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五千万投资入地
作者:推窗望岳      更新:2024-03-03 13:18      字数:2686

他这种大包大揽,让周云眉开眼笑,更象一个菩萨了:“真要是五千万投资入地,那我们虎山的经济,今年要上一个大台阶。”

他心满意足了,朱志远却又掏出一个炸雷。

“虎园之外,我还想搞一个杨梅节。”

“杨梅节?”周云一愣。

“杨梅镇杨梅多,梅子也不错,但他们的杨梅,却卖不出去。”

“是啊。”周云叹气:“山里其实是有好东西的,就是出山难,所以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咬牙修了路,不过即便修了路,要卖出去,也难。”

“我们出去难,就让别人主动来。”

朱志远道:“我的想法是,杨梅节不卖杨梅,白送。”

“白送?”周云又一愣。

朱志远的想法,过于天马行空,他完全跟不上节奏。

“白送。”朱志远道:“我们的杨梅节,请人来摘杨梅,吃杨梅,摘下来的,可以带走,一分钱不要。”

“这样啊。”周云想了想:“免费的,可能有人会来,只是……”

“免费白送,农民们肯定不愿意。”朱志远知道他的心思。

“是啊。”周云道:“这边是卖不起价,他们镇上,几毛钱一斤都没人要,到县里,也不过块把钱一斤吧,但再便宜,那也是钱啊。”

“嗯。”朱志远点头:“我们不让农民吃亏。”

“不让农民吃亏?”周云看着朱志远。

“我了解过。”朱志远道:“在杨梅镇,因为几乎家家户户有,即便镇上人,自家没有的,亲戚也有,所以镇上卖不起价,最高也就是几毛钱。”

“到处有摘,哪个会去买哦。”周云摇摇头。

“到县里,最好的杨梅,大约也就是块把钱一斤。”

“差不多吧,卖不起价的。”周云又点点头:“到富林能高一点,好的也许能卖两块上下,但要去富林,要走高速,要过关费,要油钱,少了划不来,多了,又卖不掉。”

他叹气摇头:“往年一般也就贩子收一点,但市场不大,收得不多,而且即便贩子来收,给农民的,也就是几毛钱一斤。”

“我给两块。”朱志远竖起两个指头。

“两块?”周云一时间没明白他的意思:“你的意思是。”

“杨梅节的杨梅,由承包商承包,每斤两块,免费提供给组委会。”

“这怎么可能。”周云一愣之下,连连摇头:“这不是当冤大头吧。”

他摆着手,对朱志远道:“朱助理,我知道,你有能力,有背景,但支持你的人,也不能这么出冤枉钱吧。”

他这话,说得很诚恳,朱志远做的几件事,都已经远远超出他的期待了,现在搞个杨梅节,两块一斤从农民手里收梅梅,再免费提供给组委会,那也太过份了。

便宜不是这么占的。

“这不是冤枉钱。”朱志远道:“这是为虎园的旅游预热。”

“为虎园预热?”这个说法,让周云一时有些转不过弯来。

“是的。”朱志远道:“虎园需要游客,但仅是一个老虎,吸睛效应不够,可如果我们搞一个杨梅节,免费送杨梅,游客们贪这免费的便宜,自愿就愿意来,而只要他们来了,不可能吃粒杨梅就走吧,是不是,这会儿,就需要有东西把他们留下来,那时把虎园推出来,他们肯定愿意去看一眼啊,这就是客源啊。”

“原来是这样。”周云终于明白了,把手一拍:“妙啊,朱助理,这个想法,一环套一套,太妙了。”

他竖起大拇指:“朱助理,难怪方市长把你请来,你的脑子,就是这个。”

前面朱志远大包大揽,周云虽然激动,但并不太佩服,无非是哪家的太子,背后有人呗。

但朱志远这个杨梅节为虎园吸引客源的策划,却是商业上的手段,他是真心想不到,一下就震到了他,他是真心佩服了。

“周书记夸奖了。”朱志远笑了一下。

这种手法,太简单了。

后世最常见的,就是那些卖保健品的送鸡蛋,老头老太太贪便宜,去领鸡蛋,然后顺手再量量血压,同样不要钱。

可这血压一量嘛,呵呵,你毛病就来了,所谓的专家再忽悠你一下,某某产品,神效无比,老头老太太就栽进去了。

很多老头老太太,都是一屋子的保健品,屡屡上当,却当当都上,永不后悔。

免费的杨梅,就如同免费的鸡蛋,鸡毛最终还是要出在鸡身上。

“杨梅节收购杨梅的钱,就由投资虎园的投资商出,总之一句话。”朱志远给出总结:“钱的方面,我来考虑,但虎园的承包,尤其是杨梅节,各方面的统筹,还要请周书记你出面主持才行。”

“行。”周云毫不犹豫的点头:“朱助理你打了头阵,余下的,我来兜底。”

只要有钱,他就有底气,没钱嘛,他书记也白搭。

周云当即就打电话,把杨梅镇的党委书记尚文,镇长杨同,虎跳峡镇的党委书记钱义,镇长肖一山召了来。

不过他们来之前,朱志远先跟周云打了招呼,虎园的事,先保密,因为他有个想法,要借老虎的噱头炒作一下,要炒作,就不能先期泄密。

周云对他的想法,很是佩服,一口答应了,只说建个景区。

虎跳峡搞景区,杨梅镇搞杨梅节。

朱志远大致一说,杨同肖一山几个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纷纷拍着胸脯表态,全力配合朱志远。

“景区这一块,明后天投资商会过来。”朱志远对钱义肖一山道:“先签合同,然后投资入地,需要建一些景观,具体到时现场再看。”

“好。”钱义肖一山点头。

“人手有没有问题?”朱志远这几天虽然有所了解,但一些细节肯定不如肖一山他们这些地主。

“人手没有问题。”肖一山道:“我们镇近四万人口,壮年人几千是有的,虽然年轻人大部份出去了,但四五十岁以上,在家的很多。”

“年龄是不是大了点。”朱志远有点儿担心:“虎跳峡我上去过,那山道至少一千多米吧,虽然不是太陡,但一天爬两趟,怕也比较累。”

“不大不大。”肖一山连连摇头:“朱助理,你不了解农民,农民这个年纪,正好是出力的时候,做事不急不躁,却有长力,就跟老黄牛一样。”

“是啊。”钱义也在一边帮嘴:“越是这个年纪的人,越是做事的人,力气还有,又耐得烦,家里负担重,只要有个钱赚,完全不要担心他们做不了事。”

朱志远想想也对,后世其实工地的主力,反而就是这些四五十左右的人。

这些人家里负担重,那真的是任劳任怨,而做惯了事的人,力气也有,精力也还在,非常的好使唤。

“那就没问题了。”朱志远道:“等签了合同,投资商会招人,工资方面,就按本地的行情来,没问题吧。”

“那肯定没问题。”肖一山钱义同时点头。

肖一山道:“能在本地赚钱,不要出去,即便少赚一点,大家也乐意啊。”

“是啊。”钱义道:“人离乡贱,到外面赚钱,不容易呢,本地有得做,谁想出去啊。”

“那行。”朱志远道:“你们这边先这样,具体的,到时再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