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 表现自己
作者:朱少雷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13

回成都的路上,据赵云介绍,原来是蜀国细作来报杨大功在吴地立有战功,甚得孙权喜欢,蜀国以为杨大功已不愿回蜀,加上蜀地南中各郡先后作乱,成都又政权不稳,以至于把杨大功之事搁置,近日有细作报入杨大功被孙权捉拿之事,诸葛亮才想发兵佯攻吴国,换出杨大功之策。

想起自己曾还向陆逊献计与魏联盟刮分蜀地,杨大功不由地开始追悔莫急。

赵云边走边道:“蜀、吴本以结盟兴兵伐魏,闻杨兄在吴国立有战功,丞相也替吴国欢喜,不想孙权英雄气概,竟会被儿女挑唆。”

杨大功看孙小虎在一边沉默不语,知道她还在想着自己的姐姐跟父亲,便绕过此话题道:“丞相近来可好?”

赵云道:“益州大族向来对皇室刘氏不服,丞相每日要忙于政务,威慑反对之人,南中各郡雍?、孟获等人作乱猖獗,所以丞相甚忧。”

杨大功道:“成都政权不稳,你还引大军出来,蜀地空虚,岂不危险?”

赵云道:“这是丞相之策,正好借你之事,扬言攻吴,借喻吴国尚敢去攻,况且成都的反派。”

杨大功想不到这个时代的诸葛亮就知转移民族矛盾视线这一招,要知道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很多人都懂不了这招,遇到这个郁闷委曲的事,就只会把愤怒发泄到自己老婆或者自己丈夫甚至其亲人朋友身上,如果都知道转移矛盾视线这一招,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不知有多太平。

一连数天,陆楚楚都很少说话,仿若变了个人一般,杨大功以为她想念吴国,想想念自己的父亲,却又不知怎么去安慰她,为了杨大功,她甚至都跟陆逊撕破了脸。

到了成都,杨大功带着陆楚楚与孙小虎见诸葛亮。

诸葛亮露出出奇欢喜的表情,连连推问杨大功在吴国的所见所闻,杨大功又想自己向陆逊建议与魏国联盟刮分蜀地的事,早心虚了下去。

杨大功决定从现在开始就替诸葛亮扫清障碍,协助其在有生之年统一中国。

在众多障碍当中,首先是南中的雍?跟孟获,按历史记载,诸葛亮是公元225年春天才开始南下平乱的,现在是公元223年,为了替诸葛亮节省时间,也为了自己在诸葛亮面前树立自己的战功,杨大功在回成都的一个月之后就向诸葛亮请战南下平乱。

诸葛亮却道:“南中各郡皆在穷山恶水之间,将军远途跋涉刚回,若是再千里南下平乱,加之将军还有旧伤在身,实恐将军太过操劳。”

杨大功再次感觉要改变历史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看来不做一件真正的大事树立起在蜀国的威信,就算杨大功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无挤于事。

于是杨大功决定去游说马谡,就是在历史上因在街亭战败而后世闻名的那个马谡,此时马谡已升为诸葛亮府中的参军,参军的专业就是打仗之时专出鬼点子的这么个职位。

在去之前,杨大功想好很多要激马谡近期南下平乱的方法,见到马谡之时,杨大功先自我简介了一番,马谡早对杨大功在吴国的事有所了解,所以有些客气,特请杨大功喝酒。

酒过三巡,杨大功把话渐渐切入正题,说些类似南中蛮夷贪得无厌,反复无常,令丞相无法在成都专心政务之类的。

马谡在席突然一拍桌子,表示明天就要向丞相请战,到南中平乱,这当然不是杨大功智激的结果,杨大功的这番只是让他更加坚定向南中发兵的决心。

原来马谡早就有南下平乱的想法,他在诸葛亮前面一直是以有想法成名,早想在诸葛亮前面建立功业,苦于一直没有机会表现,杨大功这次的到来,立刻让他下定了决心。

与杨大功见过的第二日,诸葛亮正巧招各文武前来商议屯田拓荒的事情,诸葛亮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做事一向稳重紧慎,连《三国演义》里的司马懿都说“诸葛一生紧慎,不肯弄险”,看来这是千真万确的,他之所以现在搞屯田存粮这个东西,当然是为了到时北进中原之日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是杨大功觉得,这个准备实在太早了,就像打算出一趟远门一样,没必要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这时是公元223年,离他北伐之时的公元228年还有五年时间,现在就开始准备军粮食,粮食会不会过了保质期都是个问题。

还未商议完毕,马谡突然站了出来,道:“丞相,南中各郡蛮夷素来烧杀抢掳,无恶不作,此时正危害南中百姓,若不平定,南中百姓遭殃。”

杨大功也站起来道:“幼常说得对,蛮夷贪得无厌,祸害百姓,如若不发兵平定,我等屯田生产之时,他们趁机破坏,我们岂不白做?”

诸葛亮想了想,其实杨大功都猜得到他此时在想什么,他现在想的肯定是不打没有把握的仗,此时诸葛亮当然是高估雍?、孟获等人的力量,他不知道雍?、孟获等人所谓的向为本地的夷、汉所服之类的,其实孟获之类的就是几个野人而与。

杨大功突然想起二十一世纪那些历史学家在争论诸葛亮倒有没有七擒七纵孟获的事,很多人觉得诸葛亮没有这样的本事,可以将孟获当猴耍,其实野人跟猴没有太大区别,这事猜也猜的到,就几个喜欢躲在山洞里的野人首领,诸葛亮再怎么不是将略之才,对付几个野人还是绰绰有余,别说擒纵七次,只要诸葛亮有时间,擒纵七十次也可以。

另一个参军蒋琬站起来也道:“马参军与杨将军说得不无道理,南蛮反复无常,不识汉帮礼仪,南中不安定,我等很难发展生产之事。”

众人也觉得三人所说得有道理,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

诸葛亮不再犹豫,道:“明日我上禀天子,再商议发兵之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