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灭亡,天下进入动荡时期,龙脉逸散,人心不聚,宫室倾颓,群雄并起,逐鹿天下。
其时,诸天圣人有感人间皇朝更迭,气数无常,于是心头产生了借机阐释道法,宣扬道统之意向。
众圣之首大赤天道德天尊老子先人一步,让为玉帝炼丹之分身太上老君降临人世,渡化世人。
亳州地区,一妇人夜晚时分突见流星坠地,入其怀,而后诞育一麟儿,即为李聃。
当时,天子势弱,诸侯不从,互相征伐,百姓凋零,生灵涂炭,圣人思及众生困苦,蔚然长叹,希望‘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希冀天下回归纯朴之世态。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
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老子出世,周天寰宇凡擅观天象者莫不知晓。
诸天圣人虽然不喜老子擅自违背禁令,插手凡间之事,但是也因为老子本尊还在大赤天,只是分身降临,并且投胎转世为人,不属于道祖所禁之列,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盖因为,老聃此时乃是一凡夫俗子,不具神通道行,不足为虑,况且老子也没有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未曾搅乱天下气运,诸圣尽皆眼见而无视。
唯有袁洪分身金莲道人知晓此事非比寻常,西周灭亡,天下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中国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
诸子百家纷纷走入世人面前,积极入世,意图拯救天下苍生,恢复秩序。
而日后贯穿中国整个封建史的儒家学派就产生在此时。
因此,金莲道人推算良久,只能知道老子出世,而不晓得孔子降生的玄机。心中一动,前世之时有传言,孔子为孔宣的转世之身,我何不将计就计直接让孔宣接受儒家思想,转世成为儒圣孔子,到那时孔宣必能借此功德斩出善尸成就准圣,截教气运必然大增,何惧佛教大兴。
心动不如行动,金莲道人传信招孔宣来到花果山,把自己所知的儒家思想全部传授给孔宣之后,让孔宣投胎转世到下界鲁国陬邑。
却说,有一户人家,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子姓。
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传六世至孔父嘉,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
有后人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其子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日后乃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先娶施氏曜英,生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幼时喜好周礼,酷爱模仿祭祀礼仪、摆列祭器,年轻时做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后又升任大司寇;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
孔子执政时,立即将扰乱政事的奸佞大臣少正卯杀掉,以严肃法纪,因而名动一时。
孔子执政仅三个月,就使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
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
孔子一向主张“张宫室,抑私门”,所以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孙子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
结果触怒三桓之中的季氏,不得不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在诸侯间宣扬自己的儒家学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同时,孔子提出儒家修身之法,养胸中浩然正气,长存人间。
六十八岁时,在弟子冉秋努力下被迎回鲁国,被敬称为“国老”,国君与三桓时常请教于他。
当时天下公学把持教育,只有贵族可以学礼仪,明典籍。孔子率先开始教授私学,提出“有教无类、众生平等”的学术思想。前后收的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闻达于诸侯者有七十二人,人界将此七十二人合称七十二贤人。
孔子又于邹国收得入室大弟子孟柯、于赵国收得入室二弟子荀匡,孟柯荀况二人皆有那天人之资,在拜孔子为师后,继承发展了孔子得儒家思想,却又推陈出新。其中孟柯发展了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与仁政学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正式将儒家带到庙堂之高。而荀匡继承了孔子“后天教化”真传。提出了“人性本恶”论,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大力发展,直接带动了诸子百家的蓬勃发展,墨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法家等也加入了这个精彩的舞台。
晚年,孔子垂垂老矣,于是专注于修改注释经典,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改《春秋》。
在改《春秋》时,鲁哀公十四年,西狩于大野。
叔孙氏家臣钥商获麟。
折其左足,载以归。叔孙氏以为不祥,弃之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麋而角者何也?”
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
叔孙氏闻之,然后取之。
弟子子贡问曰:“夫子何泣也”
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见害,吾是以伤之。”
因为思及自己出生时有麒麟现世,如今无端麒麟被杀,孔子认为大不详,于是停止修改《春秋》。
并写下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此乃“获麟绝笔”之典故是也。
不久,其长子孔鲤早逝,哀而成疾,与世长辞。
临死前悲呼“太山怀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
周天星辰抖动,万物悲鸣,诸弟子尊孔子为孔圣人。孔子立儒门、创私学,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平民教育的新时代,促进了人族的发展,有功于天地,在此功德圆满之际,天道降下海量功德,孔宣的本我意识苏醒,终于突破至准圣境界,斩出善尸孔子。
头顶《论语》、《春秋》、《礼》、《乐》、《诗》、《书》吸收了功德之气,一股浓郁“仁爱”之气萦绕,成就功德圣器。孔子随身数十年的春秋笔与君子剑成为儒家传承至宝,承载孔子一身的浩然正气,分别传给了孔子的两位入室弟子孟轲和荀匡。
孔子拜别本尊孔宣,前往火云洞,拜见三皇,成就人族圣贤之位。在儒家至圣孔子之后,还出了亚圣孟子,荀子等,至此儒门进入发展的**时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