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三五章 胡老者揭秘弘一法师泉州墨宝
作者:书笠居士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10

谢凌枫果然有讲故事的天赋,一则清源山老君岩由来的传说通过他的嘴里说出,好像具有了神奇的魔力一般,深深地吸引着众多旅客。大家以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位多才多艺的帅哥表示由衷的敬意。连坐在他身边的美女黄玉鹃瞧他的眼神也比以前多了一些赞许的意味。

谢凌枫见大家精神十足,兴趣盎然,又想掀起一轮新的热潮。他接着说:“泉州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海滨邹鲁’美誉名不虚传。这里民风纯朴,人人好学懂礼、积善乐施。难怪明代理学大家朱熹会对此赞叹有加,给予‘此地本是佛国,满街皆是圣人’的崇高赞誉。不过,我也有一个问题,不知哪位先辈能够解说一二?”

“什么问题?请帅哥说出来,大家一块探讨探讨!”林导游见谢凌枫又抛出了新的问题,心想可能又会引出一个令人饶有兴趣地话题,于是很快就接过口来问道。

谢凌枫微笑着说:“前几天,我在清源山上弘一法师墓塔前发现弘一大师生前最后遗墨‘悲欣交集’,觉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弘一法师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爱国教育家、一代高僧。他晚年有14年在闽南一带弘法、讲律,后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弘一大师在美术、金石、书法、音乐、佛学等方面的高深造诣,与太虚、印光并称为近代三大高僧。他流传在泉州的墨宝甚多,谁能够为我介绍一下弘一大师在泉州地区还有哪些墨宝?谢某不胜感激!”

“谢先生不愧是大才子,所提出的问题也与众不同。”林宇导游竖起拇指,赞不绝口,“泉州寺庙宫观楹联中弘一法师的墨宝随处可见。如果有心人一一探求,整理出来,也堪称一件莫大的功德!我身为旅行社的一名导游,时常带队穿梭于各大寺庙宫观,也时常瞻仰过弘一大师的墨宝,却从来没有留心抄录下来,甚是惭愧。谢先生的提议甚好。我们不妨各自说一说,互相补充借鉴,既不失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又可增长见识,何乐而不为?”

“不错不错,这个话题的确很有意思。胡某先抛砖引玉,介绍一下弘一法师在晋江草庵的轶事,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批评指正!”车上后排一位之前一直在闭目养神的退休知识分子模样的老者一听有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时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讲了下面的故事:

公元3世纪中叶,波斯人摩尼创立摩尼教。由于摩尼教崇拜光明,反对黑暗和压迫,又被称为明教。唐高宗年间,摩尼教传入我国,唐开元年间又传到了泉州。位于泉州晋江市罗山镇华表山麓的草庵,是我国唯一完整的摩尼教遗迹,世所罕见。传说宋朝一位王室成员在华表山麓倡修龙泉书院,夜间常见院后石壁五彩光华,文佛现影,蔚为奇观。后来僧人结草为庵,简陋地建起了摩尼寺。1339年,信士陈真泽为祈荐父母,在草庵正面依山崖壁凿就的一个圆形佛龛内,利用岩石天然迥异的色彩,雕刻了一尊摩尼光佛像。摩尼光佛丰满圆润的面庞上,柳眉隆起,慈爱的佛眼炯炯有神;两片薄薄的嘴唇,颚下有两道长须。穿着宽袖僧衣,胸襟打蝴蝶结;双手掌心向上,置于膝部,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显得庄严肃穆。草绿色的脸,粉红的手,灰白的服饰,都是石质原色。佛像背后,雕有四射毫光,整个造型巧夺天工,叹为观止。

上世纪三十年代,弘一法师曾三次来到草庵,和它结下了深深的缘份。弘一法师到了草庵,写了两副楹联。

草茄不除,时觉眼前生意满;

庵门常掩,毋忘世上苦人多。

此副对联首字嵌“草庵”两字,表达了佛门济世之愿。此上联隐含慈悲博爱之意。宋儒周程朱诸子文中,常有此类之言,即是观天地生物气象,而兴起仁民爱物之怀也。

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

史乘载记,于此有名贤读书。

此副对联是摩尼石像联,“有名贤读书”,指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在这里读书的十八硕儒,其中较著名的有大丞相杨景辰、左丞相陈翱翔、壮元庄际昌、探花张瑞图、进士王慎中等。

弘一法师晚年三住草庵,或度岁讲经,或养疽习静。他竭力弘扬佛法,使草庵宗教文化氛围更加浓郁。法师住庵,庵与法师同辉。多少僧侣、游客朝拜草庵,瞻仰法师遗迹,流连忘返,名声远播!

弘一法师编撰、书写的泉州一带的寺庙宫观楹联还有:

龙山寺:

能立无上正教法,常为世间良福田。

灵源寺:

皆得妙法究竟清净,广度一切犹如桥梁。

南天寺:

心到虔时佛有眼,运至亨通石能言。

龙江寺:

教化无量众生海,安信一切三昧门。

朵莲寺:

一即是多多即一,夕随于义义随夕。

灵鹫寺:

见一切佛,证无上果。

福林寺:

福德因缘一一殊胜,林园花木欣欣向荣。

铜佛寺:

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随于义义随文。

开元寺: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撰、弘一法师所书)

弘一大师有一首小诗:

我到为植种,我行华未开。

岂无佳色在?留待后人来。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体悟到弘一法师将出世和入世溶为一体,由自已亲身的实在行持来展现佛法的不二精神。大师觉悟了佛法的缘起思想,深明了因果的道理,内心充满了真实的信解,一心勤作择善植德的因缘。在世努力于善因的积聚,便如同于出世解脱的光明。大师一生赞赏君子之道,而君子之道并不完全是中国儒家所独有思想,佛家称之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亦深远乎?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武断地将出世等同于弃世。须知,空门绝非空无一物。这出世的自净其意,本来就与入世的众善奉行是不相背离的!出世需要的是智慧,入世更需要慈悲。大师的修行是建立在植慈、悲、喜、舍的种子的基础上的,且以一片佳色遗与后来人。他出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有能力服务于入世的工作,教化众生,成就众生。对于弘一法师来说,出世是大智,入世是大悲,原就是一体二用,分不开的真实悟境。总之,弘一大师的出世与入世都做到了圆满,这也未尝不是他艺术境界上的另一种增益、另一种胜义……”

“胡老先生果然学识渊博,令人敬佩不已。”谢凌枫拍掌称赞,“弘一法师出家前俗家姓李名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其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而他剃度为僧后,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年轻人,很不错!后生可畏啊!”胡老先生见谢凌枫对弘一法师的事迹也了解颇多,顿时引为知音,语气显得十分亲切,“既然如此,弘一法师的经典之作《送别歌》,你应该懂得唱吧?”

“当然,我们车上会唱这首歌的人应该为数不少吧。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怎么样?”

“好!”大家纷纷响应。于是,一阵阵嘹亮而优美的歌声便从旅行车车厢飘荡开来,响彻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谢各位书友的大力支持与宝贵意见!因为本书第一卷主要是关于谢凌枫在八闽一带的游览,涉及到的风景胜地书笠居士近阶段时间都冒着酷暑一一游历,相关的传说及故事等也得再三征求当地老者的建议及补充讲述,再一一加以整理、修饰,上传进度未免放缓些!但为了本书的质量,也只能如此!请书友们谅解!

&lt;ahref=http://.&gt;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