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十四年新年第一天,大启王朝当今天子与朝臣文武百官同乐,崇安帝新年伊始亲切的看望了三省六部奋战在第一线的指挥官员,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对他们表示节日的慰问和衷心的祝贺,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天子的一席话,给文武百官带来了皇室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勉励,寒冬里的盛晏,洋溢着幸福的暖意,各级官员纷纷表示,一定紧密团结在以高祁为核心的皇室周围,并高举封建主义的伟大旗帜,建设有特色的封建主义社会。大启王朝当今太后慕容氏全程参予了会见。
对于当朝宰辅陆君放来说,皇上年初的赐晏他已整整参加了二十六年。从先帝那会起,他就是朝廷尚书令,把持尚书省将近二十余年,门生更是遍布天下。
崇安帝即位,太后曾想仿前朝旧制,撤尚书令设左右尚书仆射,同时加封陆君放为太傅,太子少保。陆君放也不反对,只是称病连续几天不曾上朝,天下各道、州、郡十停倒有四停上书“乞骸骨”,尚书省六部日常行政工作完全混乱,大理寺公案上文书堆积如山,明摆着是逼宫了,到最后陆君放官复原职,还加了个太傅、太子少保头衔,声势如日中天,太后吃了个哑巴亏,这才知道他的历害。
这以后,太后改变策略,恩宠中书、门下二省牵制尚书省,陆君放也深知平衡之道,尚书省六部中只把兵部、户部、吏部紧紧紧抓在手里,礼部则由太后亲信一直掌管,刑部、工部、却是在太后和陆党手中不断变来换去,可怜尚书省二部变成冲突缓冲之地。刑部、工部二部尚书经常是还没做两年就被别调他处,这还算好,一个不慎住进大理寺天牢颐养天年者也不是没有,这二部尚书之职还真成了大启王朝的高危职业。
新年第一天早朝,大启皇帝最重要莫过于开笔仪式了,在以陆君放为首的满朝文朝注视下,崇安拈起万年青管笔,饱蘸朱墨,在洒金红笺纸当中写下了“崇安十四年元旦良辰宜入新年万事如意”,然后又取笔蘸黑墨在朱字的右边和左边,分别写下“三阳启泰万象更新”及“和气致祥丰年为瑞”。崇安写得很快,下笔如走龙蛇,这一仪式他亲自参予了十三年,十三年时间,他已由一个不谙世事的纯真男孩成长到现在肩负大启国运的少年天子,眼睛微微的向下瞄了一眼朝堂下毕恭毕敬的陆君放等,心里无来由的一陈心烦,这帮子文武大臣表面上对自己这个皇帝恭敬有加,可真有什么事情,能把自己连皮带骨头都给吞了。想到烦心处,不由把笔往书案上重重一摞,状极不耐烦。
“咳”轻轻的一声咳嗽从帘后传来,崇安回过神,着太监宣读仪文,文武百官自不会不长眼,在新年当口扫兴,嘴里都只挑好的说,仿佛江山社稷一片祥和,崇安强耐着性子和众人把脸面做足,终于在群臣三呼万岁声中摆架琼林苑,赐晏百官。
朝堂下陆君放看在眼里,微微冷笑,心道,这太后倒是历害,十几年的博奕,他对太后手段自然清楚,可惜终究是女人,不足为虑。如果当今天子有太后手段,那他陆君放就真要考虑“乞骸骨”了。自古以来大臣和天子斗法,从来没一个有好下场,王莽算高明到家了吧,最后不也落得个身死道消。
晏罢群臣,太后着太傅范安德,中书令王省,纳言慕容忠,尚书令陆君放在御书房议事。新年早朝的开笔仪式和赐晏百官是做给天下人看,御书房才是真正的军国大事决策之所。这里的每一个妥协和决定第二天都会在朝堂上堂而皇之公议并通过。
从琼林苑出来,群臣陆续散了,陆君放和慕容忠二人春风满面,携手转过一逢紫荆竹,穿过八字仪门,由小太监领着前往御书房,虽然时值深冬,皇宫内仍然是绿意盎然,也不知是在哪里移植过来的奇花异草。从青石砖铺成的小径穿过宫内花园,陆君放有一塔没一塔的和慕容忠互相吹捧,不知道还以为两人多年至交,关系热切,只是两人一个是太后死党,一个是陆党魁首,平时明争暗斗,现在热情起来竟也情真意切,果然应了那句玩政治的都是厚黑学鼻祖。
“陆公是大启朝支柱,时值叛党横行,这朝堂之上也只有陆公能力挽狂澜了。”慕容忠四十余岁,身材微胖,容貌甚是粗犷威猛,满脸的络腮胡须,看长相实在无法和太后联系一起,却是太后嫡亲兄长,由太后强行提到门下省纳言位置,不过其性格与容貌正好相反,心思慎密善辩,谋定后动,虽然资历不能服众,但硬是把门下省经营得铁桶一块,陆君放想插手而不能。这会他正拿话挤兑大启朝尚书令。
陆君放微微一笑,拱了拱手道:“当今皇上圣明,这平叛之事,自是由皇上一力主持,以雷霆之势镇压反贼,咱们做臣子的,尽力为皇上分忧做好本分就是。倒是慕容兄,听说最近门下省准备又派转运使往地方挑选北衙禁军,如今各州郡厢军本就应对叛乱无力,本官觉得还是不要去加重地方负担的好。”
他一番话说出来连消带打,又把门下省认为做得隐密的事轻描淡写说出来,自有一番意味其中。
慕容忠也不以为意,哈哈一笑道:“陆公有所不知,这天下叛乱四起,太后和皇上商议多时,预挑选精卒充实北衙禁军,也算是训练精兵以应对叛军,估计今天御书房所议就为此事。”
心里却道,这事本就瞒不了你,还指望你松口让户部掏银子出来。又想,禁军南衙十六卫府兵拥有精兵三万,却是姓陆。这北衙卫府虽是皇室亲兵,可才只有精兵二万,少不得要充实兵丁,最少也要弄个三万以求平衡,估计这老狐狸知道此点,不会从中作梗,最多闹点好处罢了。
陆君放心道,果然如此。
他本是三国时期陆逊后代,陆家在江南根深蒂固,虽经隋唐两朝打压,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如果是太平年代,他也就甘心当个太平宰相;可现如今时值乱世,心思不由活跃起来,要他在燕京城造反,陆君放还没愚蠢到如此地步,放着北衙禁军不说,南衙十六卫府禁军虽姓陆,但真要造反,只怕姓陆的也不会太多。只有想办法从江南陆家着手,让陆家恢复以前的荣光,可这一切不止要有大义的名份,还得合法的拥有军队,军队才是根本。
心里打定主意,微微一笑,拉着门下省纳言加快脚步,只道别让皇上久等。
御书房内,君臣见礼完毕,陆君放极其耐心,见完礼后眼观鼻,鼻观心,恭立在天子下首,仿佛修起了闭口禅,只听不说。
太后慕容氏看了陆君放一眼,轻启莲唇:“今儿个招众卿家前来,是和大家商议平叛之事。”说着只觉心里一片悲哀,想先帝那会,在群臣面前哪会要用上商议二字。
“请太后示下。”慕容忠一直是太后最贴心的臣子。
“这叛乱久久没有平定,我和皇儿商议决定从各州郡挑选兵卒以充实北衙禁军,侍练就精兵,以犁庭扫穴之势平定天下,各位以为如何?”说完太后只是紧紧盯着尚书令。
陆君放眉头一挑,知道该自己表态了,轻轻道:“这各州郡厢军本来应对叛军有些艰难,再从他们那里调用兵卒,恐难心服,臣以为此事有侍商椎。”说完又低眉顺目的站在那,仿佛是受了皇上训斥般。
天子高祁心里大恨,商椎,商椎个屁,有什么条件你直接提出来就是,只是现如今皇室势微,撕翻脸皮大家不好看。闷闷的坐在龙椅上也不说话,只让母后跟他们把戏演完。
太后皱了皱眉,当今太后年不过三十五六,保养极好,她本是难得的美人,这一皱眉直让人我见犹怜,只是御书房内都是人精,自不会被此外相所惑。
“尚书令所言也是,哀家也曾考虑此点,不过当今时值非常时期,各地官员当以大局为重,断不会有此想法。”太后直接把太义搬了出来。
陆君放心内微嘲,不会有想法才怪,也不纠此问题,缓缓道:“战乱以来,本朝科举已停,致朝廷人才缺失,微臣想仿古制,行九品中正制度以选拔人才。”他这是在提出自己条件了。
“不可!”
“万万不可!”
一直作老僧入定的中书令王省,太傅范安德失声喊了出来。此二人一直在太后和陆党中保持有限的中立,又微微偏向皇室,不到紧要关头是从不出声的。
这九品中正制度是先让天下门阀士族把人才分为九等,再举荐给朝庭为官,魏晋之时,此制曾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朝政完全由门阀把持。行此古制是自毁长城,那是万万不能的。
陆君放自然知道其中利敝,也知道此提议是一定通不过,但他深知求高得中的原理,也算是一种谈判手段。
沉呤了半晌,作心痛状,又道:“臣闻年前有竟陵郡回阳县县令带本县衙役民壮等消灭当地反贼之事,以为可以推而广之。朝廷可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充实北衙禁军,作最后雷霆手段,一方面可以让各地自行组织团练乡勇,与反贼鏖战。”心里却想,只要朝廷让各地自行组织军队,凭我江南陆家的实力,应可拉出一支精兵,到时顺可窥视天下,最不济也可仿三国时东吴孙氏割据江南,自己由宰相又可更进一步,当当皇帝过瘾了。
御书房内一片安静,都是人中龙凤,自可知道此法若实行起来,平定叛军指日可侍。但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地方军阀实力则顺势而起,到时想收权朝廷中央又会是千难万难。只是这到底是目前局面的济世良方,还是饮鸩止渴,还不得而知。况且刚把陆君放第一个条件给否定了,他也不灰心,竟似真为朝廷出谋划策般想出此法,若再是扫他脸面,这北衙禁军的事也别想从户部抠出银子。
“此事容哀家再想想,以后再议,今天就散了吧。”太后一时没了主意,祭出了拖字决。
在场之人混没想到大启尚书令竟是天大的反贼,已想趁此机会给江南陆家拥有军队扫清最后的障碍。
只是这陆家能凭此建立私军,天下可不止陆家一族。
遥远的回阳县,叶锋自不知春节前后朝廷之间的风云变化,春节中的叶家也在发生着自己的故事,叶锋忙于和师傅学艺,忙于应付叶家一些往他头上砸来的琐事。
弱弱的说一句:各位看书的大大们,如果觉得故事还可以看,请帮忙点点收藏,如果还有推荐票票,能否分我一张呢?感激不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