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红楼梦评论_林黛玉1-6
作者:吴蓉生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875

))我们如何细细品味一杯美酒?恐怕也只能缄口闭目。诗美到极限,酒美到极限,就不是语言能表达的了。同样,人美到极处,亦非言语能够完全表达,也只能缄口闭目。

每当尝试用文字去描述林黛玉时,总是觉得很难。写了又涂,涂了又写,最后写出来的文字仍然有些不知所云。后来一想,干脆就把所有的感觉直接写出来得了,不必担心辞不达意,引人嗤笑。反正几百年来为这位稀世之美而发痴发狂的人多得很,吾不孤也。

每当写到黛玉,感觉无法下笔的时候,我便缄口闭目,用心去想。而每当心中出现了黛玉的时候,便有一首诗、一曲歌从心底响起。

黛玉就是一首诗歌,也使那些最俗最笨的心涌出诗歌!

黛玉就是一曲音乐,也使那些最俗最笨的心响起音乐!

那是一曲天籁之声,似乎就是黛玉离世时所响起的那一曲“半空中的音乐”。它听来那么熟悉,令人大有相知之感,又总是令我耳目一新,如同第一次听见。这曲音乐似乎来自人心深处、灵魂深处,又似乎来自亘古、来自天界,由不得你不屏心静气,浑然忘我,神游物外。

那是一首远古史诗,在很久远的年代就已经写成了。黛玉本人就是这首诗,想着她的时候,就是在咏着这诗了。这是一首来自天堂的爱情之诗、生命之诗、美之诗、真诚之诗、骨气之诗、君子之诗,从亘古到永远,绵绵不绝,回响在人心深处,回响在每一个时代,包括那些不配拥有她的时代。

用什么言辞来形容黛玉才好呢?

她是大自然的精华:仙草为体,甘露为质,花鸟为友,诗词为心。

她自己是美的,又与一切的美呼吸体会、惺惺相惜。花鸟因她悲伤而不忍、桃花春风隔帘与她问答。她感花谢花飞,伤秋窗风雨,择湘竹同居,惜残荷雨声。一切的自然生灵,都和她的生命息息相通。

对于黛玉,书中“盖棺论定”的评语是:生不同人,死不同鬼。那她还能是什么?只能是仙了!

大多数人很欣赏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很适合凤姐宝钗之类。而对黛玉是不适用的,因为她始终是一位世外仙姝。她生为仙,死亦为仙。在天是仙,在地仍然是仙。无论何时何地,始终不失神仙本色,始终保持着神仙的人品、神仙的性格、神仙的抉择。拒绝环境影响,拒绝任何束缚。

黛玉的生命很短暂,却是极美的,的确称得上“稀世之美”。因为这个生命凝聚了一种令人无法企及的魂魄精神。那也正是《红楼梦》的魂魄精神。她透明的真诚、重逾生命的爱情、有所不为的气节、有死而已的勇气,使得古今中外一切的文学人物中,找不到一个可与她相比的。也只有黛玉这样的稀世之美,才会把一个人感动到用毕生的精力和血泪来为她著书立传的程度,才配得让一个人用生命和心灵的呐喊去歌颂她。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舍苦绛珠谁配?

绛珠之泪是《红楼梦》中最美的东西了。黛玉在天上的名字叫做绛珠,就是因着她的眼泪起的。那每一滴泪,都有三重意义:一滴甘露、一丝真情、一声感谢。

甘露为天地精华,少女痴情为情之精华,感恩图报为义之精华。

那每一滴泪,就是一滴天地精华,加上一滴情之精华,再加上一滴义之精华。

她受了甘露,心内充盈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情。回报的方法就是将所受的每一滴甘露,附上一丝深情,用一生的时间,化成一滴滴的眼泪淌出来,一直淌到生命的终点。绛珠、绛珠,人如其名啊!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言草木无情。黛玉以草木之体,而有这样令人心醉的深情!又有诗曰:天若有情天亦老,言情之累人。黛玉一柔弱女子,竟有如此厚地高天的深情!

古今中外一切文学作品中,都找不到这样感人肺腑的眼泪,也找不到这样如诗如歌的人。

用什么样的言辞来形容黛玉才合适呢?我笨口拙舌,说了半天,感觉好象没说清楚。待我从相貌、品格、本质等三个方面做一个详细的分析,也许能说得清楚些。先来讲讲黛玉的相貌,即她的外在美。

......(太多,以后再贴)

关于黛玉的相貌的这段文字,灵动非常,神韵十足,实在是中国古今文学中少见的容貌描写,值得大评特评。

黛玉的外在美还有很多别的可评之处,例如她“摇摇摆摆”走来的样子,令人不敢喘大气,生怕“吹倒”了她。她规规矩矩的睡相,给人感觉十分的乖,而湘云却把“一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她大笑后头发有些乱,宝玉一个眼神儿,她便马上整理。她可以说是全书中最规矩、最有大家闺秀风度的姑娘了。即使和宝玉躺在一个床上,也很有分寸,同床而不共枕,说的都是雅致的玩笑,而且也没有一丁点儿肌肤之亲,真是典型的“亲而不狎”。

容貌,是很多人对黛玉的第一个误解。她的容貌应该是“迷人”的,而不是清纯脱俗的。而且她的“孪生姐妹”们也个个都是男人晕、女人恨的“狐媚子”。从容貌上看,清纯脱俗的应该是探春。对黛玉的第二个误解是娇生惯养和体弱多病,我也做了说明。下面就来说说对黛玉的第三个误解:她的“小性儿”。

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评论》第一卷‘人物篇‘稀世之美林黛玉(片段5)

一、黛玉的相貌

大家都知道黛玉是美女,而美女是有很多种的,有清纯型,娇媚型,艳丽型,端庄型,活泼型,飘逸型,等等。黛玉是哪一种呢?且看书中如何描述黛玉的相貌:

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第三回)

先看“与众各别”四字。作者并不直说黛玉如何漂亮,只说她独特,与其他人都不一样。“与众各别”,无可比拟。可是这有什么稀奇的?除了孪生姐妹,人与人的相貌本来就不同,个个都是“与众各别”,为什么偏说黛玉?更奇怪的是,长得象黛玉的倒是最多的:晴雯的眉眼象黛玉,尤三姐面庞身段象黛玉,龄官大有林黛玉之态,贾母深爱的小旦扮相象黛玉。等等。其他美女却没有这种情况。比如宝琴、宝钗、探春、湘云等人,就没有一个人和她们长得象。仅有的两个例外是柳五儿很象晴雯,香菱有些象秦可卿。这是怎么回事呢?黛玉既然“与众各别”,为何又有这么多的“孪生姐妹”?

先说晴雯,阅人无数的贾母认为她是丫环中最出色最漂亮的:“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另一位“选美专家”凤姐的评论是:“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王善保家的恨恨地评论道:“那丫头仗着他生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竖起两个骚眼睛......妖妖调调,大不成个体统。”王夫人形容她:“水蛇腰,削肩膀,眉眼有些象你林妹妹。”她还当面骂晴雯:“好个美人!真象个病西施了。”

综合以上评论,可知晴雯相貌之出众,在所有丫头中不仅仅是数一数二的,而是只数一、不数二的!有很多读者觉得《红楼梦》的丫环中无丑女,个个都美。但说到晴雯,就不是“你美她也不丑”了,而是不折不扣、响当当、硬碰硬、嘎崩脆的第一美女!从以上几人的评论看,晴雯的容貌恐怕要比其他丫环高出一个档次。如果她是第一的话,第二名都要空缺出来,到第三第四才会有人适合。再一个,她最出众的地方是眉、眼,而她的眉眼象林黛玉。最后一个结论:这种长相会引起一些女人的愤怒。

尤三姐呢?“本是一双秋水眼”,“仗着自己风流标致,偏要打扮的出色,另式作出许多万人不及的淫情浪态来,哄的男子们垂涎落魄,欲近不能,欲远不舍,迷离颠倒”。不但胜过尤二姐,“依贾珍贾琏评去,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风流者”。

她只要一打扮,或做做姿态,立即便使男人们迷离颠倒。贾珍贾琏别的本事没有,见过的女人还是挺多的,尤三姐却是他们见过的女人中最为“绰约风流”的。“秋水眼”、“风流标致”和“万人不及的淫情浪态”便是她最出彩之处。而她象黛玉的地方恰恰就是“面庞身段”: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第六十五回)

再看龄官。书上是这样形容她的: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第三十回)

“林黛玉之态”在这里已经成了专有名词了。什么是“林黛玉之态”呢?就是眉蹙和眼颦四字。眉如春山,眼如秋水,这正是黛玉的招牌。薄面、纤腰、袅袅婷婷等,则是标准的“林黛玉身段”。龄官是梨香院十二个女孩子中最出色的。主管梨香院的贾蔷对她言听计从、爱护有加。贾蔷是美女堆里滚出来的,自己也外表俊美、聪明伶俐。这么一个帅哥儿,却对龄官百依百顺,可见她的魅力。还有,元春贵妃看了几出戏,就喜欢上她了。

一个戏班子,多是最漂亮的去演小旦。小旦在几出戏的工夫内便能赢得贾母的赏识,应当算是出色的了。人人都看得出来,她的扮相象黛玉。

看到了吧,长得象黛玉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物!被选美权威人士评为响当当的第一的、夫人和老婆子们在咒骂和憎恨中仍然不能否认的、让久经风月的男人着迷的、初见就令人怜爱的。这些极其出色的美女众星捧月似地将自己最漂亮的那部分指向黛玉,以至于“和黛玉相象”简直成了完美的代名词。黛玉容貌如何,可尽知矣。

有趣的是,说起黛玉的容貌,很多人都认为应该是清纯、飘逸、脱俗的。其实不然,那应该是探春的容貌:文彩精华,见之忘俗。从以上各位美女的情况和众人的反应来推测,黛玉的容貌应该是令男人失魂落魄、女人嫉妒怀恨的“狐狸精”型,是帝王将相不惜为之一战的那种倾城倾国之美。这类美女,在历史上背着黑锅,在现实中极其罕见。故有“稀世”之称。薛蟠也算是见过些美女的,包括宝琴、香菱、宝钗等,但他只是瞥见黛玉一眼,便魂飞魄散,酥倒在地。这可算是一个旁注。书中另外还有八字,也可算是旁注:心动神怡,魂消魄丧。见于下文:

惟有白石花阑围着一颗青草,叶头上略有红色,但不知是何名草,这样矜贵。只见微风动处,那青草已摇摆不休,虽说是一枝小草,又无花朵,其妩媚之态,不禁心动神怡,魂消魄丧。(第一百一十六回)

这“心动神怡,魂消魄丧”就是黛玉那“妩媚之态”给人的感觉。这还是“又无花朵”时,连最鲜艳的部分都不需要。

看来,这“稀世之美”四字,可真不是白说的。

现在来看黛玉那“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评论》第一卷‘人物篇‘稀世之美林黛玉(片段6)

现在来看黛玉那“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这“似蹙非蹙”四字,正是传为佳话的捧心西子的招牌。“似喜非喜”有些版本作“似泣非泣”,我觉得各有各的好处。后文还有“似睁非睁”四字,越发画出来了。她的眉毛或微皱或轻挑,似乎是向你示意,又似乎不是向你示意。眼波流转,似喜似泣,似睁非睁,瞟你一眼,似乎要向你说很多话,又似乎在鼓励你向她说很多话,却又不知说了没有,也不知该不该说,更不知说什么。反正是令人捉摸不定,难以割舍。这种眉眼实际上比语言和动作表达了更深更丰富的含义,是将绝代佳人和一般美女分别出来的关键所在。五官端正的美女也不少,但有这种眉眼的则极为罕见。有趣的是,这种眉眼最能煽起人的想象力和憧憬力,很令男人神魂颠倒。长了这种眉眼的女子,也是最为女人所嫉恨和防范的。不但脱不了“风流”和“狐媚”之类的议论,往往还激起群雌之公愤。王夫人初见黛玉,便没头没脑地叮嘱黛玉不要睬宝玉。黛玉很奇怪:难道贵府的规矩是男生与女生住在一起?你又怎知我是爱找男生说话的?王夫人这语无伦次的吩咐,正说明黛玉具有这种让她讨厌、戒备的“风流”和“狐媚”。当年屈原长相俊美,尤其是有一双“峨眉”,别人就说他好淫善淫,同一理也。

再看黛玉的“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和那要命的眉眼一样,这种愁、病之态也是最让男人难以抵挡的。它尽显女性之柔弱,令男人顿生怜惜之心、不忍之意。呵护她们乃是最能展现男子汉力量和气魄的。所以这种女人往往是帝王将相们争夺的对象,不是一般男人承受得了的。至于体格健壮、活泼快乐,生命力十足的女性,则很难有如此待遇。那当然也是女性美的一种,但却不能挑起男人的大丈夫气概。

再来感受一下“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甄宝玉说“女人都是水做的骨肉”,这句话最适合黛玉。因为她不仅是水做的骨肉,更是水中的精华—甘露所做的骨肉。其他女性却不都合适。比如说宝钗:她体内天生一股热毒。从小到大,一直要用冷香丸来降火,如何能是水做的骨肉?水火不相容嘛!黛玉由甘露浇灌而成。这充盈体内的一腔甘露,不但是她的骨肉,更要“化”为一生的眼泪,流还给恩人。所以这“泪光点点”四字,用在别人身上什么意思也没有,在黛玉则具深意:这不仅是眼泪点点,更是骨肉点点、真情点点、生命点点。如前所言,每一滴绛珠泪,都凝聚着天地人情的三重精华。再看“娇喘微微”四字,是因情而心神荡漾?是因恩而心感不已?“点点”和“微微”四字,似动似静,淡中蕴浓,细思起来,正是“深有趣味”啊。

接下来的“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则象是两幅风景画了。黛玉安静时,就象水光映照的娇花。黛玉走路时,那姿态就象风中舞动的柳枝,轻盈得如同“扶”着风。“花照水”艳丽逼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柳扶风”的体态和身段儿,唉,找不到一个今日的模特儿,能给出点儿感觉的。她们好象只会扭屁股,很起劲儿的样子,似抽筋,似触电。真想告诉她们:拜托,请别再扭了,体会一下什么是“柳扶风”吧。

再看“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__________________

《红楼梦评论》是詹光创作的一部纯粹的文学欣赏之作,不涉任何‘红学‘考证.全书分三卷:第一卷‘人物篇‘,第二卷‘事件篇‘,第三卷‘诗歌篇‘和‘思想篇‘。在艺苑论坛发布的片段是第一卷中的节选,请大家指正。为避免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我先亮出观点:

1、前八十后四十是一个整体,出自同一位原作者。

2、曹雪芹是“抄写勤”的谐音:《红楼梦》的创作是“假语村言真事隐”,《红楼梦》的流传是“假语村言抄写勤”。

3、脂评要么是造假,要么是欣赏水平低下的一家之言。

4、拥黛贬钗、拥晴贬袭。

家门已报,愿者请进。

博客:http://woodstonepub.blogbus.com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