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林在宏观上的调控能耐还是有,毕竟他在政治上非常的擅长。李成林这次让三华将军分别由三路进攻帝国的心脏盛京城,最后在盛京城外集合,等待李成林的亲自指挥,在攻打到盛京城之前,各路军事指挥权力,李成林再也不过问。当然了,李成林并没有歇下来看着三华将军出力,李成林利用他对军队中的那点影响,不但的影响着各地方军,尤其是各郡总督对这场帝国内战中的站队问题,同时李成林对那些还在观望的各郡总督也许下了很多的誓言:只要他们站到李成林的阵营中,他们在这场内战结束后会得到什么好处,什么高官等。李成林通过这些手段还真的获得了帝国三分之二的郡制支持,剩下三分之一的郡制不是支持李成明,就是郡制内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他们对郡制内的突发事件穷于应付,又或者还在观望。
帝国内战爆发后,很多早有野心或者对帝国不满的人乘积站了出来,也闹起了腥风血雨,这些人一直在等这样的机会,说句实话,他们等的也很心碎,甚至开始已经失望了。帝国这三年虽然发展很不错,甚至说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但三年前的南方叛乱的影响并没有给予彻底的治疗,同时,帝国之战胜利后,无论李成明还是李成林,他们最大的心思还是花在了怎样彼此勾心斗角上,基本忽视了对下面民风的观察,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今天个局面的形成。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完全可以看出,李成明想要在帝国内战中能站稳脚跟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更别说能取得这场帝国内战的胜利。那些发生暴乱的郡制只会有两个情况,一是郡制官员被那些暴乱份子赶下了台,这个郡制闹着独立;要么他们的力量完全被那些暴乱份子牵制住了,他们根本就抽不出剩余的力量来帮助中央,不让中央帮助他们清剿已经很不错了。
李成明虽然面对这样的形势,但李成明还没有想到要起用叶知秋,甚至连那些与叶知秋有着“亲密”关系的将领,李成明一个也没有任用。李成明的赌气情绪也影响到了他麾下军队的战斗力。李成明最后迫于无奈派出了禁卫军,但禁卫军并没有一个出色的将领,原来李成明打算好好栽培叶知非的,但叶知非也在追究战争罪犯的名单上,所以,李成明放弃了。李成明最后迫于无奈,只好让叶知非的副手担任这个重任,这也许就叫着矮子当中拔将军吧(正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道理),李成明原本是要调用城卫军的,但李成明心中很清楚,这个时候的城卫军非常的不可靠。
正是李成明没有知人善用的睿智眼光,又过于前怕狼后怕虎的心态,他过多的耽误了战机,即使叶知非的副手,禁卫军副首领郝江有着天大的军事天分,在军事实力远不如李成林的前提下,郝江也不能做到起死回生的境界,因为李成明到现在都没有调用他手上的王牌,皇家护卫军。虽然并不能说李成明调用了皇家护卫军,他就能获得这场帝国内战的胜利,但起码,皇家护卫军在军队中的影响和知名度都是很高的,也可以牵制李成林的一路大军,如果李成明敢于放手将城卫军也派出去迎战李成林的进攻,李成明只要派一个能力强大的心腹大将就可以操控城卫军,让其听从命令,只要李成明不再追究皇室成员的责任,李成明还是可以派皇族成员中的李道君,或者那些已经归隐的老将,李成明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这就是李成明手上的三支军队分别迎击李成林的三路造反大军,李成林即使能再能鼓吹,再会给其他郡制总督许诺,只要在战场上能维持一个不败的局面,李成明都还有挽回的可能,但可惜的是,李成明自己错过了这些。
只靠郝江的一路大将迎击李成林的三路大军,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郝江最后的结局是败退盛京城,而李成明也做着困守盛京城中,做着困兽犹斗的惨状。
叶知秋正是在帝国内战爆发这个状态下从外面游历回归到甘宁郡兴安府的。帝国内的郡制也只有甘宁郡到现在没有卷入到这场帝国内战之中来,其他的郡制不是被李成林拉拢了,就是被李成林打败了,又或者被郡内的叛乱给牵制住了兵力。
叶知秋的回归得到了甘宁郡上上下下各级人士的热烈欢迎。叶知秋是从龙腾帝国内由嘉峪关回到甘宁郡的,在叶知秋还没有回到兴安府之前,叶知秋每到甘宁郡的一个城池(从嘉峪关到兴安府之间的城池),叶知秋都会受到这些城池内的百姓夹道欢迎。这些都说明了,虽然叶知秋离开了甘宁郡已经三年了,但叶知秋在甘宁郡老百姓心中的地位并没有减弱,相反是增加了。其实老百姓的想法和念头很简单的,只要谁能保证他们的生活安定,他们就会对谁死心塌地,虽然叶知秋不在甘宁郡内,但无论是以袁世风为首的政务官员还是以许成宗为代表各兵团,他们每做一件实事,他们都会对郡内的百姓说,他们在贯彻叶知秋的指令,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叶知秋手下的哪一个兵团在甘宁郡的地方练军,从来没有伤害到老百姓的利益,甚至这些兵团在农忙时还无偿的帮助百姓们从事农耕事宜,再加上叶知秋以前制定的军事规章制度,都让甘宁郡的百姓知道,帝国只有叶家军才是为百姓服务的军队。
叶知秋回到兴安府后,并没有歇下来,而是命令各个兵团到兴安府进行训军和视军工作,同时叶知秋也让各地政务官员和甘宁兵工厂的实际负责人杜仲到兴安府对这三年的工作做一个全面的汇报。叶知秋虽然事前基本都知道了甘宁郡的军政情况,但叶知秋还是觉得有必要和军政头头碰个面,这也许就是从政的某些手段吧。另外,叶知秋也吩咐袁世民安排一些郡内的工商业代表到兴安府与叶知秋进行面对面的会谈,叶知秋或许也是想安慰这些为了甘宁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吧。只有安慰好了这些人,他们才会更加买力的为甘宁郡的发展做出一些潜移默化的贡献,同时叶知秋也清楚,无论在古代哪个朝代,商业的地位都很低的,他们内心中很想能在地位上得到上位者的认可,而这些也正是叶知秋召见他们的目的,虽然叶知秋现在并不会给他们任何地位上的承诺,但身为一郡最高长官,又是帝国内最年轻的长官,叶知秋的前途肯定是无可限量的,能得到这样的人接见,对这些商人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资本呢?可能是他们茶余饭后闲谈的资本,也可能是他们在商业贸易上的一种资本,要知道,不管什么年代,红顶商人还是很吃香的,也许这些商人的观念中并没有红顶商人这个词汇,但不管怎么说,能得到政府的认可,本身就是一种炫耀的资本。
叶知秋要接见商人,他内心中又何尝不明白这些商人心中的那些微笑的心思呢?不过叶知秋并不在意这些,不是说嘛,要想得,就先予嘛。叶知秋只要给了商人一些政策上的好处,以及叶知秋能亲自接见这些商人,那商人们还不死了心的听从叶知秋的安排。再说,叶知秋之所以接见这些商人,叶知秋还是有动机的,叶知秋知道郡内的一些经济贸易,他必须要借助这些商人,同时,叶知秋也打算扶持一批商人,让他们进行商业转轨,做这个时代的红顶商人,为商人打上一个全新烙印,这样叶知秋就可以将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经济事情交给这些新红顶商人出面负责了。
确切的说,叶知秋这回真的成熟了,他所考虑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已经打上利益的烙印,但叶知秋并没有迷失自己,或者说,叶知秋并没有变得很盲目的为了利益而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益的力量,叶知秋这样做的动机,无非是为了甘宁郡的整体利益,不是吗?
PS:未完,想要了解更多精彩的内容,请到www.cmfu.com中观看。
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