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搞定俞大遒。
万历深知:政事成败多由人。但万历不想这么继续下去了,国家的兴亡不能寄托在有限的几个人身上!张居正俞大遒确实是人中之英,但他们已经老迈了!而没有了俞大遒的江南水师必须还是东方蛟龙,没有了张居正的朝廷必须还是稳健有力,没有了戚继光的禁卫军必须还是忠贞勇武。
要想帝国的事业繁荣昌盛,就必须培养更多的人才。历史上,明朝末年是一个混乱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在科技思想军事方面是可以和中华任何一个时代相媲美的。万历不光要好好使用这些人才,还要给他们推力,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都需要早日谋划,以迎接那个时代。现在筹划的讲武堂,就是为了增强帝国的军力,给他们一个好的环境。如果这一次俞大遒拒绝去讲武堂,万历综合各种因素,是不惮用强的。
见俞大遒犹豫着答应了,万历方松了一口气,和俞大遒商议起讲武堂具体的事务来,这是俞大遒的强项,而万历又有后世的经验,两相交流,得出不少有益的点子。李谪凡也不时加入进来,发挥一下见解。只唐郎插不上话,在一边洗耳恭听了。
后世的一些常识是经过血与火考验过的,移到现在这个时空,也许会有些“水土不合“,但大体上不会有错;即便有,俞大遒和李谪凡也能联系大明的实际予以修正补充。
如何保持一只军队的战斗力是万历用心的事?想一想每个王朝的肇始阶段都有一只强悍的军队,但又都难以保持,不几十年就变成拉圾兵了!而大明要想长盛不衰,就必须有一只一直有强悍战斗力的军队。这几年,万历都在做这事,想从制度上保证军队的战斗力,现在讨论的军校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遇到俞大遒这样腹中有货的大将,一兴奋就将自己所知所想全说出来了,也没想人家接受不接受得了。
俞李二人听万历侃侃说来,心中甚是惊骇,特别是俞大遒,刀枪中搏出功名的他没有想到年青皇帝在军事上能有如此的见解,难道真是天生英才?李谪凡与万历接触蛮多,也颇为诧异:平日万历乃徇徇君子,不想今日机锋颇出。
两人的眼光让万历有些不好意思。他不过是将后世一些军事训练﹑军事教学﹑战术变化的知识用提问的方式带出,再对现下大明军队的一些做法加以反驳,没料到给了俞大遒等人巨大的震撼。
见势有异,万历适当的停止了探讨,说道:“讲武堂就交给将军了。朕希望明年春能招收第一期学员,三年后能看到第一期学员成才。”
讲武堂的学制是三年,用三年时间培养一个合格人才,俞大遒有信心。但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了,要明年春就招收学员,是有些难处的。
万历道:“校舍物质的事情朕会让工部和天津卫去办,将军只需要在军中选择能干之人做教官。禁卫军九边边军各卫所的人才能用上就直接挑。”
俞大遒对大明军队及其熟悉,谁有才谁有德一清二楚,说道:“谢陛下。那学员又如何招收呢?”
万历道:“主要是从各军中选拔,让各军选拔年轻通文墨的送入讲武堂学习。功臣子弟要世袭祖辈的职位必须先通过讲武堂的学习,合格方准补官。平民子弟也可以入讲武堂,但必须经过考验。如何考验,那就由将军说了算。”
俞大遒呵呵一笑,说道:“臣明白了。陛下将这事交给了臣,臣一定为陛下办好讲武堂。”出任讲武堂祭酒,要不了几年,自己就会桃李满天下,这一种成就感稍稍减少他因为离开水师的愁怅。
“不只是为了朕,也是为大明江山,为天下的子民。”万历望着遥远的海天交接处,说道。
在亲手写下“讲武堂”三个大字后,万历结束了这一次对水师的检查,起驾回到了临时馆驿。
“恭喜陛下。”去检查军粮的陈于陛说道。
万历一边饮茶,一边问道:“何喜?”
陈于陛说道:“陛下将俞大遒调离水师,出任讲武堂祭酒,免除了隐患,还能为国家培育英才,岂不是喜事?”陈于陛与万历关系亲近,君臣二人单独相处,这话也就说得比较的明白。
“就不怕俞大遒在军校结党?”
“俞大遒已经古稀之年了,待讲武堂弟子出头时,他墓木已拱。其继任者,才干威望皆不能与俞大遒相比,自可无忧。讲武堂不光要学技战之术,还要受忠孝节义的熏陶,同学之间也难以结党营私。而且,抽调地方军官入讲武堂受训,也能打乱军中派系,可以消除大将跋扈的隐患。”
万历点点头,道:“朕这样是不是有些过了?”自古功臣少有善终者,善始不能善终,特别是汉初和明初,杀戮之重,都让万历感到有伤天和。万历待着后世的觉悟,自不想杀戮功臣的事发生在自己一朝,这才暗自谋划。想历史上,君臣之间信任最著的,不过刘备与诸葛亮,刘备言“犹鱼得水”。但是如果用帝王心思去读《三国志》,还是可以看到两人之间的猜疑。也许是君王与臣子的地位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不可能有完全的信任。明白了这一点,万历就不得不暗地限制张居正等将相的权力,为了他们,也为了自己。
“陛下为臣子考虑,谋求万全之策,小臣等感激不已。”陈于陛对道,万历的这些措施他是参与了的,对万历的用意自然清楚。
万历一笑,问道:“军粮那边没有问题吧?”
“臣仔细检查过,没有问题。”今日陈于陛没跟万历去视察水师,而是去检查军粮去了。
“那好。”万历有些乏了,斜躺在榻上,“拟旨,启用海瑞为南京副都御史吧。”