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亲子和谐 第三节 父母之道(6)
作者:福田心耕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72

我很喜欢李子勋老师的《亲子关系36讲》,李老师谈到了亲子教育有三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孩子的根本。其实家长不需要说很多教育的理念,不必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只要有良好的关系就行。我说的良好关系不是过度亲密的、过度依恋的纠缠关系,而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相互尊重的关系。当您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您会现,你希望孩子怎么变他就会怎么变。你希望他考上清华大学,他就会一直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因为他把这个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官强8月23日更新于网,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

李子勋老师说,在他遇到的很多个案中,一些父母有非常正确的教育方法,亲子关系却非常糟糕,其中一些还是教育家,教育别人头头是道,但是教育自己的孩子就不行。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其实正是太重视教育了,反而忽视了和孩子的良好关系。这就像一个团队,如果人际关系良好,团队就会充满朝气、有活力,让他做到十分,他能做到十二分,不用告诉他,他会自觉去做。亲子关系糟糕的结果就是,你教育的方式越正确,结果越差。妈妈处处关心孩子、照顾孩子,并不是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妈妈理解孩子,孩子理解妈妈,妈妈绝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如果孩子说他喜欢韩国的歌,要把头染黄,妈妈不会阻止他,而会说:“是吗?这个想法不错,妈妈没有什么意见,但是我不知道假如你染成黄头老师会怎么说。”孩子看到妈妈尊重他的意见,反而不会染头了,因为他会想“假如我染了头,老师会怎么说呢”。亲情浓于血,我们为人父母要用一种平和、坚定、温暖的心去引导孩子,孩子才会慢慢地完全投入父母的怀抱,完成儿童时期的心理展任务――依恋。官强8月23日更新于网,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

第二个原则就是用成长、展的眼光而不能用凝固的眼光看孩子。如果孩子说谎,父母知道后非常紧张,认为孩子品性不好,就会充满焦虑。当一个人充满焦虑的时候,思维就容易狭窄,处理问题的方法会简单甚至糟糕,比如辱骂孩子、惩罚孩子。最好用成长的眼光看孩子,比如鼓励孩子犯错误,当然是要犯他那个年龄应该犯的错误。男孩有攻击性,你不要去打压他,可以去引导,比如孩子把别人家的玻璃打碎了,不要训斥他,不要说他是坏孩子,而要说聪明的孩子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惩罚他;一种是认为孩子犯错误对他的成长是重要的,他需要犯他这个年龄应该犯的错误,包括撒谎、打架、偷别人东西等。一个八岁的孩子打动物,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件严重的事情,但是清华大学的刘海洋用硫酸烧熊就会产生公愤。为什么?因为,每个年龄段的人只能犯这个年龄段应该犯的错误,这是社会容许的错误。一个五岁的孩子在王府井大街上撒尿,没有人会指责孩子是小流氓,但是一个三十岁的人在王府井大街上公然撒尿,派出所就会把他请进去。所以我们不要把孩子犯错误看成重要的事情,甚至我可以鼓励孩子犯他那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犯错误恰恰是帮助孩子成长,如果父母不让孩子犯错误,孩子就不能从犯错误中学习,不能成长。如果妈妈从小处处关心、事事照顾她的儿子,什么错误都不让他犯,儿子非常听话,儿子到青春期后就没有经验来处理他的焦虑,处理挫败感,他不敢欺负别人,就会欺负最爱他的人――妈妈。最爱他的人给了他安全感,所以他就对妈妈说粗话,干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攻击别人会受到惩罚,攻击妈妈不会。为什么会这样?孩子小时候没有犯错的经验,所以会犯一些大错误。孩子小时候没有从犯错中学习到责任和聪明的应对,都是妈妈来替他处理好了,现在他大了,妈妈没有能力帮助他处理好社会矛盾了,他就容易把愤怒指向母亲,把一切不顺都归咎于母亲。官强8月23日更新于网,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

在给孩子讲《聪明的一休》的故事时,我现有这样有趣的一幕:一休和同修们看见一座破庙,小和尚们都说不好看。只有一休和尚把头伸到裤裆下面,倒着看:“很好看啊!”几个小和尚倒过来一试:果然好看。老和尚现了很恼火,把他们赶走了。见没人,老和尚也忍不住也把头伸到裤裆下看,咦,真是好看了!这就是一种变相思维看问题,许多父母教育孩子之所以有问题,就是一念之差。为什么我们为人父母教得那么痛苦呢?倒过来,看本质,也就这么简单。其实真理和谬论只有一步之遥,需要我们把思维“倒过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优秀的教师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塌糊涂的原因,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父母一旦对自己的孩子太爱了,就容易失态,失去了平常心。现在提出一种“换子教学”就是倡导自己教别人的孩子,就能保持平常心了。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把你的孩子看成是人类的孩子,是万物之灵。做父母的要尊重他,而不是改造他。想到这点,就能“跳出去”了。官强8月23日更新于网,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

第三个原则,教育方式大于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正确或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很多家长读了许多教育孩子的书,结果是书读得越多越糟糕,跟孩子搞得像仇敌似的。你不能在孩子面前扮演专家角色,很多孩子藐视权威,家长越权威,孩子越不想听话。社会并不像教育家所认为的那样理性和单纯,很多人写教育孩子的书不是真心为每个孩子和父母想,而是宣传一种他喜欢的教育理念、一种观点,为了维护这个观点,他会故意地把事情说得很简单明了。如果家长把教育专家的话太当真,可能会得不偿失,教育理念并非教育的全部。正确和错误不重要,有效才重要。这样的观念比较符合现代实用主义的思想。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些实用的东西,不要只告诉孩子正确的东西,很多正确的东西只能在书本上活着,在生活中往往就死了,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实用的教育才是现实教育,这种教育不容易妨碍孩子建立适合自己也适合社会的价值体系,伦理与哲学思想,审美态度与世界观。官强8月23日更新于网,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

总之,为人父母要换一种思维,把过去种种的不快看作是一种有趣的实践。正如周弘老师说的那样: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家长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有没有想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呢?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行时,许多家长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地理环境变化时,农民都知道要改变种植方法;社会环境变革时,父母是否想到要更新教育观念呢?赏识自己的孩子,看好自己的孩子,似乎是为人父母的本能。所谓“儿子是自己的好”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自己种的花草,怎么看着都觉得美,因为这里有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要始终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即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像春风吹过大地,永不回头。我们还要保持高度的兴趣,看看自己怎样利用聪明才智来引导孩子获得更为开朗活泼的行为模式。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无知,让孩子期望立即从你那儿得到正确方法的被延迟,母亲要参与式地与孩子讨论。下面的话是可以多说的:“孩子,你想怎么做呢?”(让孩子学会选择);“这样做对你来说没什么,但我是不敢这样做的,别人会批评妈妈!”(让孩子明白孩子还是有某些特权,孩子与成人的规则不同);“哦,那是田田的想法,不是你的,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做的。”(让孩子尊重自己的决定);“牛牛的要求你想满足他就给他吧!你不想给他就别搭理他!”(帮助孩子建立人际边界)……也许我们为人父母并不是天才,但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做父母的不可能选择孩子,但可以改变教育孩子的态度。态度变了,孩子的命运也许会生巨变。请记住周弘老师说的: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官强8月23日更新于网,交流二群23098663;三群22137026;四群1457713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