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俯冲式战术降落’的正确操作
“机长,已经3500米了”梁栋双眼死死的盯着高度仪。
当高度仪上的指针指向‘3500米’的时候,梁栋立即扭头朝陆轻舟大吼。
陆轻舟放下襟翼,开启飞机的着陆系统。
同时他还不忘扭头朝梁栋大吼一声,“释放起落架”
梁栋的动作虽然不如陆轻舟的麻利,但还是没有拖了后腿。
就在梁栋释放起落架的时候,陆轻舟已经伸手握住油门阀档杆,迅速将油门收到了怠速位置了。
这是陆轻舟第一次驾驶飞机飞‘俯冲式战术降落’。
但是他之前可是在模拟器上飞了无数遍了。
所以这些流程早就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很多动作完全就是出于本能反应。
这一系列动作几乎是在电光火石之间完成的。
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陆轻舟就已经完成了至少20个动作。
但是这还没完。
当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完之后,陆轻舟就立即将注意力放在了正前方。
现在机头对准了黄田坝机场的跑道。
陆轻舟并没有着急驾驶飞机向下俯冲,而是轻轻向右掰动操作杆。
因为‘俯冲式战术俯冲’需要飞往一个侧对跑道的角度,当跑道位于飞机左侧的时候,透过舷窗,甚至可以目视地面。
当然了。
现在地面和天上一样,都是漆黑一片。
但是黄田坝机场的跑道早就开启了跑道灯。
机场跑道灯不但可以穿透黑暗,甚至在浓雾之中也可以清晰可见。
所以看到了跑道灯,就能确定跑道的具体位置。
现在飞机的速度并不快。
时速已经被陆轻舟控制在550km/h了。
‘俯冲式战术降落’的一个关键要素,那就是初始速度一定要慢。
要是飞行速度太快的话,加上俯冲的增速,飞机很有可能因为进场的速度太快,一头栽在跑道上。
确定机场跑道的准确位置之后,陆轻舟立即驾驶飞机向左压坡度,进入了俯冲阶段。
因为刚才已经放下了飞机的襟翼和起落架,所以飞机的速度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干扰,向下俯冲的速度不会加速太快。
但也仅仅是初始速度不会太快。
随着飞机不断地向下俯冲,速度会越来越快。
陆轻舟现在必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
因为只要他稍稍分神,就有可能导致飞机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之中。
轰隆隆.轰隆隆
伴随着雷声和霹雳的暴雨声,飞机引擎的声音几乎已经被淹没了。
陆轻舟全部精力都放在操作杆上了。
当高度来到了2000米的时候,他立即将操作杆复位。
同时向左掰动。
1500米
飞机的机头已经对准了跑道了。
如果是晴空万里的时候,飞行员已经可以在这个高度将跑道看的一清二楚了。
可不要怀疑飞行员的视力。
陆轻舟经常在1500米左右的高度,看到跑道尽头的白色斑马线了。
跑道的斑马线就是跑道的入口。
‘俯冲式战术降落’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需要将飞机尽量对准白色斑马线的位置。
今天的天气状况很差。
差到下午三四点钟就已经‘黑暗笼罩大地’。
但是即便如此。
陆轻舟还是借助微弱的跑道灯,确定了跑道的入口。
他立即让飞机的适量符号压着白色的斑马线。
这就是陆轻舟苦苦寻觅的俯冲角度。
梁栋也没有闲着。
他一边稳定住飞机的方向舵,一边死死的盯着飞机的高度仪。
因为飞机现在已经进入了低空。
而且俯冲速度太快,但是飞机自身动力却略显不足。
所以稍有不慎。
飞机就容易陷入‘死亡螺旋’的陷阱之中。
如果飞机陷入‘死亡螺旋’。
那么就算是神仙来了都救不了了。
幸亏他们驾驶的是一架民航客机,而且降落的机场并不是危机四伏,到处充斥着游击队的山区机场。
要不然的话,梁栋这个副驾还真不合格。
因为老毛子在阿富汗使用‘俯冲式战术降落’的时候,不但要与老天爷搏命,而且还要时刻提防神出鬼没的,拥有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游击队。
当运输机向下俯冲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副驾还需要有频率的打出大量的干扰弹,才能使地面的游击队没有反应的时机和瞄准的机会。
800米
600米
400米
3u5578航班就像是一把划破虚空的利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持续向下俯冲。
“高度.”陆轻舟目视前方,声音却已经传入了梁栋的耳朵里。
“1200英尺。”梁栋大声回应。
陆轻舟听到以后,马上就做好了拉起飞机的准备。
民航客机不是大型运输机。
如果是大型运输机的话,还可以继续下降几百米再进行着陆的准备也来得及。
这是因为运输机几乎都是采用上单翼的气动布局。
再加上襟翼的辅助减速,所以运输机在改平以后就会减速很快。
但是空客a319客机的气动布局是常规布局,与运输机有很大的不同。
要是陆轻舟依然采用运输机式的‘俯冲式降落’,跟纸上谈兵的赵括有什么区别?
所以飞机的高度还在360米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减缓飞机向下俯冲的速度。
他轻轻拉起机头,同时上台升降舵。
这架空客a319客机下降的势头稍稍得到了遏制。
但是也仅仅是遏制。
飞机依然以势不可挡的姿势朝着跑道向下俯冲。
塔台。
雷达屏幕上3u5578客机的飞行轨迹稍稍平稳了一两分钟,然后又迅速开启了向下俯冲的姿态。
大厅内没有一个人说话。
除了仪器‘滴滴滴’的声音,再没有别的声音。
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向雷达屏幕。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
汪一帆的拳头握的紧紧的。
现在。
他的掌心里已经全是汗水了。
作为黄田坝场站的参谋长,汪一帆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
7年前。
他还是黄田坝场站副参谋长的时候,就亲眼见证那架改变夏国空军历史的‘争气机’的首飞成功。
但是哪怕那天足以载入史册,汪一帆都没有像今天这么紧张。
为什么?
因为今天关系到好几十条人命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