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分头并进,会攻临安(3)
作者:胡善恩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071

“臣与文天祥等人商议,如果淮东、川蜀之兵能勤王,再加上我广东、福建之师,则我军数目也不在少数,国事当有可为之望,臣下愿与文天祥等前去谋划……”

“老身已经不中用了,只有靠你们这班臣子了,不知和陈丞相商量过没有?”

张世杰这才知道那个掼纱帽的陈宜中又回来当了宰相。大家都知道他胆小怕事,和贾似道是一丘之貉,不觉无望起来:

“还,还没有……”

“好吧,待老身与陈相国商议后再答复你吧,还有事吗?”

张世杰知趣地退了下去,他知道这个陈宜中举棋不定,观望犹豫,在和与战之间摇摆不定。太后一旦和他商量,便一定又会是无望,不觉悲从心来,长叹一声:“苍天呀,你怎这般不佑护我大宋!”

正如张世杰所料,商量的结果就是陈宜中派将作监柳岳前往元军大营求和。柳岳哀求元军班师,保证每年进奉修好,伯颜说:“宋昔得天下于小儿之手,今亦失于小儿之手。盖天道也,不必多言。”竟不许他和。其后不久,陈宜中又派正少卿陆秀夫前往,请求称臣纳币,伯颜不答应;又称侄孙,伯颜还是不允。抗战无力,求和不成,陈宜中想到迁都,他向谢太后说明其意图,谢太后不答应。陈宜中在朝廷中痛哭哀求,陈述迁都的必要性,谢太后一向倚重陈宜中,此时已无主意,只好从之。陈宜中与谢太后约定了出逃临安的日期,仓皇之间出了差错。谢太后已作好出逃的准备,从早上等到晚上,没有见到陈宜中的人影,她将簪珥摔在地上,大怒道:“吾初不欲迁,而大臣数以为请,顾欺我欤?”于是迁都之事只好作罢。

再说元军,大军齐下,西路军主帅阿剌罕率军南下,连克溧阳、建平,一路势如破竹,只在独松关(今浙江安吉县东南)遭到守将张濡的顽强抵抗。他们以步兵战骑兵,虽舍生忘死,但终因寡不敌众,最终全部阵亡,于是元西路大军便控制了临安的北大门。

元东路水军以范文虎为先锋,顺江东进,由于长江两岸已无宋军把守,元军进军顺利。当时,长江口活跃着一支由贫苦渔民组成的水军,由朱清、张?率领,不受宋朝管辖。元军主帅董文炳认为可以利用这支力量,便招降了这支海上武装,朱、张二人带领人马和海船随元军南下攻取临安,增强了元军的海战能力。东路军出长江口后沿海岸线,十二月逼近钱塘江口,从海道包围了临安。

元中路军由伯颜率兵进攻常州,常州是拱卫临安的前沿,是元军整个攻取临安计划的关键,伯颜亲自指挥攻城。元军在城南筑高台,把大炮放在台上向城内猛轰,又用火箭射入城中,常州城内一片火海。常州守将姚岩率将士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没有外援而失败。姚岩、王安节等阵亡,僧人万安、莫谦之长老率僧兵赴援,500名僧兵全部战死。

伯颜攻破常州后,派都元帅?里帖木儿、万户怀都率兵攻无锡、平江,在元军大兵压境下,两地宋军投降元军。

至元十二年(1275年)十二月,元朝三路大军逼近临安,进驻臬亭山(浙江杭州市东北郊),随时准备攻占临安。

在大军压境形势下,南宋朝廷一片混乱,宋廷既没有兵力抵抗,求和又被元军拒绝,陈宜中以及朝中文武百官纷纷逃离临安。谢太后无计可施,只好派临安知府贾余庆以恭帝名义奉传国玺及降表,到臬亭山向伯颜请降。伯颜遣董文炳、吕文焕、范文虎入城安抚百姓,禁止杀掠,封闭仓库,收缴宋廷?冕、圭璧、仪仗、图籍以及大批财宝、器物,运往大都。伯颜亲自入临安城安置宋廷人员,把宋帝赵显、皇太后全家以及其他朝官、宫廷人员监护起程,浩浩荡荡北上。至此,临安被元军攻取,南宋朝廷灭亡。

临安会战至此结束,从建立建康基地到攻取临安算起,此战仅用了一年时间。从战略上来看,元朝采用攻击逼降的策略,忽必烈为配合前线,先后派礼部尚书廉希圣、工部侍郎严忠范到宋朝劝降,伯颜也派张羽等人招降,目的是为稳住宋朝君臣,取得了整个战局的主动权;在战术方面则使用分路并进,合而击之的方法,三路大军三管齐下,西路断其响应,东路断其退路,中路攻坚突破。南宋方面由于采取消极防御战略,战和不定,最终失去了抗击元军的有利形势,以亡国而告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