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零一章 2012年暑假畅游崇武古城
作者:书笠居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392

且说八闽大地,可谓东南形胜,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此处与宝岛台湾毗邻相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近几年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这个地区已经成为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的主要集散地。特别是在国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域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之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更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大变化。

其中,位于海峡西岸的历史名城、八闽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泉州,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与台湾隔海相望。

全市通行闽南方言,共有人口700多万,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青。

这里还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祖籍泉州的华侨、华人624万人,港澳同胞70万人。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祖籍泉州。

作为就读于东南某省属重点大学――FQ大学历史系的大三学生,谢凌枫对泉州颇有好感。

熟读历史的他深深知道,泉州堪称东南一带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美誉。

而且,这里的居民民风纯朴,先辈们好学懂礼、积善乐施。

因此,古时泉州就已经拥有“此地本是佛国,满街皆是圣人”的赞誉。

谢凌枫还了解到,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享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盛誉。

这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全市现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多处,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34处。

2012年春季期末考之后,近两个月的暑假开始了。7月3日,谢凌枫就背着行囊,约上了拍拖一年多的中文系系花黄玉鹃同学,乘坐动车组到达福建省城福州,然后搭乘着中国东方旅游社的芙蓉快运的豪华旅游车来到泉州,并且开始在此进行了几天的旅游。

7月4日,两人游览了泉州清源山、开元寺;

7月5日,两人游览了惠安净峰寺、一片瓦寺;

7月6日,两人游览了惠安平山寺、云盖寺和笔架仙公寺。

三天的旅游见闻,使谢凌枫、黄玉鹃对泉州的名山胜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7月7日一大清早,谢凌枫、黄玉鹃二人就一起搭乘旅游快车来到了远近闻名的崇武古城风景区。这一风景区位于泉州惠安县东南海滨,濒临台湾海之地,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风景区。

崇武古城历来被世人称之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也是我国海防史上一个比较完整的史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武的意思就是崇尚武备。

据说宋朝时,这里就称为崇武乡守节里。

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惠安置县后,在这里设小兜巡检寨。

元朝初期改为小兜巡检司。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活动在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一倭寇突然登陆祥芝的蚶江,对泉州地区的安全造成威胁。

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防御倭寇人侵,委派江夏侯周德兴巡视东南沿海。

周德兴是个军事工程专家,他根据泉州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地形险要的特点,“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

当年,泉州设永宁卫,管辖五个所,即福全、中左、金门、高浦、崇武五所。

惠安设立五座城,即崇武城、獭窟城、小?城、黄崎城、峰尾城。祟武城为五城之一,隶属福建司永宁卫的一个千户所。

崇武古城全部用白色花岗岩垒成,城墙共长2457米,城基高5米,墙高7米,并设有两层跑马逍。墙上有墙碟1304个,箭窗1300个,窝铺26座。

四面设城门,内门每扇高3.2米,宽1.3米,前门每扇高2.6米,宽0.9米,东、西、北三座城门相似,各有城门两道,城门上各设烽火台一座,南城门外加设一照墙。在城内莲花山制高点,还设有了望台。

四面城边各有一潭一井和通往城前的涵井,城内的十字大街相接四个城门,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城墙又加高1.3米。这些城墙、窝铺、门楼、月城、墩台、捍寨和演武厅,构成我国古代一套完整的战略防御工程体系。

明代守丞丁少鹤曾有诗句赞道:“孤城三面鱼龙窟,大?双峰虎豹关”。

作为海防的最前沿,崇武古城曾经在明代倭患期间首当其冲,屡遭进犯;亦曾失利陷城,铁马哀鸣。

几百年来,古城几代军民凭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用生命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战斗诗篇。

这里的“护龙宫”、“崇山宫”、“崇报祠”、“元祠宫”、“十二爷宫”等,都是古城军民为纪念抗倭牺牲的英雄而建造的。

祟武建城之初,由各地抽丁防守,至今还有“百家姓,万人丁”之称(现尚有98姓氏),兵士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为捍卫古城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史书记载,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倭寇一千多人从大山登陆,烧杀抢掠。崇武的千户张荣率领军民奋起抗倭,力战身死,终于保住古城,崇武城免却一场灾难。

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正月,倭寇偷袭崇武城,全城军民浴血奋战,由于孤立无援,粮尽城陷。倭寇入城洗劫42天,无恶不作,令人发指。

隆庆元年(1567年),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曾视师崇武,而且,戚继光还亲自在北城门横眉石刻“威镇海邦”四个大字。

自此,人民才得以安居乐业。十年倭乱平定后,崇武也成了东南沿海的重镇。

清顺治八年(1651年),国姓爷郑成功曾驻军于此,坚持进行反清复明的斗争,传有“马蹄石”遗留。崇武古城也见证了郑成功大军挥师东渡,收复祖国宝岛台湾的宏大场面。

1956年,周总理亲自指挥崇武海战,击沉击伤入侵的美蒋“永泰”、“永昌”号军舰。

此后城防因长期废弃,城墙失修倒塌。1983年,由国家拨款进行全面修复。

古城内外,有20多处分别始建于宋、明、清,后经修葺延续至今的宫庵庙堂等古建筑遗存,与古城构成了可供参观稽古的古迹群。

尤其是城外3公里处的大乍山龙喉岩,既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又有记述古城史事的文人诗家摩崖石刻。

古城的文人雅士,深切热爱家乡,热情地讴歌故园。

在崇武城南郊峡道壁谷,盘石岩,峭壁间的“海门深处”石刻即为明代著名诗、书、画名家黄吾野所书。

倭患平定后,避乱在外的黄吾野重返家园,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咏唱了平倭后的太平景象:

“海天南望战尘收,漠漠平沙罢唱筹,渔艇已鸣烟前橹,农人又住水边洲。”

明代布政使惠安人戴卓峰也曾在崇武的龙喉岩上摩刻一联:

“嘘吸沧溟涵地脉,吐吞日月镇天池,”高度概括了崇武的雄浑气势,照见了先贤的万古英风。

今日的崇武城仍保存着宋、明、清历朝所修建的寺庙庵堂三十多座,古民宅也有数十处。

其中有宋代的“云峰庵”、“水潮庵”,有明代的“关帝庙”、“东岳庙”,也有敬奉海神妈祖娘娘的“天妃宫”,以及纪念当地有功人物的“灵安王庙”等,这些古建筑的保存,增添了古城古朴优雅的气息。

城外半月海湾,著名画家洪世清创作的大地岩雕――“鱼龙窟”,著名书艺大师朱屺瞻、钱君陶、刘海栗等人也纷纷把篆刻书法精品镌刻在奇石怪礁上。

古城下还建有现代石雕博览园及省级海边森林公园。

崇武还拥有十分丰富而独特的人文历史。

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屯兵文化和海洋文化完美结合,形成了今日崇武荟萃的人文景观。

600多年前“三千兵、百家姓、七户氏”的后代,依然传承着崇武英雄的思想情怀,解放军烈士庙以“天下第一奇庙”演绎着一段军民鱼水情的生动故事。

“祭海”、“开海门”、“迎亲”等文化释放出渔家奋斗的精神力量和古朴奇特的民间风俗。

不仅如此,崇武如今拥有20多个民间文化艺术团、《崇武文学》丛书和《海韵》诗刊几十年来从未间断,使崇武古镇平添一份厚实的灵气和“钙质”。

崇武的科教文工等各项社会事业,也为崇武镇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贡献,留下了振奋人心的篇章。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崇武已从一个海岬边陲小镇变成海峡西岸繁荣带一颗璀灿的明珠。

2005年,崇武镇曾入选“CCTV2005年度中国魅力民风名镇”。

登临古城,足可探古览胜,发千古之幽思,特别是有风趣、博学、秀色可餐的小鹃鹃相伴,更是有一种坐拥江山美人的无穷惬意油然而生。

想到这些,谢凌枫不禁意气风发,深感这次崇武之游不虚此行,人生旅程其乐无穷。

旅游车刚到崇武城门口,一阵诱人的鱼香味从饮食一条街那里飘过来,惹得谢凌枫的肚子也咕噜咕噜直叫了。

“大美女,我们先去犒劳犒劳肚子再说!”谢凌枫便迫不及待地扯着黄玉鹃的纤纤细手,向城门口一条街方向一路小跑而去。

“你是饿死鬼赶着投胎啊?”黄玉鹃用手巾拭了拭额头渗出的细汗,娇憨地瞧着谢凌枫,轻声责问着。

“呵呵,与其说我是急于投胎的饿死鬼,不如说我是个倜傥的风流鬼,”谢凌枫一脸的坏笑,“还捎带拐走一个貌若天仙的女鬼!”

“美死你!就你那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丑样,还整天做白日梦?”黄玉鹃长发一甩,笑骂了一句。

她故意扳着脸,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

黄玉鹃一生气,谢凌枫就慌了手脚,可男子汉“大豆腐”怎能就如此轻易求饶?

否则,岂不是如李易安那宋朝的妮子所写的那样“怎一个‘衰’字了得?”

怎么办呢?活人可别叫尿憋死!

有了,谢凌枫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只见他仿佛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似的,抬头瞧了瞧天,叹了一口气:

“常听农谚说春天孩子脸,说变就变,可谁能想得到五月的天气也是如此诡异。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儿工夫就晴转多云了!”

“哪有变天啊?”黄玉鹃莫名其妙地瞧了瞧依旧爽朗的天,“竟满嘴胡言!”

“这不!天气预报不是写在我们的黄大美女羞花闭月的面颊上吗?”谢凌枫一脸正经地辩解着。

“看你油嘴滑舌的模样,哪有一点儿像受过高等教育的天之骄子的模样?咱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光辉形象全被你给糟蹋了。”黄玉鹃哭笑不得。

“俗话说得好,男子不坏,女子不爱嘛!如果我不贫嘴,中文系鼎鼎大名的黄大美女怎能跟上我呢?!哈哈!……”

“臭美吧?瞧你那德行,看姑奶奶不撕烂你那张臭嘴!……”黄玉鹃粉面一嗔,直扑上去。

“好好!我不跟你一般见识!孔老夫子说得不错,唯妇人与孺子难养也。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谢凌枫见形势不妙,拔腿就溜!

“呔,妖怪哪里逃!上天入地,钻山入海,俺老孙都逮定你了!”黄玉鹃得势不饶人,步步紧逼……

俗话说得好,“不是冤家不聚头。”谢凌枫与黄玉鹃就是一对俏冤家,常常为了一句鸡毛蒜皮的话斗上一回嘴,大有针锋对麦芒,谁也不肯退让一步。

可真怪,他俩的情感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丝毫的影响,反而是越来越浓,就像是橡皮糖一样,都快扭成一团,形影不离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依。”元好问这一诗句,经过金庸大侠笔下的李莫愁之口一吟唱,似乎变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而爱情缠绵悱恻之味道,又有多少人能够细细品尝出个中的滋味呢?

“爱情的滋味就像眼前的崇武鱼卷!”谢凌枫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念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