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宝钗读书论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526

))”

书中描写宝钗的这一席话,说得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这其实不合黛玉的性格,在说自己一个女孩的时候居然牵连到了男人,若是平时,黛玉肯定是反唇相击的。但是这次黛玉没有。那么,黛玉为什么对这一石二鸟旁敲侧击的劝说心下暗伏呢,细考起来另有原因在:一是自己确实作错了事情,心虚;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件错事没有办法隐瞒,在大观园里能给她**看的不可能有别人,只能是那个宝哥哥;再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她并不想在宝钗面前隐瞒自己和宝玉的私情。宝钗的态度是真诚的,因为她并没有隐瞒自己也看过那些**,惟其真诚,所以才值得信任。对自己私情的暴露只有在最为信任的朋友之间。通过黛玉的态度和宝钗的读书论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秘密,那就是,黛玉在认可宝钗对男人读书所持的主张的同时,她也在宝钗面前默认了她和一个男人的私情;而宝钗对男人的读书论是希望通过黛玉的直接说给那个男人的,或者说无意间暴露了她对那个男人的特别关心,当然也向读者传递了这个所谓“冷美人”的火热情怀,尽管她说的那些话冠冕堂皇无懈可击滴水不漏。

抛开儿女私情不去管他,单就宝钗的读书论而言,不论她是对自己所钟情的意中人还是对泛泛的男人,也不论其是否有什么私情私心,其所说的道理,有的地方确实是令人折服的。比如“男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这句话几乎骂尽了天下读书人,细想起来不由得让我这个男人倒吸一口冷气。可是不久我就释然了,因为我本不是什么读书人。虽然爱书成癖,也读过几本书,可那完全出于自己的爱好,而对的书爱也并不专一,朝秦暮楚,不求甚解。故尔满打满算只能算半个爱书人而已。书里有很多让我十分感动的所在,为其唏嘘动情者有之,为其扼腕叹息者有之,为知音即遇而歌高山流水,因暗合古人而拊髀击节。然而不幸得很,书上的那些杀人不见血吃人不吐骨的手段一点我是一点也没有学会,也永远不想学,也永远学不会,对这一类书往往敬而远之,所以常常见笑于缙绅之士大方之家。读书之于我来说,乃是一种最好的消遣,其情浓过于风花雪月,其意淡不亚日薄云天。书册埋头何时了,不如抛却去寻春,由此看来,不是书误了我,而是我把书糟蹋了。只糟蹋几本书,想来这点小罪过不应在宝姐姐所说的“大害处”之列。

“天子重英豪,文章交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首神童诗是哄小孩儿的把戏;“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随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宋真宗赵恒的劝学文,虽是圣旨,倒更像是梦话。

读书虽然高,虽然据说书里面什么东西都有,可宝姐姐她老人家还是多虑了,她所说的“大害处”应该理解为辅国治民的反面,这其实和读书本身本没有什么关系的,一个书呆子他能起什么风浪,能有的了什么“大害处”。宝姐姐太也高看了读书人,她毕竟还不知道“刘项原来不读书”。据说这才是真理。

宝钗读书论虽然高明,但是她所说的读书是有所特指的,《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写了宝玉对此所持的的态度: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劝导,反生起气来,只说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秀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可见宝钗读书论的中心思想读书考功名,其论点和上面的那个神童和皇帝一样,说起读书与功名来,这两者倒有血肉般的必然的联系,不过她所指的读书也不是广义上的读书,就好比现在的高考,那让考生们连啃三年的一大堆,其名曰书,其实只是敲门砖而已。那不是读书,是应试,是出范进的。

那么什么才是读书呢?曹聚仁先生在他的《中国学术思想史随笔》中说:“我一生单不庵师习桐城派古文,把归有光几篇小品文字,读的烂熟。真正引起我的兴趣,百读不厌的,倒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先先后后总读了一百多遍(一本正经地看)我看《红楼梦》不如俞平伯师那么多,只有七十多遍。《水浒》呢,我只看了二十多遍。一般人以为他看了《水浒》,其实《水浒》的对白,很多元代人的方言,并不容易懂,我倒下过一点功夫,却不是专家。《三国演义》我只看了二三遍,觉得大不如陈寿《三国志》的引人入胜。说来,也许朋友们不相信,我把《资治通鉴》“正续”读了两遍半,当然比不上顾颉刚先生。文言体小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我读了四五十遍,还藏了种种版本。《左转》本不在五经之列,我倒看了又看。我最爱看《史记》,也下过一点苦功……《诗经》我读得最熟,除了《小戒》,我都统背过好几回。”

这才是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乐在其中,这样读书,书误不了他,他也不会把书糟蹋。还是借用宝钗的那句话“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乃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所以很超有人能达到。难怪宝钗感叹听不见有这样的人了。退而求其次,单就读书本身而言,如曹聚仁辈,学富五车,书香满身,翰墨文章,儒雅风范,以读书为至乐,虽然离宝钗的要求辅国治民甚远,但是不能不说那是读书的胜境,读书至此,我以为也就用不着宝姐姐担心他把书糟蹋了。

只是不知道宝姐姐是否听见过有如此这样的人!话说回来,就是有这样的人,一直等待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宝姐姐也未必喜欢。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