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音乐
作者:吴念真      更新:2024-08-25 22:33      字数:3236

以下接《第四部曲》之卷之《第三章、奥义四幅画》。

音乐是一种符号,一种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

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验,思想情怀。

音乐从声波上分析它介於噪声和频率不变的纯音之间,从效果上讲它可以带给人美的享受和表达人的情感。

音乐是社会行為的一种形式,通过音乐人们可以互相交流情感和生**验。在歌曲中这种作用表现得最為突出。

音乐理论、音乐学、音乐他律论、音乐自律论。

古代伟大音乐家的创作和民歌的流行基本是凭藉灵感產生的,后来的学者在研究这些能流行多年的音乐,逐渐总结出理论,其后的音乐家就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创作。

音乐理论证明哪些音乐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使人感到悦耳。现代并结合物理声学的研究结果,使理论不断发展完善。

但音乐理论也有其局限性,现代音乐理论主要是在西方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时也面临无法解释的现象。例如根据音乐理论,小二度音是最不和谐的和声,但中国的琵琶其中有两根弦的主音却是二度音程;现代摇滚音乐根据音乐理论是最不和谐的噪声,却受到如此多人的欢迎。

音乐理论仍然面临著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的问题。

音乐主要有两种形式:用人声唱的声乐和用乐器奏的器乐,不论是声乐或器乐都有许多种结合的方式,如独唱、合唱、对唱,独奏、协奏,交响乐等。两者也可以混合,声乐用乐器伴奏,或在器乐交响乐中混入人声等等。

声乐是由一个或多个歌手表演的音乐形式,使用乐器伴奏与否皆可,而人声是作品的重点。含有人声但重点不在其上的乐曲一般称作器乐(如古斯塔夫霍尔斯特的《行星组曲》中没有歌词的女声合唱)。没有乐器伴奏的的合唱曲则通常称為无伴奏合唱(acappella,又称阿卡贝拉)。

对於声乐而言,相当多声乐作品(部份或全部)為模仿其他声音或纯粹内容抽象,而运用非语言音节甚或是噪音,然而一般人特别注意歌词的使用。较短小且含有歌词的声乐作品常称為歌曲。

声乐也许是最古老的音乐形式,因為它不需要任何乐器,仅仅人声便可。在各种音乐文化中都存在著某种形式的声乐。语言和音乐目的虽不同,皆有共同的音乐因子。

人声又因性别、音域的高低、音质等不同,分成以下几种音色:女高音(soprano)女中音(mezzo-soprano,又作次女高音)女低音(alto)男高音(tenore/tenor)男低音(

器乐是相对於声乐而言,完全用乐器演奏而不用人声或人声处於附属地位的音乐。

演奏的乐器可以包括所有种类的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有的器乐曲也应用部分人声,一般没有歌词只是作為效果,但部分作曲家有时也加入一些人声,例如贝多芬写作的《第九交响曲》中也加入合唱部分《欢乐颂》,但总的来说交响曲属於器乐而不属於声乐,而所谓的管乐,是用其餘乐器代替交响乐中的弦乐器。

西方音乐主要指欧洲的音乐,由於欧洲歷史上统治阶层比较重视音乐,因此许多音乐家都得到资助和保护,发展出比较完善的音乐理论。

目前西方的音乐理论在全世界的音乐界佔有主导地位,欧洲音乐界发展的记谱法和作曲的程式得到世界的公认。

西方音乐史、古希腊罗马时期的音乐、中世纪时期的音乐、文艺復兴时期的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音乐、现代音乐、新世纪音乐。

先秦时代,礼乐制度被赋予维繫社会秩序的功能。在中国传统思想裡,音乐与人心情感间的关係受到很大的重视,尤其儒家思想认為音乐对人性具有教化啟迪的作用,这在《诗经》大序、《礼记乐记》、《荀子乐论篇》、《史记乐书》等作品中均可了解。

甚至十三经中的《乐经》对音乐的功能也做了更深入的说明,惜今已失传。

中国地域广阔,民族繁多,各地的民间音乐素材非常丰富。现代中国吸收了西方音乐的理论来整理古代的文献和民间音乐,编写民族乐器的曲目,使中国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家的地位不高,没有统治阶级对音乐的有效保护,所以虽然很早就发明了记谱法,但许多有名的作品没有能够流传下来,大部分流传下来的作品都是依靠民间艺人口传心授。但另一方面,古代大量士人官僚本身却精通音乐,如孔子、周瑜、阮籍、苏軾等皆是有名的琴人。

中国音乐史、秦、汉以前音乐、汉、唐时期音乐、宋、元时期音乐、明、清音乐、中国近代音乐、中国现代音乐、中国民族乐器、宗教音乐、宫廷音乐、民间音乐、中国民族器乐、民歌、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东北秧歌、西北民歌、定县音乐、台湾流行歌

音乐是自从人类出现后就伴随著人类的进化而发展的,因此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形式和乐器,虽然世界各地的音乐理论发育并不平衡,但音乐风格各异,都有自己的发展道路。

现代音乐广泛吸收了世界各地的音乐素材,各地的音乐对世界音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贡献。

太平洋音乐、非洲音乐、阿拉伯音乐、印度音乐、古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二十世纪中期以后的流行音乐、流行音乐

现代流行音乐中的摇滚乐演奏。20世纪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流行音乐违背了古典音乐的理论,吸收了世界各地的地方音乐成分,强调了群眾参与,听眾再也不是静静地聆听音乐的旁听者,而是热烈的参与者。

音乐回归到原始的载歌载舞的形式,更能调动人们的情绪,因此受到年轻人的热烈欢迎,打破地域、民族、国界的限制,在全世界广泛流行。

节奏蓝调(rhythmandblues)电子音乐(electronicmusic),常被称為electronica或edm(electronicdancemusic)、或是错误的泛称為铁克诺(techno)嬉蹦音乐或嘻哈(hip-hop)新世纪音乐或新纪元音乐(neusic)摇滚乐(rockroll)爵士乐(jazz).....。

作曲家创作的音乐可以通过几种媒体传播;最传统的是现场体验,作為观眾或者演奏者之一。

现场音乐也可以通过无线电、电视或者网际网路广播。有些音乐风格注重為表演而发音,有些则注重產生录音然后用於后期混响合成,它们从不被「直播」。

现场表演风格的音乐在录製时也经常採用编辑和分离的功能以產生听起来比实际演出「更好」的效果。

由於引入了保护演奏者,作曲家,发行商和製作人的法律,譬如美国的1992年家庭录製法案(homerecordingact),以及英国1979年修订的用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berne规范,录音和现场演出也变得更易通过计算机,设备,和网际网路用一种通常称為音乐随选(music-on-demand)的形式获得。

在很多文化中,有些音乐的表演和聆听没有很大的区别,因為现场每个人都以集体形式通过某种方式涉及到音乐活动中来。

在工业化的国家,通过录製形式,譬如听音乐录音或是观看音乐录像,成了最為普遍的感受现场演出的形式,这种形式大致开始於20世纪中叶。

有时,现场演出採用了预先录製的声音。例如,dj可以使用唱片来製造刮碟效果,而有些20世纪的作品用独唱或独奏表演和预製的磁带音乐同时进行。

计算机和或多键盘乐器可以用来编程產生和播放midi音乐。听眾也可以通过卡拉ok成為演出者,这种形式為日本人创造,它採用录像和无声乐的音轨,这样演出者就可以将他们自己的声音加上去。

音乐是初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孩子们艺术素养的有效工具,在世界各地一般从幼儿园音乐教育都已经开始了。

古代中国将音乐视為士大夫应具备的六艺才能之一,至於现今中国正规音乐教育持续到九年义务教育结束,即初中毕业。普通高中一般也开设音乐课。

作為专业音乐人员一般要经过专门的高等音乐教育,不过在目前从事通俗歌曲和流行音乐的专业人员,大部分都没有经过音乐专门的高等教育,都是依靠本身的才能和自我学习。

(梨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