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时行眼见翻盘无望,也就爽快的接下了任务。他明白皇上是绝对不希望自己和他顶撞的,自己爽快一点,还能留给皇上一个“虽然已经位高权重,但是却还敢于任事”的印象,恰好对上了年轻君主的胃口,好处自然不少。而且此去河南赈灾,虽是辛苦,但以自己的能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办好之后还能获得美誉。至于张居正嘛,料想赈灾关系国家稳定,他还不会对自己下黑手,而朝廷上,有皇上在,张居正也不能任意妄为。
不过他虽然接下了任务,却也不是没有条件的。“陛下,河南等地既经过洪水侵害,生民不知遗留多少,各地官员也不知道还在任否?可以预料,臣此去必然会面临种种问题,灾区又与京师相距千里,事事奏请,恐怕耽误。因此臣斗胆,请临机专断之权!”
“先生是内阁次辅,奉命前去赈灾,自然是钦差大臣。”沈觉非笑道,这申时行还真是小心。“先生去河南,不光要赈灾,还要顺便帮朕管管那帮官员。发洪水了,发赈灾钱粮了,那些官员们还不绿了眼睛?少不得有些不怕死的,先生就地处置了最好,也可挽回一些民心。”
“臣明白。”讨得了钦差大臣得身份,申时行高兴的说。虽然都是奉天子命办事,但有了钦差的身份就大不一样了,在理论上就相当于皇帝亲临,威力巨大啊。“臣一定用心,为陛下扫除国家的大盗和毛贼。”说着贼贼地扫了一眼张居正。
张居正心中明镜似的,说道:“皇上,申大人是内阁阁臣,又有了钦差身份,自然有监察地方官员的权力。”接着话题一转道:“但是国家本来有御史等官员,其职责就是监察官员,检举不法,臣以为不可不用。而且赈灾之事关系重大,又极为复杂,申大人一人实在难以兼顾。臣以为这监察官员之事还是另派一人为好。”
沈觉非来了兴趣。他知道这是张申二人在斗法,也明白张居正说得在理。但又不好驳了申时行的面子,于是说道:“申先生的人品能力朕是知道的,朕也是放心的。申先生是钦差,自然有监察权,所以遇事还是可以专断的。不过也正如张先生所言,赈灾之事甚为繁琐,朕担心申先生忙坏了身子,因此准备给先生配一位帮手,从旁协助,先生以为如何?”
虽是询问的口气,但天子的心思申时行如何不明白,只得道:“圣上为老臣着想,加派一员副手,臣以为很好。”
张居正隐藏住得意之色,忙着向万历帝举荐了几个自己看中的人选。安排一个人在申时行身边,监视其举动,若有不法,就可趁机扳倒申时行。内阁中就数申对自己威胁最大,又和皇上比较亲密,教他不得不小心。
申行时见张居正屡次抢了先手,心中既气又愧,如果这次再让其得趁,那自己真要为人所笑了,而且赈灾中行动也多有不便。也忙着向万历帝推荐了几个平日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大臣。
户部尚书张学言和兵部尚书方逢时一个知道水有多深不愿下水,一个是不干己事高高挂起,都不说话。一时间内阁寂静到了极点。
沈觉非心中也在考虑,内阁大臣有点矛盾是好事情,有助于君主掌控,但如果不加干涉,那大有可能发展成因私误公和党争的地步。明白这一点,沈觉非决定两方提出的人选都不用,一来是保证公事的顺利进行,二来也是给二人一个小小的警示。
“这副手才干还在其次,主要是要品行高洁,能使人畏其威﹑爱其行﹑感其德。而且赈灾一事是要和寻常百姓打交道的,因此此人还需要在民间有清望,有人心!在朕看来,能胜任此任的人不多。”沈觉非说出了自己的看法,间接否定了张申二人的人选,然后说道:“不过朕心中有一人,负青天之名,三尺童子也知道,此人前去,必能建功。就是海瑞海刚峰!”
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启用海瑞的提议遭到了内阁阁臣的一致反对。张居正首先说道:“海瑞虽有大名,然刚直太过,易于伤人。先帝听其名,褒其忠,隆庆三年用为应天巡抚,不想海瑞在任,官民皆怨,朝廷不得不罢之。陛下如果启用海瑞,恐朝廷上上下下震骇。”
张学颜和方逢时是一脸的赞同,方逢时道:“海瑞徒有大名,于实干少才。如三国之马谡,不可任之大事,不然必定坏事。”方逢时进士出身,却多在行伍,言语较少忌讳。又遇上了沈觉非这样的人,倒也相得。
对张居正的态度,沈觉非自然清楚。也知道海瑞在应天巡抚任上是怎么一回事。说起来,海瑞在应天的诸多举措,其动机和沈觉非张居正改革相同,其措施也相近,但是海瑞不注意手段,又不善于团结同僚,最后只得黯然而去,让沈觉非也为其叹息。
申时行也道:“海瑞现在远在琼州家乡,待接到朝廷诏书后赶往灾区,事情想必都快要完成了。因此还是请陛下另外选派。”这一次他和张居正意见一致,一个正面,一个迂回,都反对启用海瑞。
海瑞啊,海瑞,沈觉非在心中深深为海瑞感到可惜,可惜他身上那股子正气。虽然这正气有些锋利,伤人,不那么符合儒家君子之道;在后世的眼光看来,也偏执了些,但毕竟是正气!是明朝以后数百年再难见到的正气!
也是因为此,沈觉非才动了启用海瑞的心思,可是一如预料的遭到了内阁阁臣的一致反对。事情到了这一步,沈觉非也只得暂时退让了。如果因为一个海瑞和内阁阁臣甚至满朝文武对着干,那就太不适合当一个君主了。
“朕念在海瑞忠贞,着人前去问候吧。”沈觉非说道,“至于赈灾副手人选,就派御史邹元标吧。”
邹元标是万历二年进士,是沈觉非近来留意的人才。他在张居正“夺情事件”中站在张居正对面,后来又拒绝申时行的拉拢。这样一个有才学有骨气又和两边都不沾边的年青人选最终获得了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