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军攻占建康(今南京)、镇江(今属江苏)等重镇后,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召见了伯颜,与之商讨灭宋作战方略。
上都大安阁。
忽必烈端坐御榻,伯颜坐在忽必烈旁边的一张红木金椅上。
“朕召你来,是想听听前线战事如何?”
“目前我军进展顺利,宋军主力消灭殆尽,我部正快速向余杭方向前进。”
“京湖地区的宋军主力虽说遭到重创,福建、两广、四川地区的宋军实力尚存,切不可麻痹大意。”
“是,陛下。”
“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呢?”
“臣此次奉旨北上述职,诸将一致请求臣替他们问候陛下,并向陛下请战。”
“请战?”
“是!他们请求尽快对临安实施攻击。”
“这事儿还得缓一下,还需从长计议。盛夏来临,我大军需要休养,另一方面,虽宋在京湖地区的数十万精锐损失殆尽,但宋帝绝不会甘于失败,他必定集结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及川蜀等地军队,孤注一掷,与我再行决战。”忽必烈顿了顿,接着说,“朕此次召你北上,正是要与你商讨这一问题。”
“宋人之据江海,如兽保险,今已扼其喉,少纵之则逸而逝矣。臣下以为,当以战为上。”
“说下去。”忽必烈注视着伯颜瘦削而黝黑的面孔,期待着他继续回答。
“一方面我军士气正旺。我军自至元五年开始大举伐宋以来,一路势如破竹,屡屡得胜,至今已占有宋半壁江山,只要再一鼓作气,便可大功告成。而宋兵则士气低迷,文臣不报国,武将只顾保命,边防如同虚设,一旦我大军至城下,他们为我军气势所慑,不是请降,就是望风而逃;另一方面此时宋廷任用奸相贾似道,政治**,经济崩溃,民困国穷,朝廷内部已到了分崩离析的境地。忠臣良将被赶出朝廷,无能享乐之徒得以重用,他们只顾享乐,哪里懂得怎样打仗。即使不得不打,那也是为求和做做样子,结果出战时,他们方略失当,损兵失地。此乃长生天祝我灭宋之大好时机,一旦宋廷清醒,运用贤臣良将,那时我军再想灭宋,将花费更大的代价。第三,我军现在的军事力量已不比以往。目前我军有蒙古军30万,汉军80万,二者的比例为三比八,汉军已经明显多于我蒙古军,这样就克服了我蒙古大军每遇夏季需要休兵的弱点。并且,汉军在攻城、筑城、水战等方面都发挥出我们蒙古军所不具有的优势。最重要的是,我军十分重视分化瓦解政策。**的政治让许多汉军将领看不到前途,再加上我朝皇上英明,恩威遍布四海,所以许多汉将投降。而我则利用这些汉人,在战前先行劝降,并辅之以军事打击,结果换来了兵不血刃,便能据关占地。”
伯颜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看看忽必烈在认真听着,并不断点头,于是就继续说道:“现在我国内政治已经理顺,北边战事已无大碍,此时亦乘得胜之师,一鼓作气,拿下宋国,一则告慰成吉思汗在天之灵,再则圆了皇上您的一大心愿。更重要的是,能够腾出手来,专门对付那些敢于不听我天朝旨意,胆敢妄自尊大的反叛者。所以,臣下以为,当下我军应戮力同心,一鼓作气,灭掉南宋为上策。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对于伯颜的中肯分析,忽必烈十分满意,他接着问道:“那你将采用怎样的战略战术?”
伯颜答道:“南宋朝廷立国,是以长江为防线,以两淮为藩篱,重兵皆驻扬州,临安倚之为重。我军采用‘先攻襄阳,撤其扦蔽’的战略,采取控制两翼、突破中间,然后沿江而下,直捣临安的战略方针。一方面割裂南宋的三大战区,使之首尾不能策应,斩断了其长江防线。另一方面也为我军水、步、骑军同时展开协同作战创造了条件。今我军占领建康,进围扬州,阻隔两淮,南宋都城临安则完全失去了屏障,我军第一步作战目标已经实现,南宋来不及调整,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区兵力空虚,我军宜长驱直入,直扑临安。”伯颜起身走到挂在墙壁上的一幅布满箭头的地图前,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当然,南宋志士不会就此罢休,一定会想方设法组织救援的。因此,为防止两淮宋军南下救援,可派中书左丞相阿术继续围困扬州,围点打援,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阻断淮东宋军南援的通道;命右丞相阿里海牙攻湖南,都元帅宋都带等取江西,以切断南宋的东西联系,防止川蜀之兵驰援;同时我中军大军宜在建康周围进一步扩大战果,攻占镇江等,以控制江东地区,建立稳固的南进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