

可是他们却三言两语就给决定了?

徐妙锦心里一动,小声提醒道:“殿下,猪,该称之为豚。”

朱楩好笑的说道:“我就姓朱,我都不怕你怕个什么。就是当着我爹的面,该喊猪那就是猪。十二生肖里面那也是猪,而不是豚。伱属豚吗?”

“你才是小猪呢,”徐妙锦翻了个白眼,自己只是好意提醒,却被骂做是猪。

真是坏人。

“不过是个称呼罢了,何必给百姓增加麻烦?须知官大一级压死人,上面一句话,下面甚至可以演变成民间大事,”朱楩叹了口气。

猪和豚,不仅仅是改变一个称呼的问题,一旦让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那得坑害多少无辜百姓?

所以不但在朱元璋时期,就是在整个大明时期,其实都没有特意把猪改成豚或者豕的称呼,之所以典籍里大多把猪和狗称作为豕或犬,是因为这是大字眼,走大折。

远的不说,就说那西游记,都知道里面有个猪八戒。

朱重八,猪八戒,很多人都说猪八戒其实就是暗讽朱元璋的。

但是西游记在明朝,却从未被禁止过,西游记在明朝不是禁书。

不但西游记不是禁书,反而还很畅销,据说其中比丘国的剧情,就是批判嘉靖帝沉迷炼丹的。

再对比一下清朝大兴文字狱,还有红楼梦的待遇,可见一斑。

朱楩显然不在乎这点小事。

而且朱楩也是后来才知道,如今养的猪乃是黑猪,或者说这才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本土猪,这种猪的养膘速度不快,一般三年能出栏,也就是可以宰杀吃肉了。

但是黑猪味美,做好了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这要是做一锅回锅肉,别提多美了。

所以朱楩哪会在乎自己姓朱啊,该吃吃该喝喝。

主打一个没心没肺。

等问完了这些事以后,朱楩突然换上一脸严肃认真的表情,再次问沈荣:“那些学堂,如今发展的如何了?”

学堂。

还记得在广西时,就说过朱楩对疟疾很有心得吗。

就是因为当初他曾在大理城外提前预防过瘟疫的发生,当时有一批沈荣从中原带回来的人,就得了疟疾。

那些人里面,就有不少读书识字的人。

“我记得当时有五百户人家?”朱楩回忆起来。

沈荣点点头:“是,一共两千来号人,其中有八百人识字,懂算数。殿下临行之前交代我,要在云南境内多建学堂,为百姓开智。”

徐妙锦和汤欣张着小嘴,不可思议的看着朱楩。

你来真的?

朱楩以前就曾对儒家子弟和世家与那些朝中文官破口大骂,说他们是狗东西。

他还说要开民智,让天下百姓都有机会读书。

可万万没想到,原来他已经在云南开始做了?

“殿下,您这是想当圣人啊?”徐妙锦双眼冒红心的望着朱楩,已经要犯花痴了。

徐妙锦文武双全,不但能上阵杀敌,深得如今这个时代的神枪徐达的真传。

同时徐妙锦还精通琴棋书画,就是去考取功名也不在话下。

所以徐妙锦可不是一般女子,冰雪聪明的她,就是在三女之中,也是智慧担当。

她也是第一个察觉到朱楩许多野心的。

更是深切明白,一旦即将开始的,空前绝后的大战全面爆发,以及朱楩最终打赢了,会得到什么样的地位,以及在大明会达到什么样的声望。

那将是举世无双。

可这些,甚至还不如朱楩要开民智带来的壮举更大。

哪怕孔圣人号称有教无类,却也没有真正做到为天下万民开民智。

“殿下,你是认真的?”徐妙锦惊呆了,而且无比崇拜的看着朱楩,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是执行愚民制度,以儒家管理国家,以及以儒家统管百姓。

连科举制度出来以后,都曾遭到全世界的世家与读书人的抵制,连读书人都是抵制的,因为古代能读书的,可都是所谓的寒门,而寒门,却不是普通百姓,乃是没落的世家子弟。

寒门,也是世家。

或者寒门就是世家庶出子弟被分家出去的门第。

以前都是裙带关系的举荐制度,朝中地位都是由世家把持的,你搞个科举制度?不反你反谁?

所以隋炀帝才被黑惨了,甚至说他杀兄弑父。

问题是隋炀帝当太子时,他哥已经死了,他完全不需要那么做就能继承皇位,何必再杀兄弑父?

隋炀帝最被诟病的,一个是修建大运河,一个就是三征高句丽。

可实际上真正让隋朝崩溃的,是世家的反叛。

就连曹老板都因为求贤令的一句唯才是举,而遭到世家强烈抵触。

可以这么说吧,朱楩的所作所为,既伟大,又危险。

一旦他要打破世家对文化的垄断,就一定会遭到反弹,世家,乃至天下文人,都要反他的。

所以徐妙锦又喜又惊,还很担心朱楩未来的处境。

朱楩却不以为然的看向沈荣。

沈荣深吸口气,说道:“启禀殿下,如今云南共有:大理府、丽江府、鹤庆府、永昌府、顺宁府、景东府、楚雄府、蒙化府、姚安府、武定府、寻甸府、曲靖府、云南府(昆明)、澄江府、广西府(原本叫广西路,广南府归他管,后改为广西府,广南府脱离。广西如今的直隶州是桂林。广西服是广西府,广西省是广西省)、广南府、临安府、元江府、车里司改车里府、孟定府、木邦府、孟秘府、麓川府和云远府。共计二十四府。”

这里面,原本有许多是土司制度,包括丽江府和鹤庆府,如今还在木家手中,归木家土司,也就是木初所管。

可随着朱楩横扫所有云南土司,包括麓川府、木邦府以及车里司,全都是后来改了建制。

尤其是永昌府,曾经被胡渊请奏朱元璋,撤了府制改为金齿卫军民政府。

后来才被改了回来。

于是沈荣竟一口气念出了足足二十四府。

连朱楩都大为震撼,自己手底下有这么大地盘吗?

恐怕两广地盘加起来,能跟云南比一比大小吧。

“二十四府,已经全部开办学堂。而且经过一年汉化,初具成效。如今各族孩子都在学习汉语汉字,不出三年,可出成果,”沈荣有些激动的说道。

可朱楩却摇了摇头,说道:“太慢了。一旦藏地与新疆打下来了,我希望能尽快使其汉化。如果能说服儒家派一批学子过来就好了。唉。”

说来说去,他还是想把主意打在儒家身上。

毕竟能把诸家百子压得抬不起头,这么多年下来,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什么宗教进来都影响不到儒家地位。

可见儒家的本事。

若是用儒家去对抗天方教和藏传佛教,会不会大有可为?

“要不,我给我爹写一封信,把那方孝孺整过来?最好是把齐泰和黄子澄也要来,”朱楩咬咬牙,面露冷笑。

汤欣撇撇嘴,戳破他的真实意图:“那方孝孺来了,还能活着回去?”

这不就是想要以公谋私报仇吗,谁不知道你的小心眼。

朱家这对父子没别的毛病,就是小心眼。

汤和当初酒后失言一句话,被朱元璋记恨了一辈子。

好家伙,你方孝孺当众让朱楩难堪,那不得弄你?

“好了,还是先以大局为重,”木邱说着话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封信递给沈荣,说道:“沈先生,麻烦你让人跑一趟丽江府,送去给我大哥,让他尽快做好准备。不日等我们大军路经丽江时,要我木家儿郎一起行军,为殿下效力。”

“是。”

沈荣这才拿着木邱的信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