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思想和谐
思想和谐就是学习一种格局,学习一种胸怀,我带过很多学生,有时候您只要让他的格局真正打开来,像脑袋开光一样,他就会像科学家一样头脑中产生万有引力定律。学习很简单,您专注半个小时,您就会有收获,您专注一天您会成为学,您专注一周以上,您就会成为天才,就会成为牛顿、爱因斯坦。互联网时代您只要肯学,用心学,学的都是正知、正见,您的格局一定高远,思想一定博大精深。
――翟鸿森
有一句谚语阐释了生命力量的本质:撒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撒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撒下行为的种子,便栽得习惯;撒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撒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所以我们要改变命运,要获得和谐幸福的人生,就必须从思想转变开始,从思想和谐开始。因此,一个人和谐与否,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是否正确。思想观念正确,人生就扎下了正确的根基。如此,才能做一个真正快乐、充实、和谐的人,才会有一个和谐圆满的人生。
――官强题记《和谐之门》之《思想和谐》
第一节转变思想
如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互联网的飞速展,人类思想的积量每过几年就会增加一倍。有这样一句名言: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爱因斯坦,是啊,我十分认同这一点,我也是互联网时代下收益的一员,没有互联网,我不能坐下来学习完50G容量的曾仕强老师讲座、更不能学习完恩师蔡礼旭高达100多集的讲座,当然也不可能接触到很多像翟鸿森这样的国学大师。恩师翟鸿森强调要学习正知正见,这也是我最为赞成的一番话。的的确确,如果我们缺少“定力”,缺乏对万事万物的正确判断,我们就不会学到正知正见,相反我们就会迷失。而当我们不会判断是非、善恶的时候,接触的信息和知识量越大,头脑反而越混乱。
转变思想就是建立一种正向的思维。具体来讲就是改变不良的注意力,建立正见;就是改变不良的思考方式,建立正思维;就是改变不良的表达方式,建立正语;就是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建立正精进;就是改变不良的信念,建立正念。小平先生有一句名言:判断和吸收一件新事物,有三个标准,那就是三个是否“有利于”。我想,我们判断一种思想的好坏也要考虑这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这些思想是否经过历史的考验?当这些思想观念,还没有经过时间和空间的印证时,不可以随便轻信,更不能将这些理论和观念,当作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这样的人生无异于一种赌注,而且这种赌注十分危险,不仅会赌上自己,还可能把子孙后代也赌上去了。第二,看这些思想是否经过不同地域的实践证明?也许它适合在美国而不适合在中国;也许他适合西方而不适合中国。第三,是否有利于整个人类的展与和谐?我不知现在的核武器有多先进。可是我知道:如果我们的后代子孙都去研究先进武器,而忽略了根本的德行提升,那么我们人类还有何安全可言?整个人类谈什么和谐?今天我们没教育好孩子,所有“缺德”的孩子成为将来主宰世界的主流,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人类品行的好坏决定着整个地球与自然的命运!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振聋聩的问题:我们的终极教育目标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以教育理论的灌输为例:有的人一开始接触德国的理论,就拿德国的来教育孩子;过一阵觉得意大利的不错,就用意大利的来试验;后来又听说美国的好,又拿美国的教育理论来教育孩子……就这样,孩子变成了试验品。您用这样的理论来指导现在孩子的教育,很可能试验到最后,错了!想重新再来,却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人生的抉择很重要,人的理智很重要。究竟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让我们一生和谐美满,成为一个真正快乐、充实、和谐的人呢?我们又要以什么思想观念来经营人生呢?又如何为孩子扎下正确的人生根基呢?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其实真正的智慧,绝对不是某人说了就算的,必须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来印证,这才是真正的真理和智慧。真理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例如中国的孝道,三千年前要孝,三千年后也要孝,亘古至今,超越时间和空间。我们中国人认为这样做人才是对的。恩师蔡礼旭在国外办中国传统文化班的时候,很多国外的朋友听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闵子骞孝行的故事,都听得很入神,频频点头。他们觉得蔡老师讲得好,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做人应该这样才对,才有味道,只可惜他们的文化里面没有这个底蕴而已。所以恩师蔡礼旭到世界各地去推行孝道,没有人不欢喜的。值得我们学习的应该是真正超越时空的真理。做人先要学习的,是做人、做事不变的原理和原则,而我们祖先承传的圣贤智慧,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印证,是正确的做人处事的智慧原则,所以值得全人类去学习,而我们也不需要再花人生几十年的时间去摸索。
中国祖先很早就有“人的生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说,这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涯,也许有人要说,人一死,一了百了。此言差矣,只因为您没有想到您的生死关乎后代子孙将来的命运。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贪污犯被砍头了,他的子孙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所以说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很重要。我们知道:西方人的生涯规划跟东方人正好相反。西方人的童年是天堂,中年是战场,老年是坟场。他们不注重孝道,人到高龄后,每天在养老院里面坐吃等死。没有天伦之乐的老人,内心很孤寂,很空虚。这不是骇人听闻,我们今天为什么产生很多养老院?不得以而为之,全是学习西方而来的,可是很少有人去养老院看看,老年人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什么?我不想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我们都能设身处地为我们的前辈们想想,为自己将来想想,答案不言而喻!
对于小孩子,西方人的方式是让他尽情玩,任其个性展,想要什么就给他什么。殊不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本性是善的,但由于后天熏染的坏习性很可能背离了本善的心性,这时如果不加以导正,就会生“苟不教,性乃迁”的悲剧。这种方式养育下的孩子,很会花钱,他们也不了解赚钱的辛苦。您想一下,我们的下一代一旦养成了会花钱的习惯,就很不容易改掉,所谓“由俭入奢易,由侈入俭难”,很多人却把这条良言古训忘了,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造成现在很多年轻人,还没赚钱就很会花钱,用信用卡透支的现象十分普遍,您看全美透支造成今天的世界金融风暴如此之烈,让世人警醒啊!在这种消费导引下,很多年轻人一踏入社会就可能已经负债累累。很多西方人一生都在欠别人的钱。潘多纳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很难控制。由奢侈、好逸恶劳而引的青少年问题在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社会,现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弊病。
而我们的祖先贤人非常智慧,教导后世子孙说:“欲似深渊”,“欲不可纵”,强调一定要节制。我们分析一下:如果欠别人的钱,下个月付不出还贷,您的房子可能被收回甚至拍卖,车子也可能被抵债了。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您进入社会后拼命赚钱,要与他人竞争,要击败对方,稍不注意就会演变为唯利是图,可谓中年处处是战场,日子过得很难受。中国有一句话叫“无债一身轻”。假如每天都想着要还债,就算您每天吃的、用的甚至睡的床都很高级,您的日子也不会有什么味道。因为您这样的生涯规划,人生过起来并不和谐,并不自在,压力非常大。
总结几千年的文明,从许多人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我们中国人应该这样进行生涯规划:中国人的童年应该是用来积福的,等您成年的时候要懂得造福人民、造福社会,晚年才能享福。因为人的福只有在晚年的时候享用才是最真实的。不信,您看祖先有这样一句说“少年得志大不幸”,年轻的时候过分享福,极易妄自尊大,瞧不起人,不知惜福。我们可以从当今许多年轻歌星和“暴户”所走的人生轨迹上见证一二。您看,年纪轻轻,享福之时,人很容易快速堕落。所以老子说“祸福相倚”,福来的时候,祸也跟来了;而祸来的时候,福也跟在后面。所以当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懂得多吃苦、多付出,看起来是祸,事实上福已经慢慢接近您了,到您中年、晚年之后,来自各方面的“福报”(我无法用任何语言代替佛家讲的这两个字)就会出现,这样的人生规划也才是正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