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以二进制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
莱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图形,恰恰与他在二十多年前发明的二进制计数法相类似:阴爻--可以用0表示,阳爻—可以用1表示。
莱布尼茨又说以0和1二数可以表示万物,一如易经中阴爻--,阳爻-生生不息,滋生万物。000000為六十四卦中的坤坤;000100為六十四卦中的坤震;111111為六十四卦中的乾乾。
莱布尼茨还进一步附会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创造世界,坤000:為天地洪荒,万物皆空;第一日:艮001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010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111:乃万物具备,是為主安息日。
《易传》又称《十翼》,早期一般认為《十翼》出自孔子的手笔。
《周易註疏》曹魏王弼(卦辞、爻辞、彖、象、文言)、东晋韩康伯(繫辞、说卦、序卦、杂掛)註《周易注》;唐孔颖达(574─648)疏《周易正义》十卷。五经正义、十三经註疏之一。
五行─阴阳─太极─无极。
宋代《三字经》提到:「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说卦》《文言》。」
《周易、繫辞传、上》把「易」的性质归属於「乾」,把「简」的性质归属於「坤」。
《山海经》中说「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
《周礼》郑玄注引杜子春云:「连山,宓戏;归藏,黄帝。」
《周易正义》:「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於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周易》。其《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西汉司马迁《史记》:「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松崖文钞》卷一《上制军尹元长先生书》。《四库提要》称「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為主,而参以郑康成、宋咸、干宝诸家之说,皆融会其义,自為注而自疏之。」
数学科普:常识性谬误令人忧。莱布尼茨所讲以0和1二数表示万物和易经六十四卦并无关係。
楼宇烈,袁宏与东晋玄学,收入《国学研究(第一卷)》,67─9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3月。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书,易经中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文化的大源,它不但普遍而实质地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来的学术、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尤其是陶冶了每一个中国人的人生观。易经哲学之所以有如是大的影响力,乃由於内容既包括著宇宙万物的原理原则,也包括著人生一言一行,正如繫辞传说的:「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邇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伏羲氏画卦:古代传说伏羲氏画八卦,為易经哲学的创始者。伏羲氏為中国古史中畜牧时代的开创者,中国歷史上第一位「王」,约当西元前4700年左右,就其时代之早而论,实為世界人类哲学的始祖。
繫辞传记载他画八卦的事云:「古者包牺氏(按即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周文王演易:周文王(前1232─1135)时当殷商之末,其时殷紂在位,天下大乱,文王以忧患之心,发扬易经哲学,重八卦為六十四卦,作卦、爻辞,史称「文王演易」。
文王之时,社会人民对鬼神之信仰极浓厚,文王乃发明一种筮术,将易经哲学融入筮术占断中,藉六十四卦及三百八十四爻之象;断以吉、凶、悔、吝等语,由是指导、教化人民生活合理化,所以后来孔子称讚文王:「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周文王将伏羲氏的八卦哲学,进一步落实到民生日用上。
孔子赞易:文王后五百餘年有孔子,孔子生於春秋之末。孔子继承伏羲、文王之绪,更对易经哲学宏扬开创,他作十翼以解释文王的六十四卦及卦、爻辞,摒除筮术占断的神道气氛,纯粹以哲学思想说明吉凶之故,从此易经成為纯粹哲学思想之书。
孔子的十翼,乃十篇文字,后人称為易传,文王的六十四卦象及卦、爻辞,则称易经。孔子的最大页献是完成了易经哲学的庞大思想体系,在此体系中,宇宙、万物,与人类都纳入一**则的「道」中,而人类以其天赋灵智,首出庶物,提高精神生活,追求道德,為人类未来展开一条光明大道。
孔子的宏扬易学,為易经哲学发展史中的最高成就,史称「孔子赞易」。
伏羲氏、周文王,与孔子被称為「易学三圣」。
两汉象数易学:孔子以后,易学衰微,至西汉初年,田何授易,乃又復兴。唯西汉数术、灾异之学盛行,易经哲学受此影响,乃与数术之学合流,致其用於占断灾异,世称為「象数易」。
西汉易风,大体在宣帝以前,仍守儒门易义,自宣帝时孟喜开始,焦延寿、京房等都是占断灾异专家,也都是象数易的中坚分子。
至东汉,郑玄、荀爽、虞翻等承之,象数易不止用於占断灾异,且用之於解经,此时易纬之书实為象数易思想之代表。
象数易沿至东汉之末,繁琐而荒怪,乃有王弼注易之事。王弼易注扫象数之说,归於义理解易,可说是两汉象数易的结束。
宋元明易数及图书之学:自王弼以后,佛学大盛而易学衰微。至宋代,易学始再復兴。宋、元、明三代易学头绪纷杂,约言之,周濂溪首推出太极图说,后来发展成為一支。
邵雍的先天易数独成一支。程伊川、张载虽有别,总可归於义理一支。而河图、洛书之学,普遍盛行。此外,由於世衰之故,有不少隐士著书,多承象数之学,见於道藏。此一期易学,至明季世,来知德可以视為易数及图书之学的结束,而王船山可以视為义理之学的继承者。至清世,虽有惠栋、焦循等研究易学,已不足言有大创建。
道:道為易经哲学的思想实质,易经之所以被称為哲学,以有其道在。何谓道?古今思想家只可以就某一方面言其义,无法作周全的形容。
大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认识:1、道是形而上的。2、道是普遍的法则。3、道是流行义,有生生万物之德。4、道是一。5、道有简易、变易、不易三义。
象:象為表现道的思想符号,易经哲学创立在文字未发明之时,最早即以象表现道。象可以分為:1、八卦。2、六十四卦。3、各种形式的卦图。
术:术谓筮术,乃周文王所创立。其法以五十蓍策,辗转计算,得出卦象,再根据卦象及卦爻辞以占断吉凶。术之义同於象,也是表现易道的一种方法。
数:易经哲学中数的发展,极為复杂,因為卦象本身即与数偕来。有天地之数,即由一至十,奇数為天数,亦為阳数;偶数為地数,亦為阴数。有命筮之数,指筮术中之七、九、八、六四数。
有先天、后天之数,乃象数易中合干支所讲。有先天易数,乃宋邵雍易学所用。
文字:易经中文字部分乃后起,指卦辞、爻辞,及十翼之文。文字、术、数,与象同為表现道的工具。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